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企业如何创造资本神话?_清华大学论文

清华企业如何创造资本神话?_清华大学论文

清华企业如何打造资本神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华论文,如何打造论文,资本论文,神话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天募集资金达3.5亿元——企业集团总资产达到120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00多亿元——计划发展到10家上市公司——年薪在今年才提到12万元——荣泳霖如何打造一个资本神话?

以技术加资本的扩张

2000年清华全校企业实现经营总收入达63亿元,总资产达120亿元,利润增长率达到98%,截止2000年底,清华企业集团拥有清华同方、清华紫光、诚志股份、紫光生物、清华科技园、清华阳光、清华创投等30余家全资、控股和主要参股企业。

而在清华企业集团成立之前,校内只有一、二家稍有规模的公司,其余都是一些技术型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靠几个发明人组成,他们不敢向银行贷款,靠从科研中节省下来的经费投入公司经营,这种以自我积累的经营方式,无法使科研成果大规模地推向市场。

1995年清华企业集团成立前,学校设一个校产办公室来负责管理公司,它是一个行政机构,无法使企业按市场运转,尤其是它解决不了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后来清华大学的领导做出决定,把全校经营性的资产交给清华企业集团运作,荣泳霖被校方任命为集团总裁。也许出于对市场敏锐的观察,荣泳霖开始为企业集团设计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就是企业谁投资由谁决策,使企业的法人的独立地位、职责得到明确界定。

在这个过程中,荣泳霖推选的一个重要战略,是由单纯的技术运作方式转向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运作方式,通过资本市场提供的资金,来迅速推动技术转化生产力,并由此扩大产品在市场占有的份额。荣泳霖推行这个战略的原因是,他认为大学有责任把最先进的技术推向市场,从而加快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国家的实力。

这一战略实施带来的一个成果是1997年清华同方得以上市。

同方上市3天内,就募集到资金3.5亿元,相当于清华企业集团16年的净资产积累。

同方的崛起意味着荣泳霖幻想技术加资本产生的奇迹已经到来,这使荣泳霖不仅尝到了资本运作带来的甜头,而且给他以极大的振奋,使他进一步坚信通过资本市场来超速实现清华企业集团的扩张。

同方后来通过自身的裂变与规模扩张,产生10多家新公司,都是荣泳霖这一技术加资本运作的表现。如同方软件、同方人工环境、同方核技术、同方光盘、诚志股份等,这些公司在同方的主导下,往往能以最低的风险,去开拓一个新行业,从而获得合理的规模扩张。

当然荣泳霖也清醒地看到,资本的运作必须有好的项目,如果没有好的项目就难以募集到资金,即使募集到资金,一旦开发不出好的项目,投资者得不到理想的收益,也很快会使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心。

谈到通过资本运作使清华企业集团迅速扩大规模时,荣泳霖向记者讲起他至今不能忘记的一件事,当初清华企业集团有很多好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一时难以把这些项目推向市场,向银行请求贷款时,银行的一位信贷员要荣泳霖亲自出面请他到高级宾馆吃饭。而今天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些银行的行长请荣泳霖吃饭,急于要把款贷给清华企业集团。

荣泳霖后来回忆说,如果当初不通过技术加资本的战略来运作,那么今天清华企业集团很难有这样大的规模,荣泳霖说到这件事时,脸上总是显出一种兴奋与自豪。

依托大规模的科研开发

清华企业集团得以迅速扩大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清华企业集团能够依托清华大学,最快地利用清华大学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在清华大学里,搞科研人员的比例高,在3800人的教师队伍里,约有2100人从事科学研究,而研究生9000余人,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在跟导师搞科研。

在科研经费投入方面,清华大学年均投入以20%增长,2000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已超过7亿元,每年有几百项科研成果问世,这是清华大学最大的资源,而我们从中挑选3%的技术项目投入开发,这3%左右的技术项目要求是,在研究阶段技术投入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规模的科研开发,使荣泳霖表现出的另一个优越是,他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去建立研究院、去给科研人员建立各种研究设施。因为他背靠清华大学,这里有完善的科研设备,一流的科研人才,源源不断产生的先进技术。清华大学成为了清华科技企业的“虚拟研究院”。

他领导下的企业,只需按照市场的需求,与清华大学有关科研机构签订研究开发合同,他们为拿到经费,就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拿出先进的科研成果,这一合作带来的成果是,清华大学的一些科研机构从清华企业得到总额为1.5亿元的科研经费,而清华企业集团凭借这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得以创办一个又一个公司,这些公司在市场中的每次扩张,都意味着清华企业集团能加速对资本的积累。

但清华企业与清华大学在科研开发合作方面仍然遇到了一些冲突、矛盾,荣泳霖向记者解释这些矛盾是,一些科研人员过高地估计他研发的科研成果,认为他研发的这些成果最优秀、最有市场前景,以至于在签订合同时报价过高。

另一些学术带头人,想以研发的成果亲自办企业,他们并不知道管理一个企业与从事科研是完全不同的。为了平息这种冲突,荣泳霖有时不得不去说服这些科研人员,把科研成果放到同方、紫光的平台上,就能很快实现从科研成果向财富的转变。

这种科研合作冲突的深层次原因是,各方的利益实现需要一种新机制来保障,要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

以国企改造发起资本扩张

把大的项目推向市场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而且需要完善的生产基础,这些仅仅靠清华企业自身的利润来投入,是很难把科研成果大规模地推向市场的。在这方面荣泳霖又实施另一个对外扩张战略,以清华企业集团的技术加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并购中。

荣泳霖对这一战略的理解是,产品开发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升级,就要迅速扩大市场,这个扩大市场的办法不是以传统的买地皮、盖房子、购设备的方式来实现,而是去找国有企业,哪个企业适合我发展,我们就找它合作。

因为一些国有企业有良好的资产和熟练的工人,也有好的领导班子,有的企业还有比较好的销售网络,但一些国有企业负债几乎是100%,银行不敢再向他们贷款,这个时候企业急需技术与资本来改造,清华企业集团能够提供技术与资本,而国有企业有生产场地、设施,清华企业集团没有,这样清华企业集团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它的优势就得以发挥。

如江西有一个军工无线电厂,这个厂也想开发新产品,但搞一个垮一个,企业连续亏损,负债已达1亿多元。

清华同方派人到江西这个无线电厂考察后发现,这个厂有受过严格训练的工人,管理也比较规范,江西省还答应给同方公司提供贷款。

于是同方公司一分不花就并购了这个厂。先期投入2000万,进行技术改造,并成功完成6个民用项目,当年就盈利400多万元,并被江西省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江西电子行业排头兵。此外,这个厂还帮助军队开发出多项军工新产品。

与江西这个无线电厂的成功合作,使荣泳霖看到,以技术与资本去改造国有企业的空间无比巨大。因为一些国有企业目前还没有能力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他们还在传统产业的亏损中苦苦挣扎,清华企业集团需要把它孵化出来的成熟技术推向市场,这个市场重点就是以成熟的技术改造国有企业,在改造中实现清华企业集团的利润增长与规模扩张。因此,荣泳霖推动清华企业进行的收购、兼并、上市融资等,都是为了在社会寻求更多的资本,以加快产业的扩张。

但一些人对荣泳霖的这种扩张提出了疑问,认为清华同方、紫光的主营业务不突出,对此荣泳霖的回答是:这正是同方和紫光的优点,因为同方、紫光是一个综合的产业化的平台,我们不但创造一流的新成果、新项目,而且还要以这些一流成果创造新的高科技企业。

如,同方下面有10多个分公司,这些分公司又以新项目到社会上与其他企业合作、创造新的公司,条件成熟时它们将被分拆出来,有的还可能争取上市。诚志股份公司就是由清华同方公司与江西两家公司发起成立的公司,这家公司于2000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紫光生物也是这种技术在资本市场上扩张的典型代表,2000年8月,紫光参与湖南古汉集团公司的资产重组,并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从而使紫光生物向生物制药领域重点开拓。

产权改革:考验荣泳霖

面对一个拥有120多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荣泳霖如何使它来平稳发展呢?

对此荣泳霖的解释是,我们对下属公司实现宏观管理,各个公司的董事由我们派出,重大决策、经营者选择、收益回报通过我们派出的董事来实现,这样做是使投资权益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

在集团内我们设立了审计部,主要对公司实施“诊断式”的审计,如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公司的业绩,财务情况力求在问题没发生之前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另外,通过建立网络财务管理,来加强对公司现金流的控制。

在管理队伍的更新上,荣泳霖说,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能管理现代企业的人员,集团已开始从国外吸收有管理经验人员进入集团,同时加大对已有公司骨干的培训。荣泳霖对这种做法的解释是:管理现代科技企业,最好是把现代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清华文化”结合起来。

不仅是企业集团的管理对荣泳霖提出了考验,更重要的是清华企业集团的产权改革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对荣泳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荣泳霖表示,产权的改革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他无法回避,这是影响清华企业集团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产权改革的具体问题上,荣泳霖向记者透露,对清华企业集团的产权改革,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讨论与研究,有的已经实施,如对职务发明人给予现金奖励或股权奖励,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案是,准备建立一个期权激励机制。

这个期权方案起草后,已送到国家有关部门审核,一旦高层同意这个期权方案,清华企业集团就开始实施。此外给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一个适合的年薪。

清华大学的态度对清华企业集团的产权改革与激励机制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过去学校决定企业的发展,而现在企业已经建立了董事会,一旦企业的董事会决定企业不分红时,校方就不能从企业拿到钱,这一点也影响了校方对企业进行再投入的积极性。

但荣泳霖说,在清华企业集团的产权改革上,在学校领导层没有障碍,政府高层也明确支持。因为学校是一个事业单位,而企业是以市场为中心,两种运作方式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企业要建立真正的股份制公司,以适应市场的竞争。

从荣泳霖通过对技术加资本的运作,从他把清华企业集团打造成拥有120多亿元资产规模来看,他已领悟到资本真正的精神,这就是在现代社会里,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经济利润的实现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正是基于这种领悟,他流露出这样一种忧虑,如果没有一种创新激励机制,让那些杰出的创业者凭自己的知识与才能获得巨大的财富,那么中国的科技创新就会打折扣。这种忧虑还来自他在美国硅谷的考察,一位在清华大学毕业去美国硅谷工作的人告诉荣泳霖:他在这里身价已达到千万美元的数量。

这无异对荣泳霖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尽管现行的利益分配制度使荣泳霖有些设想难以实现,但他在自己能够决定的范围内,向利益分配机制方面迈出勇敢的一步。4月27日,在同方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经董事会讨论后,荣泳霖宣布同方公司总裁陆致成年薪45万元。

这是一个令人有点疑惑不解的宣布,因为荣泳霖身为清华企业集团董事长,同时兼任同方股份公司董事长,同方公司总裁陆致成由他任命,而他的年薪远远低于陆致成,一个职位高的人拿的年薪却比他的下属低很多,这其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奥妙呢?

荣泳霖的解释是他虽任董事长的行政职务,但集团只负责宏观管理,不像同方、紫光是在第一线盈利的公司,另外他还担任校长助理,这些因素使他不便于拿更高的年薪,而让同方公司总裁拿超过自己的年薪,是希望有一个激励机制让他们在得到个人回报时,更让整个公司能持续发展下去。

厚德载物:一种理想的呼唤

据说前不久学校建起的新房出售时,荣泳霖还得向银行贷款买房。这使人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荣泳霖靠什么动力激励来管理一个有着120亿元总资产的集团?当联想、方正、长虹等大公司相继发生集团高层人事波动、冲突时,为什么清华企业集团没有发生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及震动?

对此荣泳霖坦然告诉记者,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清华企业集团及控股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来自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文化对他们有深刻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一种共性价值的认识,这种共性价值能够使他们稳定地支撑清华企业集团的发展,他们工作时不仅仅为了名利,更重要的是要把清华大学的先进技术迅速推向市场,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

荣泳霖在解释自己为何有动力去管理好这个企业时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他有一种巨大的精神激励,在这种激励中,他认为当企业的最大化利益实现时,他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标签:;  ;  ;  ;  ;  

清华企业如何创造资本神话?_清华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