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一、创新情境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利用学生灵活、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计问题,通过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爱好提问不同有关学习内容的问题,并在问题中设计学生所学教材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在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设计游戏活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主要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有益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思考相关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比赛活动。小学生均具有争强好胜心理,希望做同班小伙伴中最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设计有益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促使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思维,勇于抢答。
3.利用错误教学法。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认真听讲,只听取教师的讲解,不善于思考。教师为了改正学生的这种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可故意出错,书写简单的错误汉字,使学生在纠正错误过程中加深印象,并寻求优越感,缓解教学的紧张气氛,激励学生认真听课。
二、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和蔼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习惯于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会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信并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应该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短时间似乎会起到些许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能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地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特别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分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了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通过调动语文课堂气氛不仅把小学语文教学变得多样化,教师又创新了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配合,在实际教学中丰富教学任务,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结合、互相补充,创新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
论文作者:王晓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气氛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活跃论文; 操作论文; 《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