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08例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实验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每组54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清醒时疼痛评分(评分高疼痛度大)、体动情况、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并对两组的临床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比较,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 P<0. 05);两组患者清醒时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 P<0. 05);实验组低血压和体动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使患者镇痛、镇静充分,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术后即可离院。
关键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麻醉效果
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常见手术,是对意外妊娠的挽救,但给女性带来很大的痛苦,所以需要寻找安全有效的麻醉药品。丙泊酚为静脉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但是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对患者危害较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的发生,增强镇痛效果[1]。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可使患者镇痛镇静充分,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术后即离院。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科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女性108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实验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年龄22~38岁,平均(28±5.61)岁,孕周4~7周。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29±4.86)岁,孕周4~6周。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肺、肾等系统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出血凝血时间及血常规均正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常规开放静脉通路,给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实验组应用瑞芬太尼1.0 μg/ kg,缓慢匀速的静脉推注,然后缓慢注射丙泊酚1.0 mg/kg,当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缓慢、匀速静脉推注,当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人工流产术。术中患者脉搏氧饱和度<93%时给予辅助呼吸,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术中出现心率减慢给予阿托品,出现肢体活动增加丙泊酚0.5 mg/kg。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清醒时疼痛评分(评分高疼痛度大)、体动情况、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并记录。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清醒时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评分比较
组 别 n 手术时间(min)苏醒时间(min)苏醒评分(分)
实验组546.14±3.48* 14.83±2.17* 2.14±0.78*
对照组5411.68±4.7927.28±7.08 4.39±1.37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 05
实验组的低血压和体动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且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 例数体动情况 低血压 低氧血症 心动过速 呼吸抑制
实验组54 0(0)* 2(3.70%)* 3(5.56%)* 5(9.26%)* 4(7.40%)*
对照组54 17(31.48%)7(12.96%)12(22.22%) 11(20.37%)10(18.52%)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 05
3 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目的是在患者无痛的状态下终止妊娠,要求患者快速入睡,术中镇痛效果好,术后快速清醒,正因为如此手术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既要有满意的镇痛效果还要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丙泊酚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中,具有起效迅速、苏醒时间短、苏醒完全、恶心发生率低等特点[2],但是丙泊酚对于手术疼痛控制效果不理想,患者术中容易出现体动,增加药物用量又会导致麻醉过深、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瑞芬太尼是一种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该药物不影响肝肾功能,在血液和组织中会被迅速水解,起效快、消除快、无蓄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降低体动反应、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3]。本次研究,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实验组患者较单纯使用丙泊酚的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缩短,镇痛效果优良率高,并且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进一步证实了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更加适宜,与临床报道的资料相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应权.瑞芬太尼、异丙酚及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5):130-131.
[2]程庆春,刘 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4):138-139.
[3]范倩倩,朱睿瑶,程林等.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利多卡因-阿托品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0,29(9):1150-1152.
论文作者:燕燕,李丽,崔宇宏,陈淑慧,郭忠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芬太尼论文; 实验组论文; 人工流产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