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1)
【摘要】目的: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诊PCI术的整个过程中,针对使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有效的分析。方法: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任意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当做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140例,从中选择70例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组,剩下70例患者展开全程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与心前区疼痛再发率均要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时候科学运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疾病复发,且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维持良好的心态。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诊PCI;全程护理;复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158-02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都比较快,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的变化,患者患上该病后若不注重治疗,则很容易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期间对其展开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术期间运用全程护理展开进一步的探究,现将研究详细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任意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当做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140例,运用随机均匀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此次临床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申请同意书,且全部患者都与准确无误的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包含有37例男性患者,剩余33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处于40~71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54.63±2.35)岁。参照组中包含有36例男性患者,剩余34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处于41~72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55.67±2.46)岁。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数据,P>0.05,可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单一使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的过程中,还运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其所包含的护理要点如下。
(1)对患者展开术前护理措施。医护人员接送患者到急诊抢救室之后,以最快速度为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措施,氧气吸入量确定为5L/min[1],过程中由一名医护人员一直对患者心电实施监护,其余医护人员将抢救手术所需要的药品与仪器准备好,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快速构建静脉通道,穿刺肢体选择患者的左侧肢,同时医护人员以温和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交谈,避免患者存在强烈的负面情绪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2)对患者展开术中护理措施。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力协助医师展开对患者的麻醉和手术措施,比如说协助医师进行供应氧气吸入、递交手术器械等[2],同时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变化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患者情况不对则立即向医师反应,寻求解决措施。
(3)对患者展开术后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在过程中多加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比如说有没有出现鞘管移位、穿刺部位出血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活自理以及运动做出一定的指导,采取股动脉穿刺的患者,要在手术结束后的6个小时内彻底拔除鞘管[3],同时医护人员要留意拔除之后患者的侧动脉搏动情况,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体温与皮肤颜色有无出现异常。在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若患者突然发生胸闷、胸痛或者出血等异常情况,医护人员及时联系医生来寻求解决方法。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水与饮食展开监督,不可让患者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详细记录患者的每日尿量与尿液颜色。为了预防长时间卧床休养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的情况,医护人员可给予这部分患者一个软垫,让患者将软垫放置在腰部,并定时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更换,此外也可对患者肢体实施按摩。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针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心前区疼痛再发率以及再次PCI发生率展开统计学分析。SAS与SDS评分可反映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态[4],评分高则表明患者存在较为强烈的抑郁与焦虑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取得的均为计数数据,对这些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而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呈现,t进行测定,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后SAS评分分别为(26.58±4.62)分与(47.38±4.58)分,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后SDS评分分别为(29.38±4.57)分与(47.93±5.13)分。研究组的SAS与SDS评分均要比参照组患者低,P=0.002、0.005,t=7.824、9.824。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前区疼痛的再次发生率为4.29%(3/70),参照组患者护理后心前区疼痛的再次发生率为11.43%(8/70);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再次行PCI的几率分别为2.86%(2/70),8.57%(6/70)。研究组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再发率以及再次PCI发生率均要比参照组低,P=0.002、0.041,χ2=9.834、6.82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残疾或死亡,医疗技术的改进让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不断得到创新,这导致患者的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护理方案来辅助治疗措施的展开[5],以此担保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内容只是在流程上展开的固定化措施,其无法良好的应对实际治疗中出现的意外状况,所以护理效果不佳。通过对常规护理措施的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全程护理干预。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给予患者更加精心的护理。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一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则科学使用全程护理干预,经由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果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要比参照组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再发率以及再次PCI发生率均要比参照组低。综合以上叙述内容可知,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时候科学运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再次复发疾病,且让患者从容应对治疗。
【参考文献】
[1]朱晓亮.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1):269-270.
[2]曹新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2):141.
[3]陈爱娣.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急诊时间、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02):306-307.
[4]杜景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6):166-167.
[5]赵青青,赵素玉,毛素芳.全程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137-140.
论文作者:赵迎春1,郑彩芬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全程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措施论文; 评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