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野下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文化传播研究
张楠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 草原丝绸之路是推动北方草原地区各古代文明繁荣发展的交通路线,也是促进历史时期草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大数据词频分析方式宏观考察历史时期草原丝路沿线文化的传播交流研究,判断历史时期草原丝绸之路沿线草原文化交流传播情况以及草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大数据;草原丝绸之路;草原文化传播
一、研究方法和意义
草原丝绸之路从本质上讲是古代时期北方草原地区的商贸往来通道,然而从历史意义上看其核心要义是加强欧亚地区特别是草原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推动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纵观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学术界公认有三大事件意义最为深远,即依托绿洲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汉文化西传,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印度佛教在亚洲地区的辐射性传播,依托绿洲丝绸之路希腊文化在中亚腹地的传播。因而,现有成果并没有把草原丝绸之路和草原文化交流传播作为研究重点。
看到牛皮糖在那里低声哭泣,寒风中他的身子一抖一抖,哭声中不时还掺杂着哀诉。村长就叫人拉牛皮糖上来,用手扶住他的肩膀说,牛爹,我用车送你回去吧。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历史学和传播学领域的丝绸之路研究更加细化,开始逐步重视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等分支沿线的文化交流传播。据中国知网,哲学社会科学类相关研究占49%左右,而历史和文化研究层级又占草原丝绸之路社科类研究的60%以上。虽然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研究日趋繁荣,但是研究内容和方法更倾向于叙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因此,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科领域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究成果进行数据分析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特色。
二、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文化传播研究概况
据中国知网,把“草原丝绸之路”作为检索词,不设时间限制,科目限制为“文化”领域,分别按照主题词、篇目、关键词和摘要的顺序进行检索,所得的条目数量如下:42 条,25 条,29 条,58条。为了能够全面了解研究情况,选取“摘要”栏目下的58 条作为研究样本。
20世纪80年代草原丝路历史研究开始兴起,新世纪初期历史领域研究年发表论文基本稳定在20 余篇。相较于历史领域,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研究起步较晚,2013年以前研究成果数量有限。2013年草原丝路文化研究逐步繁荣,其中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化交流传播、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
为了更宏观判断现阶段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研究的状况,选取了多条丝路分支研究数据作为参考进行横向数据比较。数据样本选取“文化”分层下“主题”栏目研究数据。无论是主线还是分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都有一个或几个主体文化,例如以妈祖文化、闽南文化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汉文化、华夏文化为主的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主体交流文化是草原文化。近年来,以草原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文化交流传播研究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重点。
一、安庆公司接地干线网位于汽机厂房南北两侧,呈长方形布局,采用60*8mm热镀锌扁钢焊接而成,各个主建筑物均有分支接地网既独立接地又与主干接地网可靠相连,水平接地体埋入深度大于0.8米,接地线(不含设备接地线)不得少于2点。
高速互联网和高速无线网是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 校园光纤网络、高速无线局域网和移动4G网络等组成一个立体交织的、高可用的、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为智慧校园的互联互通提供基本保障。2011年,我国正式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ChinaNet骨干互联网总带宽达到20 Tbit/s,国际出口总带宽达到440 Gbit/s,为用户打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光纤网络已经进入校园,局域网交换机从千兆升级到万兆,桌面接入进入千兆时代。移动4G网络在城市已经覆盖完善,4G用户数已经超过九亿,资费日趋低廉,为智慧校园的广域网移动接入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文化传播影响力
为了能够更加具体明晰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情况,结合草原丝绸之路的空间范畴,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次分析草原文化的传播力。对草原丝绸之路上草原文化传播影响的分析也将按照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进行。取样中国知网现有的以草原丝绸之路为主题的42篇研究成果,绝大部分处于用皮毛、玉器等物品,旅蒙商人、文化遗产等历史现象证明草原文化传播的存在,说明草原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表现,回顾草原文化与华夏文化、伊斯兰文化之间的交流史,以及论述草原丝绸之路对形成草原文化以及草原文化传播的影响等。
就物质文化传播而言,相较于其他路线,草原丝绸之路更多地是承载皮毛贸易、玉石贸易和茶叶贸易的功能,丝绸贸易相对较少。明末清初以前,草原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以皮毛为主,清朝中期依托于草原丝绸之路蒙古草原地区和俄罗斯东部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也出现了万里茶道、旅蒙晋商、走西口、驼运商队等历史现象。以茶叶、皮毛等物质为载体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和文化也开始在蒙古、俄罗斯地区流行。就制度文化传播而言,草原制度文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蒙元时期的驿站制度。驿站制度的建立巩固开拓了各丝绸之路的分支。
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历史时期,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草原文化传播以皮毛和茶叶贸易为主,依托贸易路线草原宗教文化在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明确的是,草原文化的传播区域重要集中在蒙古草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部门中亚地区,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蒙元时期。由于草原文化历史传播的区域局限性,现阶段草原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也重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在全国范围的社会影响力有一定的局限。
参考文献:
[1]付海晏.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6.
[2]《史学月刊》编辑部.大数据时代的史料与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视野下的草原丝绸之路历史研究”,项目编号:NJSY17429。
作者简介: 张楠(1988.12-),女,蒙古族,甘肃天水人,历史学硕士,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交流,现代远程教育史。
标签:大数据论文; 草原丝绸之路论文; 草原文化传播论文;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