摘要:随着智能电网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化电网逐渐深入到农网升级改造中,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网配电的结构和规模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农网配电的改造也在趋向于智能化,这也是未来农网配电的改造核心。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是目前农网配电的一个重要改造方向,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目前改造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质量。本文从目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入手,分析在目前农网配电改造中出现的制约因素,阐述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措施。
关键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和生活结构和用电特性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农村供电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视,农网智能化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并发展。
1智能电网内涵
智能电网就是在现有电力网的基础上,整合通信网。农网智能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管理上体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是农网智能化的技术特征。信息化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实现基础;自动化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互动化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
2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现状分析
2.1无法准确预测农网配电负荷
在农网配电中,原本的配电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最为直接的制约因素就是农网配电的负荷很难准确预测,对于供电计划的制定带来了影响,尽管之前也有一些预测农网配电负荷的方法,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如今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管理手段也有了全新的改变,从最初的人工管理到如今的智
能化、自动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农网配电管理工作中,原本的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不符合如今的时代要求,因此对农网配电进行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在农网配电的智能化改造中,存在着一些信息处理不完善的状况,导致了用电负荷很难预测,主要原因还是相应的设施缺少,而原本的农网配电智能化管理也并不规范,尽管对农网配电进行了智能化改造,但是却没有推广落实。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本身的配电技术更为落后,在智能化改造上也遇到了较多的阻碍。
2.2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管理欠缺
目前,在农网配电智能化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论是对技术人员的管理还是对农网配电智能化管理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没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使得电力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一直都是停步不前。在配网供电设备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够先进,现在是高科技信息网络的时代,对于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的管理和设备运行中,必然离不开自动化的控制,如果不将自动化水平进行提高,仍然采用人员操作,那么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毕竟人员操作受到的人为影响比较大,而且操作人员也无法实现与计算机网络的同步,所以为了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就要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水平。
2.3供电能力不均衡
在农网配电中,农村供电本身的难度就较大,在地理位置、交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供电难度会进一步增加,而且随着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相应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在不断的增加。耗电设备的增加,也导致了原本的农网配电负荷不足,再加上电能输送的长度较长,导致了农网的供电能力并不均衡。同样的,农村的生活较为规律,就是农村种地机井用电,就是春季农地灌溉期间用电量特别大,冬季用电量特别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用电时间上也较为集中,这点和城市有很大的区别,工作时间很少会错开,正是由于用电集中,直接导致了原本不均衡的农网供电能力遭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尽管近些年来,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农网供电能力有所提高,还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措施
3.1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的管理水平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更新不可忽视,而与此同时,相应的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为了进一步保证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可靠性,需要不断的提升智能化改造技术,也需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软件,尤其是在农村用电负荷不均衡的状况下,提高智能化技术软件的水平,能避免由于用电负荷过大影响到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质量。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更新和管理,真正能让技术水平和供电系统保持在同一发展平面内,进一步提高农网配电的可靠性,对于农村用电负荷进行合理预测,保证农村供电的稳定性。
3.2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
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对农村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农村经常会出现大面积停电的状况,可以明显的缓解,降低停电的频率,进一步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而根据目前农村的用电需求来看,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减少停电的次数,尤其是在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状况下。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需要在变电站建设之前,做好对用电负荷的预测,充分考虑到农村用电规律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农村在用电上的负荷逐渐提高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一预测,能确定供电站之间的距离,通过不同的距离分配,进行相应的供电系统建设,保证供电过程中电压的稳定性。农村的用电本身较为规律,在农村用电高蜂期,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和调控工作,这样能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并且平时需要做好用电情况的监测和管理,有助于电力企业进一步的进行农网配电智能化的改造。
3.3完善配网智能化设施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加强对供电系统以及用户用电情况的数据分析,获得较为准确的用电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荷变化情况,同时也给电力市场未来的发展及电能的分配提供了数据理论基础。对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要加大投入,对于工作性能落后、操作灵敏度较低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改进和更新。
3.4经济性的考虑
农网智能化在规划设计中还要考虑它的经济性,避免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注意:①在数据的整合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共享方面仍需全盘考虑,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事实上,要实现这一改进,就需要电力系统全面考虑基层电网运行管理需求,切实提高高低压电网的智能设备利用效率和电网运维管理水平及客户用电服务水平。②网架、结构、设备、运营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既是独立的,但从时间轴上,又是瞬间同时完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情况差距较大,电网基础也有很大不同。要在我国进行农网智能化建设,就不能一刀切,不可采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结语
在农网升级改造中,要想做好农网智能化建设,从国家对农村供电的投入力度上来看,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提高农网配电的供电水平,满足农村的正常用电需求。结合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能进一步弥补原本供电网络的不足,改善农村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波,李红利,高广峰,等.110kV综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的实践与探索[J].智能电网,2014(04):18-22.
[2]季雨枫,张平均,戴建民.大型企业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电工电气,2017(01):59-62+68.
[3]刘东.智能配电网的特征及实施基础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1).
论文作者:王晓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农网论文; 电网论文; 农村论文; 智能论文; 能力论文; 可靠性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