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时代不断更迭,文化碰撞不断刺激着大学生的认知,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肩负着弘扬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的重任,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数十辈先人智慧的结晶,如何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如何促进大学生发展中国文化,增强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本文从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自信树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等方面来对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途径探讨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来源探析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认可和积极践行,并且对所拥有文化的生命力的一种坚定信心。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与历史的中华民族,自然拥有非常深厚优良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新生代大学生们,应该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并且努力发扬光大中华文化。通过树立文化自信,来增强民族自信,并积极体现文化价值,践行正确的文化发展路径。文化自信代表了民族自信,对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民族只有人们对民族文化充分肯定、积极践行和不断完善发展,才能更多的促进民族发展[1]。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各式各样的文化,越发不能够在文化浪潮里迷失本源,必须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来源
文化自信是“中国梦”的重要依托,文化自信对人们的精神力量提供动力,而文化自信的来源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带领革命取得胜利,建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正确引导下,国家走向富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复兴崛起的贡献不可忽视。
第二点,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我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学术流派,从古至今,这些学术流派日积月累,不断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成果,时至今日仍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诸多名言警句、佳文秀字仍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这对于文化自信的保持是助益良多的。
第三点,当代社会的伟大成果。当代社会的伟大成果是大学生保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以各种形式存在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在危难面前中华传统美德依然闪光,民族文化不断延伸到海外,大学生通过这种所见所闻,保持着文化自信。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投入不够深入
新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发达,信息便捷,各种各样的文化侵袭而来。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等工具的时候不免受到其它外来文化的侵入,而不能充分认识中国文化,人生阅历短浅致使大学生对文化的好坏难以分辨,不能正确的接收外来文化,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忽视,不能及时的深入去了解中国文化[2]。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漫长的,高校应该及时抓起,从早开始培养,将大学生从知道中国文化的阶段发展到理解中国文化,并对于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积极的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二)教师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足
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过程中,教师有着大学生文化认识正确引导的功能。如果教师的文化素养不足以传授学生正确的文化知识,造成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存在偏见,不能各方面的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必然导致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认同度的降低,这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高校在教师文化素养方面一定不能放松监督,并且要组织培训,请校外或校内对中国文化深入研究的学者进行演讲等,提高教师队伍文化素养,进而保证大学生向着正确的文化道路发展。
(三)文化自信教育方式单一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案里文化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并且大多教师只于课堂中进行文化教育,学生文化自信树立过程缓慢,学生感知不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学生文化的认同感无法提升。
三、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教育理念
对于当代学生的文化教育,首先,教师应认识到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与学生处好关系,够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校中的动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文化教育,真正的融入课堂,使他们能够建立自信心,对于某些学生崇尚外来文化,首先,教师应正确了结他们内心的想法,针对他们的这些想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3]。
(二)构建完整的文化自信教育内容
第一,教学内容应当具有时代性特征,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在改变,因而人们的核心关注点也在发生着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育方面教师应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指导他们看待问题要长远考虑。第二,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生活性特征,许多学生因为学习的枯燥乏味,以至于缺乏学习的自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情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及思想认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教学内容应当具有传承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优良的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以能够继承传统优良文化为荣,从而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及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养
老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首先表现为能够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以便正确指导崇尚外来文化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文化自信.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正确看待国内外文化。其次在教学方面,适应顺应当代发展的形势,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并齐及视频等多种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途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学生对文化的客观地全面的了解的阐述与辩论能力等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四)创新文化自信
我们应当跟紧时代的步伐,跟随科技创新的主流,教育方面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对新模式的教学方式产生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真正地融入课堂。通过多种方式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同样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课堂变得有价值。同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4]。
四、高校是大学生保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有的作用
在这个全球化盛行的时代,国家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一方面,高校是大学生保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能够在高校中学习到更多的政治知识,引导大学生良好的政治品质,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抵制腐朽文化,传承中华名族优良的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在高校中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听一些政治讲座,能够从不同方面增加学生的政治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力。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能力不仅靠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以辅助。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比如:大学生在校的社团活动及志愿者服务,参与各地的民俗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华化氛围等,通过多种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以中国文化为傲。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古迹,学生真正的融入历史文化中,坚持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同时也能够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持自信。
五、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真正的立足于世界,一是靠文化,二是靠经济。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水平文化的繁荣昌盛,文化首先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更是一个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少年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民族强。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有自信,有勇气去奋斗,实现文化的繁荣昌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少不了文化作为其基础。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因此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享受着高等的文化教育,必然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抵制外来侵略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盲目的推崇外来文化,以致对中国传统文化出现高度不认可的情况。因此,国家应大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创建良好的文化教育平台,在外来文化面前有高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5]。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一言一行标志着国家的发展,代表着民族的形象。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应予严格的要求,传递正能量,坚守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中华民族位于世界发展的前沿。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因而打开了国际经济交流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通过让大学生接受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使他们对多样性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走向国际更是可以学习到外国文化,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国家应以更好的标准严格要求各个高校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识。
参考文献
[1]蒋晓东,阳桂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01.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4).
[2]刘玲灵,李显材,论多元史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0.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板,2015(03)
[3]刘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与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学习十八大报告热点难点问题解析[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95.
[5]光辉文献,政治宣言、时代号角、行动纲领十 八大报告学习体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7.
作者简介:郭梦婷(1997.08-),女,四川泸州人,学历:高中,研究方向:政治学。
论文作者:郭梦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文化论文; 自信论文; 大学生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新时代论文; 正确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