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创新实践、解惑释疑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深化课堂实效认识,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浅议 小学 语文 教学
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创新实践、解惑释疑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是,要使农村小学彻底剥去传统模式的外衣,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还需要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理念引导和课堂引领,让“一德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植于学校教育活动中,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笔者从事农村教育二十年,对农村教育现状有较深的感悟和了解,在此,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粗谈拙见,仅与同仁商榷。
一、用新理念指引教学行为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师生是课堂效益的能动因素,如何用新理念指引教学行为,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1.强化思维转变,优化课堂设计。哲学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教育改革“一德四新”理念已经作为物质性存在,就决定了教师教学思维。新理念教育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物质的本质反映。可是,有的教师认为高密度讲解、大容量灌输、快节奏、重负荷训练就是提高实效的有效手段,实质上,这种意识下的教学是抑制学生思维、压抑学生兴趣、剥夺学生自主的低效益的教学行为。因此,强化思维转变,就是让教师教学思维体现教学改革的物质性,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用全新教育理念充分预设课堂生成。教学中,要全面体现学生主体,科学运用课堂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商议探究、自主学习、创新实践,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探索自主的学习方法,让德育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新技能贯穿整个教学中,才能让学生不断养成自主思维、探究新知、自我发展的学习习惯,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2.强化行为转变,提高课堂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意识思维的行为反应,教师以什么理念和方式实施教学行为,是受教育意识支配的。从备课到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流程实施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由教师思维意识决定,要培养学生什么方法技能、发展学生什么素质个性是教师欲望期待的情感倾向。教学中,要抓住过程认知与目标达成之间的切合点加强学生知识建构和认知能力训练,使用问题诱发和探究机制,激发学生情感参与,才能有效达成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教育理念,使用新方法、新手段开展合作型、研讨式、多元化、开放型的教学活动,科学处理生成资源,才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助、自主探究的气氛中找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师在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中体验课改的喜悦。
二、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策略
学校要完善教师学习机制,加强教师学习行为督导,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专研教学业务、提高理论素养,才能使课堂焕发强大生命力。要让教师在学习中树立发展性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借助专业书籍学习、利用同事互助学习、加强自主研修学习和专家指导学习。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注重体验式教学,提高性研讨和总结性发展的有机统一,知行合一,才能成长为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创新型学科教师。要多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探究教法,研究课例,优化研究能力,打造精品课堂,聚焦教学实效,总结研究成果,才能形成课改文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比如《劝学》一文中,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荀子的学习意义,理解本文说理方法,掌握文中比喻含义和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定向阅读,分组讨论,分类积累,整体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在具体教学中,要因“课”制宜,要设置教学情境,如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教学中,要创设“让我们听听你们春节的故事,看哪家春节最热闹?”等适宜的情境画面。要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意识参与和行为参与,还可激发学生想象,有效训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认知能力,在学生交流中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应有发展。
三、用新理念深化课改认知
我们不能让“合作”和“活动”呈现形式化倾向。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方法,课堂上开展探究合作教学活动,结果是问题预设不充分、生成资源处理不科学、情境设置不合适、诱发引导不到位、探究主题不明显、合作交流不深入,其文本思想实质还是让教师包揽总结,其教学形式还是被常态教学模式所绑架,从思想上、行为上没有真正实现“一德四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基本素质得到进步提高。所以,要让教师清楚认识到,教学实效是学生思维发展、探究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因此,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大胆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地推进课程改革,破茧成蝶、勇于探索,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不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让教师更新观念,加强课改实验研究,课前充分预设,课上大胆创新,课后深刻反思,认真分析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提炼,形成课改经验,才能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李俊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实效论文; 新理念论文; 课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