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小营盘中心卫生院 833406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过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显著(P<0.05);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可以迅速控制心绞痛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步升高的发展态势,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酯等西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实施治疗,但实际效果通常不是十分理想[1]。本文主要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9-72岁,平均56.4±7.1岁;男性24例,女性19例;冠心病史1-18年,平均6.4±1.8年;心绞痛发病时间1-7天,平均2.6±0.5天;治疗组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56.2±7.5岁;男性26例,女性17例;冠心病史1-14年,平均6.1±1.5年;心绞痛发病时间1-8天,平均2.9±0.7天。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一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mg,每天三次,连续用药一个月;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一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mg,每天三次,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丸,每天三次,连续用药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已经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虽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状态,但与用药前比较已经有显著性改善。无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没有任何良性改变,或病情加重[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 ±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显著(P<0.05)。
2.2 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
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西医临床上在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抗血小板药、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不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发作阶段的时候,采用硝酸异山梨酯可以使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当病情处于缓解期阶段的时候,单纯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及阿司匹林等西药进行治疗,效果就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临床上开始主张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实施辅助性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该药物的主要方剂组成包括丹参、冰片、三七等。全方药物联合应用,主要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功效,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可以使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水平降低,对血小板凝聚进行抑制,使冠状动脉血流状态得到显著性改善[3]。
参考文献:
[1]万玮,吴同启,庞家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12):21-23.
[2]何咸胜.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1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88-89.
[3]曹守沛,顾宁,宋耀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3):37-39.
作者简介:郭玲玲(1974-),本科,中医主治,主要从事中医治疗研究。
论文作者:郭玲玲,马玉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心绞痛论文; 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山梨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