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论文_杨瑛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探析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本院精神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封闭式护理管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开放式护理管理,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更为突出,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较观察组相比明显偏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开放式护理管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开放式护理管理;精神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

引言

在普通民众的基础性观念认知体系之中,通常认为精神科疾病患者本身具备较高表现水平的危险性和可怕性,认为在与精神科疾病患者共同生活和进行接触活动的过程中,随时存在遭遇伤害的临床实践可能性,因此也导致了绝大多数独立社会民众产生了与精神科疾病患者避之唯恐不及的主观认知倾向。遵循现有的临床医学事业研究发展认识水平,通常认为住院接受治疗是精神科疾病患者,尤其是精神科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病情不断改善优化的基本途径,且切实在为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展开系统有效的药物治疗干预基础上,为其选取和运用适当方法展开护理干预过程,对于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结果具备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院精神科住院的120例患者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进行分组,各6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精神科住院并接受治疗;2)患者的基本资料完整;3)本研究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病例的纳入和随机分组方法均由本院医学伦理部门批准通过。排除标准:1)合并狂躁症;2)有自杀倾向。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3.15±2.64)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06±1.1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37例、23例;年龄最大75岁、年龄最小2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28±2.74)岁;病程为1.5~10.0年,平均病程为(5.11±1.08)年。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发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封闭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疾病患者实施封闭式护理管理,遵守护理常规执行护理、管理等操作,遵医嘱为患者用药。观察组(开放式护理管理):坚持开放式管理,尽可能让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虽然精神科疾病患者有异常的精神活动,但并不是完全的丧失理智,他们同样有正常的心理需求和正常的言行。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开放管理,充分发挥患者的爱好和特长,调查患者的主观能动习惯,并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使其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鼓励患者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节目、收看电视节目、电视新闻等。或组织患者参加到娱乐活动中,让患者与社会生活保持紧密联系,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1.3评价标准

1)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深。2)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抑郁量表评分与患者的抑郁程度呈正相关。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估分为三个等级,重点评估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计算并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软件SPSS 18.0中录入两组患者的资料和对比数据,组间比较涉及的计数指标、计量指标分别表示为%、(珔x±s),检验方法分别为χ2和t。若统计值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情绪评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虑情绪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情绪评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较观察组相比明显偏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在现有的精神科临床医学事业的实践发展过程中,普通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和理解行为本身具备着表现程度极其显著的差异化特征,且部分人在基础性认知结构层面存在着一定表现程度局限性特点,且认为精神性疾病患者具备可怕性、危险性、可耻性,以及不可治愈性,继而在自身参与的日常化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过程中,倾向于对精神性疾病患者敬而远之。从临床医学理论体系中病理学理论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精神科疾病患者在病程发展演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基础性思想观念认知状态异常和日常化行为异常现象,通常都是精神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病理表现,并不具备人们在基础理论认知层面所感受到的可怕性和危险性。在精神科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的分析视野之中,精神科疾病患者在临床病程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中所表现行为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通常认为是在程度层面存在差异特点,但是却不存在基于种类层面的相互差异特点。因此,临床精神科护士在针对精神科疾病患者展开治疗护理处置干预过程中,应当注重于关注和引导精神科疾病患者在疾病发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正常化日常行为和观念认知取向,继而在充分关注和照顾精神科疾病患者的基本需求条件之下,为患者构筑和提供充分且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支持和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摆脱精神科疾各类基础临床症状的影响和困扰。

针对精神科临床实践过程中确诊收治的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群体在运用开放式护理管理模式的背景之下开展护理干预,与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展开护理干预相对照,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改善缓解患者在病程持续发展和接受住院治疗处置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优化提升患者的综合性临床生活质量,助力我国精神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霞.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03):127-128.

[2]张崇丽,金玉莲,杨亚芳.职业倦怠对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6,14(02):52-55.

论文作者:杨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论文_杨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