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产房助产实施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评析论文_聂忆华

(梧州市苍梧县人民医院 广西 苍梧 543100)

【摘要】 目的:两组,随在产房助产中的实际过程中良好的运用风险管理来探究其实际所能产生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进行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对照机分入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在观察组加用风险管理。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远远小于对照组的21%(χ2=22.6348,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1%(χ2=26.1491,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房助产中使用风险管理能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得到较大程度降低,更有利于保障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提升本院的整体护理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产房助产;产妇;分娩;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234-02

分娩关系到产妇、胎儿的安危,而产妇在分娩时往往需要一些助产的手段,才能更为顺利的帮助产妇安全地分娩。但在整个助产和分娩的过程中一定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风险因素[1]。除了完善的器材和良好的分娩措施之外,将整个分娩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和规避开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良好把握能更为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最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通过本院的400例产妇实际临床现象可以体现出风险管理在整个产房助产实施过程中的优势性,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在对照组200例,年龄范围在19~36岁,平均年龄为26.5岁。在观察组200例,年龄范围在20~35岁,平均年龄为26.3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孕周为38.4周,均无精神类疾病,无妊娠合并症者,在其他条件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帮助产妇进行相关的产前检查,对产妇及其家属的疑问均进行耐心的解答。

观察组: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每周检查的项目,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2]。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性做好宣传,让相关的医护人员都能良好的了解风险管理并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在工作中加强监管和执行力度,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提供护栏床,产前向产妇详细介绍分娩的相关知识及阴道分娩的好处,鼓励产妇自然分娩[3]。严密观察度的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及健康。产程、避免膀胱充盈以利于产程进展。针对产妇不同的状况特征进行个体化的分析和风险管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产妇的风险事件发生状况以及产妇对整个分娩过程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次产房助产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相关研究使用的是SPSS15.0来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两组产妇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要远远小于对照组的21%,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虽然当前的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了,但在产科还是有很高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因此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需要谨慎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分娩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事故种类较多且潜在威胁极大,必须要进行密切的重视和控制。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抢救、日常操作、处置配合等环节中存在可能对患者及护理工作者带来伤害的风险[4]。而风险管理就是结合产妇当前的基本状态对接下来的护理工作以及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做出一个评估预判,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极大的减小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对于产后出血首先维持好产妇的正常营养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予以镇静剂,正确运用腹压,胎盘娩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仔细检查,如有损伤应立即缝合;对于新生儿窒息首先通畅气道,进行人工呼吸,然后运用莫拇指法或双指法建立循环直至新生儿呼吸正常为止;对于难产首先要给予产妇足够的信心和鼓励,注重诱导产妇慢慢地屏气、使劲,用胸式呼吸的方法,使用相应的助产器械帮助顺产,情况危急时需紧急使用剖宫产。

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让其对风险管理足够了解,才能更好完成相应的实施和执行,管理者则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除了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和执行之外,产妇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对产妇进行的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以及风险知识普及,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都进行一个基本的描述和讲解,才能保证措施的有效执行,甚至在发生一些风险事件之后,产妇也能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解决,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健康。产房助产因为本身就是为了帮助产妇进行更为顺利的生产,更好的将整个过程中的风险都全面的分析并加以避免,才是真正达到助产的最终效果。

本院通过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风险管理在产房助产的整个实施工程中的应用和优势性,最终得出在观察组中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观察组中产妇的满意度为9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1%,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将风险事件的发生做出评估预测和避免,最终达到保障产妇和胎儿生命健康安全的最终目的,而以上本院的产妇所表现的临床现象也说明了使用风险管理能更好的帮助产妇加强相关的健康知识普及,并最终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应的工作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当然,这其中医护人员的良好的执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将风险事件更全面的分析出来,再加上医护人员以及产妇的良好配合,最终达到了完善的护理效果。所以在产房助产的整个实施工程中风险管理这样一个护理管理方式值得进行全面的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4年第18卷中旬刊主题词索引[J].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97-4912.

[2] 《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14年文题索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1-21.

[3] 陈艳丽.优质护理模式对产房护理管理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8:84-85.

[4]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3年第17卷下旬刊主题词索引[J].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945-4960.

论文作者:聂忆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在产房助产实施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评析论文_聂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