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论文_徐玉霜 付焕焕

德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山东,253000

摘要:目的 探究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行为干预的应用意义以供参考。 方法 以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行为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行为护理干预;宫颈癌;根治术;护理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reference.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thods, 4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former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ombined behavioral care. Th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effect of care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fibrinogen and D-dim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degre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ervic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 Nursing effect;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给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探究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如下研究并做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行护理,两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照组40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为(42.37±4.5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为(6.50±1.31)个月;其中鳞癌患者29例,腺癌患者11例。实验组40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为(42.58±4.21)岁;病程3~13个月,平均病程为(6.44±1.205)个月;其中鳞癌患者30例,腺癌患者10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根治术治疗(2)患者为自愿入组,并在入组前阅读、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器官功能障碍等(2)既往妇科肿瘤或患有其他妇科疾病患者(3)具有感知障碍、精神障碍或患者家属等拒绝入组。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止血、抗感染治疗;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定期进行打扫、开窗通风等,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康复环境,同时定期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

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行为护理:给予一对一针对性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严格监测患者情况,保持导尿管通畅,对会阴进行清洗保持会阴清洁,同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出现在同一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时做好对静脉的保护。

1.4评价标准

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检水平情况和护理满意程度。

1.5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检水平情况,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检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程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40例),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00%(32例),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35岁为宫颈癌原位癌的高发年龄段。患者早期患宫颈癌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诊断时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1]。随着病情的发展除了阴道流血等,给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

目前对宫颈癌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多种原因患者术后会出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以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2]。在深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为研究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行为干预的应用意义以供参考特此选取80例我院收治的进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进行行为护理干预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于宫颈癌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85-87.

[2]姜海艳.护理干预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875-876.

[3]尹海霞.宫颈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及其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339-340.

论文作者:徐玉霜 付焕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论文_徐玉霜 付焕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