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普通教育中的工作生活实践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教育论文,国外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观国外普通教育发展的现状不难发现,当今各国普教改革中,除强调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改革原来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未来工作生活实践教育。如日本小学中的“建筑”课,德国普教阶段高年级学生的职业训练等。然而更为典型的当属瑞典普教中的“工作生活定向教育”和美国学生的“成功起点”活动。本文对该两种典型作以概述,以求能对我国普通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瑞典学生的“工作生活定向教育”
瑞典是北欧有名的福利国家之一。该国现在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由9年一贯制的综合学校实施。其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技能,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基于这一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依据学生的实践经验,把有关价值和日常生活知识放在突出地位,并充分利用社区作为知识的源泉,对学生进行工作生活实践教育,使他们受到更为全面的基础教育。为此,1982—1983学年生效的“义务学校课程”明显地突出了教育指导、职业指导以及工作生活定向,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必须接受“工作生活定向教育”。
所谓“工作生活定向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渗透在所有的教学科目中,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实现的一种过程。也可以说,“工作生活定向教育”是给予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增强学生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工作生活定向教育”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规定了不同内容:要求低年级学生要熟悉学校及其周围的工作生活;而高年级学生则要接触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工作生活,了解劳动市场和影响劳动市场发展的因素以及行业工会和雇员联合会的作用等。按“义务学校课程”的规定,“工作生活定向教育”的具体实施,除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外,还规定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为学生安排6—10周的工作生活定向实践。实践的方式是: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工矿企业,而高年级学生要被安排到某工作岗位工作一两周,要求他们必须熟悉制造业、商业、社会服务等至少3种不同的就业部门。需说明的是,这种工作生活定向实践进一步发展了过去学校中实行的职业指导实践,这是因为,职业指导实践是把学生带到其想象中的未来职业领域中,而工作生活定向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一般地熟悉不同的职业,不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职业部门或工作场所,学生必须接受分配给他的岗位(通常由抽签决定)。虽然这种做法带有某种“强制性”,但在具体实施中尽量不让学生重复过去的经验,这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工作部门的工作生活体验和经验。“义务学校课程”还强调,通过实践和通过各门学科教学所进行的“工作生活定向教育”,必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工作生活定向教育”,显然是为学生结束义务教育后的出路作准备,它对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来说,有利地拓宽了他们的专业选择面,对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有了一定的工作生活体验,必然能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迅速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美国学生的“成功起点”活动
“成功起点”(Juniov Achievement)原本是美国一个向青年人传授商业知识的组织。它是由商人帕尔斯·摩西于1919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所创立,至今已近80年的历史。“成功起点”开始只是在课余时间教高中学生经商。学生们自己建公司,由当地商人为他们提供咨询,先开发一种产品,在公司内部出资募股,再用募集的资金购买生产所需的材料,进而加工生产、销售,最后向出资者派息分红。“成功起点”计划的实施很成功。从70年代中期起,“成功起点”开始走入课堂,向学生们传授商业知识。现在已有了为不同年龄学生设计的课程,有1500多万学生参加了这些课程,并有5万多名商业咨询人员自愿为学生授课。授课对象从5岁儿童开始,分几个阶段设计课程。首先是为5—11岁在校儿童设计的课程,要求志愿人员向该年龄段的孩子讲授经商要点,教他们如何组建公司,如何进行生产销售,还向他们讲授金融、工业和贸易方面的知识,并告诉他们,经济是怎样影响家庭和社会的。
为12—14岁的初中生设计的课程中,志愿商业专家每周一次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经济理论,使学生了解供给与需求,知道世界贸易,还需学习个人理财,学会成年后管理个人资财的办法,诸如银行开户、支票付款、避免透支等。另外,在这一阶段,还专门为想中途辍学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就学经济”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其具体授课方法是,在课堂上先教学生们做一个游戏,显示他们将从事的各种工作所需要的教育程度及报酬水平,使他们看到,受教育越多,工作越好,收入越高,从而打消辍学的念头,继续坚持学业。“就学经济”课同样很成功。据报道,在华盛顿特区,所有城市公立学校13岁的学生都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
为15—18岁学生设计的是商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教师和志愿商业咨询人员帮助学生组建运作他们自己的公司。如肯塔基州儒塞威尔的25名学生组建了一家公司,生产车用电池动力表。最初,学生们在公司内募股,一美元一股,其募得136美元,用此款购进制表材料,每人一道工序,组成生产线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到家庭住宅、商场、办公室上门推销,在课程终止时,共卖出1000多块表,赚钱1.5万美元,投资者获得了15倍的回报,还向学校交了2000美元场地费。当然,这项活动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赚钱,它更重要的意义是既使学生获得了生产技能,又锻炼了他们的经营本领,为未来走向商业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美国市场经济发达,其公民的商业意识很强,不仅占很大比例的人就职于商业领域,而且不少人的成功也来自商场中的竞争。可以说,从国家到民众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商业意识。因此,在80年代开始的教改高潮中,国家在突出加强普通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工作生活实践教育,本来只限于高中学生的“成功起点”活动向下延伸到5岁儿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美国学生“成功起点”活动的成功,使其不仅在国内异常活跃,而且已延展到国外,被不少国家所引进,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近80个国家开设这种活动课程。原因是近几年来,许多国家正在进行经济改革。东欧原来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捷克和斯洛文尼亚等,都处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期,这就需要尽早树立青少年的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对此,“成功起点”活动无疑是个可行的手段,于是这些国家纷纷引进了这项活动,为学生开设“成功起点”课程。据报道,俄国已有40多万学生参加了“成功起点”活动,学习如何操作公司。为了扩大影响,美国的“成功起点”还设有称作“环球”的国际性课程。设这种国际性课程的目的是向世界介绍大型商业公司和传播国际贸易知识。从94年起,有来自比利时、西班牙、韩国、俄国、日本和匈牙利的学生参加了学习,和美国学生共同操作公司,进行进出口贸易。还有一家由美国印第安那州布卢明顿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学生组成的公司,在该两市间作贸易,向布达佩斯出口印第安那大学的T恤衫,把布达佩斯的手工木制品进口到布卢明顿。总之,学生参加“成功起点”活动受益匪浅,即使不赚钱,经过一定的工作生活实践锻炼,必定为未来的商业活动奠定基础。
作为世界著名福利国家之一的瑞典,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就要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为此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工作生活定向教育”,要求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必须熟悉至少3种不同的就业部门,这无疑对他们走向职业生活大有裨益,对国家来说也能节约大量职前培训资金,可谓是利国利民的好举措。美国既是经济大国,又是教育大国,无论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其文化教育水平都是很高的。他们的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早已达到50%左右,然而却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工作、生产技能,特别是利用“成功起点”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商业意识及经营本领,目的也是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为孩子们打好进入职业生活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远见的做法。
与此两国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还都有一定的差距,理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为青少年学生打好未来职业生活的基础,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我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被称为“应试教育”,尽管早已尝到这种教育带来的苦果,并提出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就其现状看,还未见到明显的改观,普教阶段的课程仍以学术性科目占主导,而培养能力以及与工作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还未被摆到应有的位置,即或有也形同虚设,学校教育还处于封闭状态。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更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经济和教育水平还相对低下的我国,要扭转当前这种局面,必须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工作生活实践教育,为他们尽早接触社会和工作生活创造条件,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培养其职业意识、市场观念、商业意识以及经营理财的本领,使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来的青少年,不论升学或从事哪种职业,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要达到这一目标,上述两国的做法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