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对比论文_易群峰

宁乡市人民医院CT/MR室 湖南宁乡 410600

【摘 要】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5例作为观察对象,针对125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实施CT及MR进行诊断,将两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CT组的诊断结果与MR组的诊断结果相比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MR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MR诊断的价值较高,能较为清晰的显示患者椎管内构造的特点,方便临床医生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对神经根产生压迫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损伤、妊娠、遗传、其他因素等导致的,初期临床症状并不十分显著,多数患者均将其归结于“腰痛”[1],未能及时入院接受治疗,导致疾病越发严重。因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早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能帮助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2]。为了分析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我院针对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例进行了分析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5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125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50例,其中最大年龄患者为73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5岁,年龄均值为(42.16±3.62)岁;体重为49至78kg之间,平均体重为(59.63±5.27)kg。本次观察均在我院收治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的前提下开展,本次观察均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本次观察收治的125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为109例。

1.2方法

针对125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实施CT及MR进行诊断,相应的CT及MR的检查方式如下:(1)CT诊断: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对患者实施检查,协助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在患者臀部下方放置一个软枕,并指导患者缓慢的将双腿屈伸,在定位完成后将扫描基线与椎间盘连线尽可能的保持平行,将软组织及骨窗位定为300左右、450左右,将骨窗窗宽定为1500左右,将窗位定为40左右,设置层厚、间隔分别为3mm,对患者椎间盘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将所得图像发送至工作站进行处理。(2)MR诊断: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首先实施三平面的定位处理,针对患者的腰椎矢状位T1及T2进行相应的扫描,针对大多数间盘扫描一层,少数间盘需要扫描三层,针对患者实施横断位及矢状位的扫描,针对患者椎管路径的狭窄变化、椎间盘信号变化等进行观察,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硬膜囊、脊髓受压及椎间盘膨出等症状。

1.3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对CT诊断下及MR诊断下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等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等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对比

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注: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度为97.25%,特异度为87.50%,准确性为93.60%。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加,现阶段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发病人群越来越集中于青壮年群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后下肢会出现麻木及活动受限的症状,还会对患者相邻脊神经根产生压迫及刺激作用,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因此,早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相应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3]。

临床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实施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有效的诊断方式不仅能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一定的时间,还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相应的基础。现阶段临床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为CT诊断及MR诊断,经CT诊断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影像学表现为患者的椎管逐渐变得狭窄、存在椎间盘真空症及椎间盘明显突出,且通过CT能较为明显的看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部位、大小范围、硬脊膜囊的受压移位情况等,少数患者存在神经根的受压迫现象[4]。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诊断图像主要表现为在患者的矢状位可见椎间隙逐渐狭窄的表现,且呈现舌状,脱出的髓核疝入椎间盘及椎管之间分离,移位的范围在1cm以上,可见多数患者存在小关节及椎体的骨质增生表现。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CT及MR的诊断过程中可以发现,经CT诊断虽然具有操作便利、链家、无创等优势,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直接对椎间盘形态的变化进行观测,主要用于对椎间盘本身及椎间盘突出或膨隆等现象进行显示[5],但由于CT诊断过程中由于扫描层面受到相应的限制,无法准确的对脊髓变性变化、神经根受压变性或脊髓水肿等现象进行显示。而MR诊断主要是通过信号强度的途径对椎管内的结构、游离及真空征象等进行清晰的显示,能准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及脱出等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6]。本研究的诊断结果显示,实施MR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等均明显高于实施CT诊断的一组,说明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MR诊断的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MR诊断的价值高于CT诊断的价值,建议在日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梁建立. CT、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1):63-64.

[2]徐淑霞.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效果比照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6):124-125.

[3]洪润秀,高运英,曾伟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5(7):939-940.

[4]王敬朋,胡含明,邹南安,等.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125-127.

[5]孟庆锐.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26(33):79-80.

[6]蔡贤明,吴文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比较[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35(2):139-140.

论文作者:易群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对比论文_易群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