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祥 实习生吴燕评述“普通话”之三 普通话中国何时能普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话论文,本报记者论文,之三论文,实习生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文说过,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0年前就普及了共同语,日本也已普及共同语100多年。那么,中国何时才能普及普通话呢?
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很难。许嘉璐教授对记者说:大约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推广普通话的势头将有大的改观,全社会的热情和推广的进度也将比现在有较大提高和加快。
这太让人焦急了。从1956年算起,我们“推普”已近40个春秋了,而普通话还远未普及。如若从雍正皇帝训谕推行“普能话”,孔子倡言“雅言”,那时间就更长了。当然,中国有特殊的国情,地广人多,方言太多太复杂了。但是,“推普”进展缓慢的原因还不止于此。
1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听取许嘉璐关于国家语委工作汇报时指出:“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工作,因为人人每天要说话,要写字。正是因为每天说话写字,所以不觉得重要。”他指示“要反复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推普”的重要性并没有少讲,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地方上的语言文字工作(多年来,“推普”一直被列为首要的任务),由于缺“腿”而难以推动。1992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下达时,大部分省区市还有语委,现在只有13个省市保留下来。
1993年岁尾,国家语委一位负责人在厦门宣布:“1994年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抓好县以上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以及‘窗口’行业第一线职工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一位曾报道过此事的记者年底发现:这“郑重”的工作竟落了个“干打雷,不下雨”的结局!他的题为《普通话──一个年初的话题》的批评报道是不留情面的。记者从中却读出了中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窘困──缺重视、缺机构、缺手段、缺措施……。
但是,即便如此,这项“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工作”应该而且能够做好。这就需要智慧、勇气和力量。
王均先生说,我们从新加坡推广华语的历史中可以借鉴的东西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领导人带头,并身体力行。李光耀本人说闽南话,竟选总理前,他跟家庭教师学了3年华语。当选总理后力主用华语统一华人,并在每年推出一个“华语月”,由他本人或者政府的副总理,最低的也是教育部部长来主持,且每年的“华语月”都有具体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比如第一到第四个“华语月”的目标分别是“要使华语成为校园语言”、“使华语成为公共场合的共同语”,“使华语成为公务员的语言”、“使华语成为市场语言”。如此坚持不懈,15年的光景,华语在新加坡就普及了。
近40年来,中国普通话的推广重点和主要精力一直是在学校,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92年后,陆续开始的对中等师范、高等师范和城镇中小学实行普通话教学检查评估制度,标志着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但是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推广普通话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郑也夫说,把11亿人都教会,让他们说普通话,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从长远来看,普通话的事应该而且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解决。现在的问题是,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连义务教育都受不上,读书识字都不能,还谈何普通话教育呀!日本近100多年,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美国长期重视教育,国民开支最大的是教育经费。所以教育非常普及,共同语也非常普及。中国“推普”工作的根本出路还是在于教育的真正普及。
按照周有光的说法,普及普通话的一般标准是:学校完全用共同语作为教学语言,公共场所完全用共同语作为交际语言。做到这两条,一个国家的共同语就算是普及了。以此对照,中国“推普”的艰巨任务还是在党政机关、窗口行业,这方面的重要突破和成效,将大大加快普及普通话的进程。
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五省市党政机关推广普通话工作调查报告》即将出台,国家语委正商请人事部,力争将公务员讲普通话作为录用考核的标准之一列入正在制订的《公务员条例实施细则》,《语言文字法》初稿也将于4月份推出,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可望不久被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家语委联合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已着手对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并逐步使这些人员达到持证上岗。作为推行普通话的一项重要的现代科技手段,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的拼音码也正在完善中……
人们睁大双眼,期待着中国早日普及普通话,跻身于现代化工业国家之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