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目标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型论文,发展目标论文,愿景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09)05-0004-03
岁末年初,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正在展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大调研和大研讨工作。根据中央部署,上海市被列为率先研究、制订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省市之一。为此,上海市政府常务工作会议专门批准立项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研究课题。《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课题策划了11项重大主题研究和40项专题研究。笔者参与了作为其中重大主题之一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学习型城市发展目标与绩效评价研究。基于以往专业研究积累,并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集中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拟将其中关于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目标”部分,再行整理成文发表,以求教于业内同仁。
一、愿景:学习型城市的未来蓝图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课题的总体策划,本次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分析、探索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与绩效评价。对此,我们首先确立了如下三项主要假设:
——现代城市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缩影或表征,故此,在兼顾城市特征和城市需求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可以依据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理念,来勾画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学习型城市发展目标富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分解性思考,必须基于站在宏观、高端层面具有总旨归、大目标意义的,有关学习型城市未来愿景、未来蓝图的总体性描绘。换言之,学习型城市未来的总体愿景、总体蓝图是进而设定其具体发展目标的“逻辑起点”。
——诚然,学习型城市发展目标的具体设定,又必将为进一步展开学习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研究及其指标体系建构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一)“愿景”:源点与表述
学习型城市未来“愿景”的生成与表述,主要基于以下源点:
——“学习型社会”原创者的反思与呼唤。1968年,罗伯特·赫钦斯(R.M.Hutchins)在其《学习社会》(Learning Society,又译:学习型社会或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指出:“教育正在被导向财富与权力,而不是知识与智慧。”其实,“教育的真谛,维系于人的本身及其一生,是使每个人的智慧、理性、道德和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基于此,他主张“教育要回归本真,要致力于教给人们一切事关完美人性的事物,并促使他们在其一生中都有能力去思考人类的命运”。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学习社会”。而这个“学习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成功实现两种价值的转换:其一,使学习、成就和完善人性成为社会的目标;其二,使所有的社会制度都将以此为思考与行动的导向”。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理念的精要与精髓。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可将其精要、精髓分别提炼为:
·终身教育——追求对于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和升华;成为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原则;教育应当贯穿人的发展的一生;教育应当覆盖人的发展的全部;教育必须成为有效而便捷的一体化体系;教育必须同时作用于个人与社会。
·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存方式;是一种主体转移;学习基于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全面的过程;终身学习无所不在;终身学习的目的在于建立自信和能力,适应社会变化。
·学习社会——学习是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要拥有终身教育体系,奉行终身教育制度;学习应当超越学校教育范畴,由社会共同参与;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既要求有个体对学习的卷入,又要求有群体对学习的参与;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又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内在关系。没有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人人参与学习将是纸上谈兵,学习型社会更无制度保障;没有人人参与终身学习的先决条件和社会基础,终身教育将是空中楼阁,学习型社会更是海市蜃楼。总之,只有在社会和个人这两个层面上相互配合、同步发展的基础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学习型社会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的互动关系。在我国,由党和政府倡导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战略,一定会为各个城市带来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热潮,而各个城市其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深入实践,以及取得的成就,又一定会促进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伟大步伐。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天然关系。有了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实践与发展,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才得以诞生,并且才有可能获得“安身立命”的空间;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诞生又促进了成人教育实践的进步,以及成人学习活动的方兴未艾。可以进一步认定的是: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终极表征,成人学习是终身学习的终极体现。
融合以上源点,并立足上海社会本身的“城市底蕴”、“城市发展”、“城市精神”、“城市目标”与“城市任务”,我们建议可在其学习型城市中长期建设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将其总的发展蓝图,或者说总的发展愿景,尝试性地描绘、表述为:
全市人民皆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社会各种组织、渠道,特别是各种文化与大众传媒组织、渠道大力弘扬与宣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与实践,营造创建学习型城市良好而充分的舆论环境;无论是不同类型的群体(组织),还是处于不同生存阶段与状况的个人,都能寻找到确切的法律依据接受教育与展开学习活动;有完善的学习资源、学习资金筹集与供给,以保障每个市民学习权利的体现;有坚强的领导组织机构、科学的管理协调部门,配置、平衡、协调学习的供求关系,保障每个市民学习机会的实现;集结并贯通社会各种教育资源与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不再存有时空障碍;为方便学习而建有中介、咨询网络;为促进学习而建有认证、评价机构;坚持科学发展观、持续发展观,形成有适时、适地、适情的政策与举措,不断推动终身教育及其体系的深入发展,不断促进终身学习及其多样化实践的广泛展开。总之,它超越传统的教育制度,突破以往的生活方式,既是一座结合人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动态性与可能性兼备的,又是一座结合人与社会发展不同方面需要、覆盖性与便利性兼具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之形态的全新城市。
(二)“愿景”:关键词说明
以上“愿景”描绘与表述,围绕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可见其中含有九个关键词组。对之,基于本项研究的背景以及后续研究的需要,试作如下简要说明:
第一组:
·全市人民——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
·意识、态度——对教育、学习,特别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恰切的理解与认知,自觉的实践与行动。
·能力——能够胜任学习,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二组:
·组织、渠道——党、政、工、团、妇及各种企事业单位。
·文化与大众传媒组织、渠道——文化、广播、影视、网络、刊物、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艺术馆、演艺馆、体育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
·弘扬与宣传——建设城市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文化。
·营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与行动。
·舆论环境——一致的认同、共同的追求。
第三组:
·群体——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组织、团体。
·个人——未成年人、成年人、老年人个体。
·法律依据——专门与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四组:
·学习资源——此处是指学习所需的物力与人力。
·学习资金——学习所需的资金、费用。
·筹集与供给——融集与整合、配置与提供。
第五组:
·领导组织机构——起决策、指导作用的部门与系统。
·管理协调部门——起实施、实践作用的管理部门与系统。
·配置、平衡、协调——资源、数量、质量、速度、方向等的分配与控制。
第六组:
·集结——汇聚、整合教育资源、学习资源。
·教育资源——各种提供教育与学习活动的机构、组织等。
·学习资源——此处是指各种可以组织、展开学习活动的机构与组织。
·贯通——各种学习资源的相通,各种教育资源的相衔。
·时空障碍——时间与空间的天然或人为障碍。
第七组:
·方便学习——减少、消除教育、学习的供需信息障碍。
·中介、咨询——教育供给方与学习需求方之间的纽带、桥梁。
第八组:
·促进学习——诱发学习、激励学习。
·认证、评价——各种学习成果、学习成就鉴定。
第九组:
·适时、适地、适情——与时俱进,灵活化、多样化。
·政策与举措——推动学习型城市总体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行动。
二、目标思考: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毫无疑问,以上未来蓝图的擘画,未来愿景的描绘,显然是属于站在更为宏观、更为高端层面的,对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旨归、大目标的整体性、综合性思考。
化“总旨归”为实践,化“大目标”为行动,显然,又需要细致的、具体的发展目标之思考、之设定。而具体的发展目标之思考、之设定,从逻辑上来讲,又必定会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发展之后续的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
(一)目标设置:十大定点
关于学习型城市发展目标的具体构想,可以发现,在此前进行关键词组分类与说明过程中,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所必定涉及的关键方面,自然而然,且越来越清晰地推衍、凸显并闪亮在我们视野的地平线上:第一,事关认识与能力;第二,关系到氛围营造;第三,关涉到法制建设;第四,关联到资金集配;第五,关系到领导管理;第六,关涉到资源整合;第七,关联到中介咨询;第八,关乎到评价认证;第九,事关政策与举措。
除此以外,为了科学、理性、持续,富有理论建设意义与实践引领意义,有关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的专门研究工作,亦自然而迅速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故而,有关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还应包括第十个关键方面,那就是“关涉到科研工作”的问题。
学习型城市未来蓝图、未来愿景所蕴含的这些关键方面,显然可以成为学习型城市,其建设目标思考、其发展目标设置的“十大定点”。或者说,这十个关键方面,完全可以成为学习型城市,其建设目标思考的十大范畴、其发展目标设定的十大基点。
(二)十大目标:基本设定
“蓝图”化为实践,“愿景”化为行动,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蓝图”涉及的关键,“愿景”凸显的焦点,又为其“实践”与“行动”的目标设定规约了“范畴”与“基点”。
基此,学习型城市建设在其中长期发展构想中,我们认为,可将其目标设定并解读为:
目标Ⅰ:奠定学习基础,构筑学习者坚实而有效的学习力体系。
解读:政府、社会应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从官员到百姓,帮助其每个成员能够采取如下构筑学习力的行动:领悟新的学习理念、确立新的学习态度、树立新的学习观念、掌握新的学习意涵、建立新的学习自信、识别新的学习需求、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打造新的认知(学习)能力,从而为其接受终身教育、展开终身学习而奠定最具前提意义的基础,使“人人皆学”成为可能。
目标Ⅱ:营造舆论氛围,确立广泛而有力的学习社会宣传体系。
解读:党、政、工、团、妇及各种企事业等各种组织与渠道,特别是文化、广告、影视、网络、刊物、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艺术馆、演艺馆、体育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组织与渠道,能够形成合力,彼此呼应,形成体系,彼此互动,以营造热爱学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舆论氛围,打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文化。
目标Ⅲ:提供学习保障,建立坚强而完善的终身教育法律体系。
解读:按法定程序,尽快梳理与修订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旨在促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专门法律,完善促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法律体系。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所具有的推动、导向、预示、规范、保障乃至评价作用,来确保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能够在一种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框架中得以启动与运行,并能够在一种更为浓烈的法律文化氛围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目标Ⅳ:体现学习权利,构建广泛而坚实的学习资源集配体系。
解读:从市政府到各区政府,从金融财团到各类企业,从社会团体到家庭个人,都应当各尽自己的资源(资金)份额,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形成一个集资来源广泛、构架明晰、比重合理、配置公平、运行稳定,旨在保障全体市民不论出身、性别、年龄、种族、收入、地域以及原有教育水平等,一生之中皆有获得体现与享受学习权利的学习资源(资金)供给体系。
目标Ⅴ:公平提供机会,建立健全学习型城市的领导管理体系。
解读:应当建立健全上至各相关委办厅局及教育行政机构,下至各行业组织、专业团体、社会团体、工会组织等共同组成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引领力更大、指导性更强、服务更加有力、管理更加科学的学习型城市的领导管理体系。基此,面对全市人民,更加有效地配置、平衡、协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供求关系,更加有力地创造、更加公平地提供教育、学习机会,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目标Ⅵ:清除时空障碍,打造开放便捷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解读:为了清除时空障碍,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得学习机会,应汇聚各种教育资源(机构、组织等)、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机构、组织等),尽快成功打造一个开放、便捷、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对之,各级各类学校显然当仁不让。此外,还应将社会上所有设置教育培训或具备教育功能的部门——机关、行业、工会、企事业、专业组织、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大众传媒、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艺术馆、演艺馆、体育馆等整合到这个体系中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一终身教育体系,应当开放而无所不在、便捷而无时不在、灵活而富有张力、有序相衔与有效相通而合成一体,使“学有所教”、“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真正成为现实。
目标Ⅶ:促进学习参与,构建有助于卷入学习活动的中介体系。
解读:为减少乃至消除教育、学习的供需信息障碍,大力促进人人参与学习,应尽快形成一个有助于学习活动卷入、体现咨询功能的中介体系,即在学习“需求者”与学习“供应者”之间搭建起一种信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如下“成员”必须成为这一体系的重要角色: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为手段的大众传媒、教育培训信息中心、教育培训咨询中心、就业咨询中心、人才交流中心、考试认证中心等等,以期将教育培训信息广泛、迅速、准确地传递给学习者,帮助其了解教育培训信息、增进终身学习机会。
目标Ⅷ:激励学习行为,建立鉴定性与参照性兼备的评价体系。
解读:为激励个体学习,在坚持公正、灵活以及体现科学意义之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快建立一整套学习成果的鉴定性认证体系;为激励个体与群体(组织、团队等)学习,在坚持弹性、动态以及反映本质意义之原则的前提下,亦要尽快建立一整套学习型个体、群体(组织、团队等)的参照性评价体系。从而,有利于不断激发、长期保持个体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提供范式或榜样,使得培养学习型个体或群体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追求性。
目标Ⅸ:适时适地适情,动态性地建立重大政策以及举措体系。
解读:坚持与时俱进,利用天时地利,富有时间动态与空间动态地策划重大政策系列或重大举措系列,以由此推出的受益面大、市民需求强,受众面广、市民基础好,参与性强、市民热情高,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实践行动或实践项目,来掀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浪潮,来促进学习型城市前进的步伐。
目标Ⅹ:面向实践、面向未来,构建学习型城市科学研究体系。
解读: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绝非权宜之计,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城市发展更是任重道远。上海这座城市,既有着悠久的文化与经济传统,又有着灿烂的现代文明与现代经济;既曾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又肩负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责任与新使命。所以,在全国掀起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浪潮中,没有理由处于滞后、落于下风,而更当发奋创新、争当先锋。这就要求它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与发展进程中,有科学的探索、有理论的引领,而科学探索、理论引领又必然约定它能够尽早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研究者队伍,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科学研究体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其一,以上关于学习型城市发展愿景与发展目标的思考,尚属笔者一家之言,只望抛砖引玉,引来更多专家学者的共同探索;其二,有关依据学习型城市之发展目标所建构的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之研究成果,拟将再另行文,以求与读者并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切磋。
收稿日期:200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