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论文_陶鹏飞 张铭洋

简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论文_陶鹏飞 张铭洋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65)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高校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7D014)

摘要: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理想的信仰与持守;是对于推进自身文化创新发展的坚守与执着;是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新时代在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文化盲从、文化唯我的现象逐步扩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主要以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化传统文化、营造红色氛围、优化网络文化平台等方面构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力量,同时明确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体现自身价值,涵养中国精神。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创新路径;向新而行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培育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荣誉感。在新时代提振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巩固和扩大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任务,是凝聚奋斗力量、觉醒思想文化、推动文化建设的职责。不断创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使新时代大学生通过自主性、自觉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解读中国文化创新之路,明确中国文化优势,讲清中国文化故事。新时代大学生缺乏自己真正的信仰,缺乏一处真正的精神安顿之处。提振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活化传统文化,继承红色文化的题中之义。

1完善课堂教学,夯实培育基础

提升文化自信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面对新时代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面对有独立思维、全球视野、不断学习的教育对象,必须改进和加强课堂教学,夯实培育基础。完善课堂教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新思想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翻转课堂”是现阶段完善课堂教学的新鲜形式,从个人角度去感受课堂文化的魅力,觉醒创新思维,切身的去感受中国文化的优势。建立校园宣讲团,讲述悠久的传统文化、革命的红色文化,以“深度中国”的形式传递给每一个大学生,使他们增强思想引领力,团队凝聚力。在大学课堂上把“培育什么样的人”与“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紧密的结合起来,抓住课堂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根本。

2健全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氛围

在校园设置红色文化馆,加上立体化传播矩阵,将当年的革命文化重新以视频或者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去理解、消化,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价值导向。设置红色文化交流基地,将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示出来,通过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觉醒其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设置艺术文化观,艺术可以表达红色文化的核心理念,承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一种世界语言,直指心灵,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同时可以使大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以“五爱”为基础的道德风尚,使德育有深沉的文化解释力、说服力、感染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

3注重实践教育,活化传统文化

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弘扬者,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教育中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媒介,是对民族历史的认知和信念。我们只有不忘过去,铭记历史的厚重感,以历史的兴衰成败辨别新时代的方向、道路,从而确定走什么样的路,坚定什么样的信仰,保持什么样的信念,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更好的创新创造。传统文化是一位“智者”,同“智者”交谈,我们可以总结过去经验、脚踏实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学生应当注重实践教育,活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需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努力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生机。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标准转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与行为习惯。二是借助新时代的现代科技手段,融通多媒体资源,优化文化载体,运用移动客户端、APP,利用VR、AR技术,突出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突出“古”与“今”的结合。

4优化网络平台,丰富文化资源

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之间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栋桥梁,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有正与负的溢出效应,建立网络平台,丰富文化的来源;建立有效的数据库,以正面效应带动网络环境,营造一种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立足网络,建立多媒体的多元化竞赛平台,增强趣味性的文化竞赛,学生可以直接互动、评论、投票,让网络成为一个线上互动,线下沟通的媒介。利用校园网络移动客户端可以帮助大学生,比如可以记录大学生饭卡金额情况,从而判断出这位学生的消费水平或者家庭情况,从而进行有自尊的资助,激发大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利用VR视频教学,可使课堂氛围更活跃,可激发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激情。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注重的不仅是课堂内容,也有课堂氛围,更有课堂教学方式,用网络与课本相结合来活跃课堂教学方式,是新时代教师学生共同期盼的。

5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

以新思想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主动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主动熟知新时代特色文化。文化只有创新才可以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立足于传统,才可以创造创新。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也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中创作,在创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的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复兴,是中华文化朝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历史性变革和新生。新时代大学生要永远心怀梦想,始终革故鼎新、创新创造、自强不息,涵养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开创面向未来的新辉煌。

结论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符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把优秀文化融入到社会日常生活中,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奠基,活化传统,让历史、文字、文化遗产“活”起来,从而创新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增强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涵养向心与向新而行的力量。只有新才可以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必须是向心而行的力量才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辉煌,保持初心,负重前行,向新而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5.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页.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9页.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1-18.

[7]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

[8]沈壮海.《论文化自信》[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1.

[9]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论文作者:陶鹏飞 张铭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简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论文_陶鹏飞 张铭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