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治对策论文_陈兴平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治对策论文_陈兴平

(重庆市丰都县委党校,408299)

摘要: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公共安全与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各种新旧污染互相交织;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工厂污染与生活污染相叠,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存在问题,工业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迁移等,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住;环境整治;问题思考

近年来,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建设美好生态宜居乡村,各地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目前工作取得可喜进展,但依旧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需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一、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与城镇的聚居地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而治理垃圾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得垃圾就地堆积或运往邻近的村庄进行填埋;污水就直接任其排放到邻近的河内。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而产生的生活垃圾却越来越多过去主要的生活垃圾为纸张、菜叶及尘土等,都是易分解的生活垃圾。而近年来,农村的生活垃圾有了本质变化,大量不可分解的垃圾出现了[1]。

(二)畜禽养殖污染

目前,以农户为单元进行养殖的情况已不多见,而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政策推动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2]。而部分养殖场未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畜禽养殖的粪便直接作为肥料还田处理或者直接外排,并未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极大的影响了农产品品质,还使得土壤盐渍化和板结、水质恶化以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十分严重。

(三)乱排乱倒生活污水

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与排放是很难做到的。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一年生产约80亿吨的生活污水,其中的96%的污水是随意排放的,并未通过任何排水渠道或者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3]。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其散发的异味会极大的影响大气质量,而渗入到地下的生活污水也会造成地下水及土壤等被污染。因此在农村人居环境污染中重要的内容是生活污水。

(四)农业面源污染

据有关资料统计,农药的附着率仅在10%-20%之间,而流失在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占80%-90%之间,极大的污染了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且生物的多样性也遭到了极大的威胁[4]。其流失会加剧水体包括湖泊、河流等的富营养化,地下水及蔬菜中的硝态氮含量也会超标,土壤的自净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农膜降解难,而大量使用塑料农膜则会对土壤通气以及水肥传导造成影响,导致粮食减产。加上大量应用地膜、化肥以及农药等,导致自然环境污染,极大可能引发生态灾难。同时,农村普遍存在随意丢弃电脑、手机、废旧电池等产品,其含有的重金属比如铅、镉、汞等对水体及土壤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且污染程度深,危害大,周期长,无法逆转[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庄进行规划管理

全面编制或修编县域乡村的建设规划,充分衔接好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多规合一的推行。完善管护及建设机制。对运行管理单位、有关部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明确,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有督查、有经费、有队伍、有标准、有制度的聚居地。市场化、专业化的建设和运行管护需多推行。地区条件允许的,可实行统一管理、运行、规划和建设城乡垃圾污水。进行专业化培训,可将村民培养成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维护者。

(二)建设快循环农业生态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需要将生态学原理运用正确,同时尽量淘汰或避免对良好环境和生态平衡有害的农业措施。在农业生产中,需对环境污染、浪费资源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组合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的规律进行科学的分析,将最优要素进行组合,达到发挥资源的优化组合功能的目的。对有机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倡导,促进综合效益的提高,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化肥及农药应禁止用高度残留的,从根源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其次,提倡使用有机化肥并精准施肥;再次,可实行集约化、无公害生产,提高综合利用农作物的效果;最后,对清洁养殖进行提倡,科学规划养殖产地,并提高技术水平、优化生产结构以及建设和推广养殖示范项目。

(三)着力处理垃圾污水及“脏乱差”现象

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而治理农村污水需持续进行“改厨·改圈·改厕”,循序渐进并因地制宜的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具体包括水体黑臭、污水横流等问题的处理[6]。要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民的居住环境,主要任务在于垃圾处理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符合农村实际情况,还需要合理利用垃圾资源,并就地分类处理垃圾,对乱扔乱放的农村问题着力处理。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强化运维管理,以确保垃圾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脏乱差”现象能够有效改善。

(四)提高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只有先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处理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问题[7]。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可通过贴近农民生活的方式进行宣传,确保村民都能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语: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为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一步一个脚印,打好这场攻坚战,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雪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对策措施[J].青年时代,2018,(9):136-137.

[2]刘乙希.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以鮀江农村为例[D].广东:汕头大学,2013.

[3]邵秋晨.新乡村主义视角下的村庄规划设计研究——以淮安市越闸村为例[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6.

[4]代高峰.解体与重构: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9).

[5]王海峰,张浩.晋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治理工作探索与思考[J].能源与环保,2018,40(10):137-139,146.

[6]寿程杰.农村公园景观用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绍兴市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9,(6):12-13.

[7]李银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以甘泉县为例[D].陕西:长安大学,2012.

论文作者:陈兴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治对策论文_陈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