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2.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杭州 311231
摘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市政工程计价》课程技术性、实践性很强,教学中应该打破常规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联系工程造价行业的工作过程,提倡基于工作导向的以学生行动为中心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及对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课前引导——课内指导——课后训练——评价研讨”。整个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行动为中心,这种以学生行动为中心的模式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岗能力。
关键词:计价课程;工作过程导向;四段式教学
引言
工程造价高职专业近十年可谓一直处在“黄金期”,全国各省(市)该专业基本都是招生就业两旺的局面。以浙江省为例,超过总数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或相似专业,有些院校该专业每年招生好几百人。然而随着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大格局下,“就业导向”在现实中被执行偏了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主要表现为把职业教育完全变成了就业教育,重视招生和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而言,许多高职院校都是开设单一方向的专业课,形成了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局面。据笔者了解,浙江省目前建筑方向的造价员已趋于饱和,而市政、安装、园林等方向的造价员还有缺口。因此,对于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而言,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专业拓展,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就业有很宽的选择余地。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而非“鱼”,从某种意义上讲,授之以“渔”也不行,要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授之以“欲”。
《市政工程计价》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实践性很强的特征。不能仅靠课堂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就能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笔者以我院该专业的一些实际情况为例,以《市政工程计价》为例,联系造价员实际工作过程,提出基于工作导向的以学生行动为中心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及对应的教学方法。该模式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不错的效果。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价课程教学设计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编制概算书、招投标书、施工图预算书、工程结算书等造价文件。不管是哪种造价文件,总体的工作过程都是审图识图——计量——计价——取费汇总——形成造价文件的过程。针对这些工作过程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首先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学设计需根据计价课程定位和目标,从造价员的职业能力出发,以造价员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造价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造价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设计,根据针对岗位,接轨职业标准,适用本地,贴近实际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际工程项目的训练。围绕课程能力目标,选用实际工程图纸,以编制造价文件(招投标书、预算书等)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造价员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边学边用,学用结合,阶段循环,过程考核,把学习实践,任务训练,考核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统一,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教室即工作地点即校内的开放式实训基地,选取企业典型工程案例,边教边做,教师师傅化,学生工人化,符合认知规律,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以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计价为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实训周教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实现角色模拟,完成工作任务。在分散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实践,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二、“行动导向”下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实践举例。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
四段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团队意识。小组协作完成学习项目任务,期间小组每个成员通力合作完成、各取所长,体现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以下以《市政工程计价》为例,选取某个小项目介绍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一)引导学习阶段:
教师提前给学生下发导学小项目:道路工程计价导学小项目:某道路施工段长200米,宽16米,采用商品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24cm,板块划分如图1。设计要求在起、终点各设在一条胀缝,胀缝采用沥青木板,靠近胀缝的三条缩缝均设传力杆,其余缩缝为假缝形,锯缝深度为5cm,嵌缝料为PG道路胶。施工时路面分两幅浇筑,每次浇筑半幅道路宽度。要求学生回顾已学课程或查资料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根据已知条件审图列项,确定计量计价项目,熟悉相关定额,找到定额子目,并根据定额计算规则计量计价。
图1 混凝土道路板块划分图
(二)指导学习阶段:
上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主要包括描述施工工艺、列项、计量、计价情况。学生描述施工工艺,教师做补充和解释。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模板安装→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安装伸缩缝板、钢筋→找平→拉毛、刻槽、养生→切缝、灌封。通过检查,找到学习在列项、计量、计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伸缩缝列项存在问题,说明学生不理解伸缩缝的作用。课堂上重点对混凝土路面的伸缩缝构造进行讲解。
水泥混凝土板块一般采用矩形,板宽即纵缝间距,其最大间距不得大于4.5㎝。板长即横缝间距,因根据气候条件、板厚和实践经验确定,一般为4-5m,最大不得超过6m。板宽和板长之比为1:1.3为宜。板的横断面一般采用等厚式,最大板块不宜超过25㎡,厚度通过计算确定,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15㎝。如图1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示意图。纵缝是沿行车方向两块混凝土板之间的接缝,通常在板厚中央设置拉杆。纵缝可分为纵向施工缝和纵向伸缩缝两类。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上部锯切槽口,切槽深度一般为1/3板厚,槽内灌塞填缝料。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板厚的1/3深度。横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工缝三类。横向缩缝是在混凝土浇筑以后用切缝机进行切缝的接缝,通常为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在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采用传力假缝形式;胀缝下部应设预制填缝板,中穿传力杆,上部填封缝料。传力杆在浇筑前必须固定,使之平行于板面及路中心线。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胀缝。每日施工终了或遇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故中断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设置在缩缝或胀缝处。胀缝处的施工缝同胀缝施工,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加传为杆的平缝或企口缝形式。混凝土路面中除在纵缝处设置拉杆(采用螺纹钢筋)、横缝处设置传为杆(采用光圆钢筋)外,还需要按要求在特殊部位设置补强钢筋,如边缘钢筋、角隅钢筋、钢筋网等。
以上讲解内容通过真实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边展示边讲解,增加学生认知度。
本项目可以列出以下项目:混凝土路面、构造钢筋(传力杆、拉杆)、锯缝机锯缝(假缝)、伸缩缝嵌缝(真缝)及混凝土模板。
课内核对学生计量结果,并对计量规则进行讲解,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定额子目,学会换算定额基价,并确定定额直接费。(以浙江省2010版预算定额为例)
(1)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及其它类型路面工程量以“m2”计算。带平石的面层(一般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扣除平石面积。不扣除各类井所占面积。
本项目:商品混凝土路面(24cm厚):200*16=3200 m2;套定额:[2-195]+[196*4] 基价:6882+334*4=8218元/100 m2;定额直接费=32*8218=262976元。
(2)伸缩缝嵌缝工程量按设计缝长乘以缝深以“m2”计算。
本项目:伸缝(胀缝)2*15*0.24=7.68 m2;套定额:2-198 基价:658元/10 m2;定额直接费=0.768*658=505元。
缩缝嵌缝 1024*0.005=51.2 m2;套定额:2-202 基价:1325元/10 m2;定额直接费=5.12*1325=6784元。
(3)锯缝机锯缝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延长米”计算。
本项目:缩缝39条,纵缝2条(纵向施工缝不要锯缝),锯缝长度:39*16+2*200=1024m;套定额:2-203 基价:40元/10m;定额直接费=102.4*40=4096元。
(4)道路模板工程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按与混凝土接触面积以“m2”计算。
本项目:道路分两幅浇筑,纵向共设三道模板;横向施工起点与原施工段直接相接不设模板,不仅在施工终了断面处设一处横向模板。模板工程量 200*2*0.24+16*0.24=99.84m2;套定额:2-197基价:3164元/100 m2;定额直接费=0.9984*3164=3159元。
(5)道路面层中构造钢筋工程量按实计算。
本项目(略)
(三)课后训练阶段
选择自编习题集中的道路工程项目进行课后训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核对结果,并提出创新性意见及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道路工程项目图片、施工规范、图纸等,为综合实训中大项目的完成做准备。(略)
(四)评价研讨阶段
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由组员互评、小组长打分、老师点评等多个讨论环节。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采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扩展了学生的眼界,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四段式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学习规律,设计教学工程方案。从简单到复杂,从个案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整个教学过程对于能力的培养遵循:基础能力——单项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思路符合我院 “专项•综合•顶岗” 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也与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双层次螺旋递进课程体系呼应起来。双层次螺旋递进课程体系以一次就业岗位“工程造价员”为主线按行业和职业岗位标准设置的第一层次课程,学生毕业时可实现顶岗工作;同时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第二层次“经营管理”岗位课程,为学生在“工程造价员”岗位上通过三年左右的磨练有一部分能进入经营管理岗位奠定基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通过引导学习,在“自学”环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研究教学目标、教材,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上发现问题。这样,就变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备课为全体师生共同备课,就把一个人的智慧扩大为全体人智慧的汇聚。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行耀、刘广为. 工作导向下的工程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7期
[2]姜大源.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年24期
[3]聂华.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
马行耀(1981-),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
齐琳(1979-),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建筑工程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G2013763)。
论文作者:马行耀1,齐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学生论文; 混凝土论文; 定额论文; 导向论文; 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