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曲张应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静脉曲张患者66例,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手术用时,研究组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静脉曲张应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静脉曲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182-02
静脉曲张在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为下肢静脉曲张。引发因素与血液淤滞、血管内压力升高和静脉管壁弹性差有着直接关系[1]。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以腿部疼痛、酸胀感和压痛为主,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静脉曲张患者66例,对其实施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的价值进行探究。
1.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静脉曲张患者66例,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将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各33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3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39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7.82±5.10)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11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38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48.22±5.20)岁。在统计软件SPSS19.0中将研究组和参照组静脉曲张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组间差异呈P>0.05,则说明数据结果统计学意义未产生。
1.2 手术流程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使用的方法为下肢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研究组患者则予以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首先协助患者将常规检查完成,这样可以使深静脉血管通常予以保证。之后对患者的静脉瓣膜进行观察,看其完整性和规则性。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让其保持平卧位,对其加以固定。做一斜向切口于卵圆窝下缘,长度约为3cm,对皮下组织和浅筋膜逐层分离,大隐静脉找到后对其主干、分支和股静脉进行解析,切断后并对分支进行结扎。在距离股静脉0.5cm处切断大隐静脉、结扎。待上述操作完成后置入7号线剥脱器,做一长度约3cm的切口与患者膝下,之后实施内翻剥脱[2]。剥离器抽出后进行埋线,结扎残端后让线头在皮肤外保留。完成手术后利用弹力绑带棉垫加压包扎患者的下肢。
1.3 指标的判定[3]
对研究组、参照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之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卡方和t值的检验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并发症发生率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的表现形式以均数(x-±s)为基准,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研究结果
2.1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和常规手术的围术期指标结果
比对两组静脉曲张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研究组与参照组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表1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3.讨论
临床初步认为大隐静脉曲张的引发因素与家族史、缺乏运动和肥胖存在相关性,同时与长期高腹压有着直接关系。该疾病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随着疾病的进展会表现出患肢肿胀,其不仅对腿部美观有着不良影响,同时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4]。从当前的治疗方法来看,主要为硬化剂的注射、穿弹力袜和手术等。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具有复杂性,临床首选手术。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通过对主干进行埋线,致使血管内异物形成,同时可以将血管快速闭塞速度加快。较比传统手术该方法具有较快的恢复速度,同时可以降低医疗花费[5]。从此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比对研究组、参照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前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更为显著,住院天数和手术用时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应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的研究组3.0%低于实施常规手术的27.2%,这一研究结果足以证实了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更具优势。
综上总结,静脉曲张应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范德庆,沈乃营,何盟国,等.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66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370-371.
[2]吴英锋,郭建明,高喜翔,等.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4):271-273.
[3]郭宏杰,张宪生,尹杰,等.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29-130.
[4]苟小军,王凤珍.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在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3(3):756-758.
[5]刘万春.静脉曲张患者行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185-1186.
论文作者:刘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静脉曲张论文; 患者论文; 大隐论文; 手术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