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论文_王毅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论文_王毅

威海基安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飞速发展,人们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程度越来越高。因为我国地震频发,人们对建筑抗震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影响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应用

引言

在当今的智能建筑中有着十分精密而又复杂的电子设备,同时也有着很多的线路,因此这就使其对电流以及电压的抵抗能力被进一步降低,这样就很容易遭到雷击的情况,对于建筑的稳定以及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为了使得建筑在安全性方面实现有效的保障,有关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建筑在抗震设计应用这一方面实现有效的加强。这样才可以使得建筑的抗震实现运行的稳定,有效对人们实现人身安全的保障,使得雷击情况造成的损失以及破坏得到有效的避免。

1建筑工程中抗震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国土广阔,地质环境复杂,多个地区处于地震带区域,常常会因自然因素导致地震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建筑行业的工程施工时,要采用适当的抗震技术来预防房屋受到地震的危害。建筑工程中合理地应用抗震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同时也能降低地震波对建筑房屋的破坏情况,因此,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增加抗震技术的科学应用,同时优化抗震性来实现隔震减震的作用,在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的伤亡情况,同时降低经济财产的损失。

2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2.1抗震接地设计应用

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接地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保护地和直流地。在对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因为有着十分复杂的抗震接地问题,所以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加以处理。对于现代的建筑而言,因为四周的建筑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抗震地以及保护地来讲,都是采用大楼的基础钢筋网对其实现接地处理。其电源应用TN-S5系统。进行底层变电的设置引出接地。因为抗震接地这一系统可以对建筑基础的钢筋网加以利用,起到自然的接地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柱子的钢筋内部设计抗震接地,可以实现对下线的引出,同时也可以直接和屋顶的接闪器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得楼层的钢筋实现抗震的电位面形成。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得建筑实现抗震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为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起良好的保障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2支撑技术

为解决设计因素导致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施工方应大力研究以往地震对建筑的损害情况,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施工过程重点对建筑框架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钢筋框架进行支撑。在应用支撑技术时,施工人员利用各类支撑构件或者减震支撑等,当墙体和支撑物的高度增加500mm时,应使用型号为φ6的钢筋进行水平拉结,保障钢筋伸入墙体长度>1000mm。在结构柱纵向筋位置自圈梁顶部开始,使用等级C20混凝土,并用I级钢筋进行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在建筑结构产生抗震力的位置将作用力抵消,同时将支撑钢架设置在建筑框架不同柱体间隔处,这样可更好地提升框架结构的抗震强度,保障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建筑区域产生地震灾害时,利用这类结构框架以及钢架支撑等,可保护建筑,防止其产生较大的变形。此外,设置在建筑框架内部的耗能支架,可在吸收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巨大能力,进而控制地震产生的作用力,防止其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半主动、主动控制技术

使用半主动控制技术时要对建筑结构参变量按照抗震等级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掌控构件为调节载体,需要的外界能源量非常少,可以采用铅酸蓄电池等弱电形式进行电力供给。目前,此项减震技术应用时将断路器作为掌控构件,整个控制系统依托断路器装置进行控制,使得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可控液体阻尼、可改变等装置为经常使用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另外一种则为主动控制减震技术,该技术应用时对于外界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发挥抗震作用的为反方向作用力,在该力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中,达到抗震的目的。作用机制为施工单位在建筑内部设置传感系统,如果建筑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地震波导致的震动、结构变形等情况,传感器便可以敏感的记录全部数据,之后会将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系统平台便会对收集的全部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最佳的震动反方向力后,借助于外界力量向地震波施加压力,从而对抗地震强烈的震动作用。现阶段使用空气脉冲发生系统、气动挡风板体系等能够进行主动控制的装置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震波的抗震减震处理。

2.4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结构部分进行控制,实现对建筑物隔震效果设计,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例如在大部分的现代建筑中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做建筑框架。在钢筋混凝土这种结构框架中通过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达到抗震的最终目的。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以在建筑的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再在墙上安装一些特殊的减震材料,要将其与圈梁进行连接,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进一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基础隔震的特点主要包括:①运用范围较广,可以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性能才能为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实际数据,从而达到抗震的最佳效果。②基础隔震措施发展逐渐完善,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防震体系,防震结构逐渐多样化。③基础隔震根据建筑自身的的结构来最终确定抗震能力,对建筑的基础部位以及内部结构的设置需要进行抗震设计,在发生大地震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建筑物,进而保证建筑中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

2.5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根据以往的地震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经验来看,为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合理地应用抗震技术,使得建筑达到理想的抗震效果,要尽可能地利用优质的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提升建筑质量,提高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并采用适当的混凝土加固的方式,在建筑物的结构框架处利用钢支撑组件等施工材料来增加其防震能力,提升建筑物的稳固程度。同时,在构建房屋的结构柱子之间安放一定的支撑物,以便从根本上增强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确保当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时,房屋整体结构框架能够保持稳定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并且安放在结构柱子之间的耗能支撑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地震能力并作出妥善的处理,提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保证居住人员的安全。

2.6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固抗震技术

除了以上抗震技术,整栋建筑还可以用砖石和混凝土钢筋框架加固综合建造,这也有很好的抗震效果。砌体加固处理是指施工单位用钢筋混凝土砂浆加固建筑物,施工人员必须先铺设钢丝网水泥砂浆,钢筋网可以用来为建筑建造保护层,避免墙体裂缝。然而,这种抗震方法在施工期间没有进行地基综合抗震,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地方。抗震墙也可以设计在建筑物的相应位置,在施工完成之后抵抗地震作用。如果一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上述砌体加固方法都不可取,必须用聚合物砂浆来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抗震技术可应用在多种类型的建筑当中,有效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强度。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应提升抗震技术的应用意识,结合建筑实际抗震要求,使用规范的施工工艺,保障建筑质量,提升其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徐过.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民营科技,2018(10):21.

[2]信忠宝.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J].四川建材,2016,42(01):62-63.

[3]芦白茹,严心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34):22.

论文作者:王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论文_王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