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如何创设学生参与的课堂氛围论文_廖广彬

语文课中如何创设学生参与的课堂氛围论文_廖广彬

(蓬溪县高坪镇学校 蓬溪 629100)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仅仅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只有在教育的外在激励与培养下,才能够充分发挥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主体并获得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笔者以为,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优良品格,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旺盛的状态,教学过程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指导,感情导航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而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发挥状态,这就是学习的最佳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抓住这种“最佳情境”引导学生,用兴趣指路,用感情导航,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氛围,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求知的乐园。

如笔者在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先出示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说明一下大拱和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于是学生纷纷回答“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同学们“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书,这时我才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教师改变抽象说教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对新知识吸收表现出优势的兴奋中心,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二、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著名的宋代学者张载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师要善于引发悬念,创设疑难情景,让学生从中产生好奇心和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激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自然而然的,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就会注意到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就必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三、营造气氛,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有疑”到“无疑”的不断重复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欢迎学生质疑并给予恰当的解答和评价,甚至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出问题,并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研究解决。其实,人的认知的提高不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吗?

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时,讲的也是鲁迅先生的《孔已己》一文。即将下课时,我突然问学生:如果孔乙己没有读过书,他会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像发现了问题之源。有的说,他肯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说,他好喝懒做,应该是一个流浪汉。有的说,他可能穿着短衣站着喝酒,在酒店里嘲笑另一个穿长衣而站着喝酒的“孔已己”。有的说,他也许是丁举人的“保安”,因为他身材高大。但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夹在“长衣帮”和“短衣帮”之间,在精神上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读书人以及中国人民的摧残之深,危害之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积极参与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廖广彬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语文课中如何创设学生参与的课堂氛围论文_廖广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