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复合方向补语与非定语宾语的位置_病句论文

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问题补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补语论文,宾语论文,处所论文,与非论文,位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三种位置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先贤多有研究(注:参见陆俭明(2002)、张伯江(1991a)、张伯江(1991b)、刘月华(1998)。),可外国学生仍难以掌握。陆俭明(2002)对此问题进一步做了详尽的分析,颇值得参考。本文按照陆俭明(2002)把非处所宾语位于复合趋向补语之后的句型(“拿出来一本书”)称为X,把非处所宾语位于动词之后的句型(“拿一本书出来”)称为Y,把非处所宾语位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的句型(“拿出一本书来”)称为Z。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从日本学生的病句来探讨与分析,对该文作一些补议。单纯趋向补语、处所宾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都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除了分析学生的病句之外,本文也收集了《人到中年》、《张洁小说剧本选》、《龙须沟·茶馆》、《红房间 白房间 黑房间》等文学作品中的例句进行分析。日本学生一般究竟是怎么弄错这三种格式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应如何指导这三种格式?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 X格式:动词+复合趋向补语+非处所宾语

1.1 朱德熙(1982)指出X格式的宾语只能是无定宾语,不能是有定宾语;刘月华(1998)指出X格式一般表示已然情况;陆俭明(2002)指出X格式的宾语必须带数量词,若不带数量词,只能是黏着的,不能单独成句。三位先生的研究结论都精确地指出X格式的使用条件。可是有些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造出以下的病句来:

(1)*刚才房间里走出来王老师。

(2)*你快点儿贴上去一张照片。

(3)*我明天买回来五个苹果。

(4)*他伸出来一只手,拉住了我的裤脚。

(1)(4)都是表示已然的情况,非处所宾语也都在复合趋向补语之后,可为什么不对呢?而(2)、(3)宾语都是无定,都有数量词,为什么又不对呢?很明显,(1)虽是已然句,但因宾语是有定的,所以是病句。若改成“刚才房间里走出来一位老师”,就能成立。(2)、(3)的宾语虽是无定的而且有数量词,但句子是表示未然的动作,所以是病句。如果改为已然句“你刚才已经贴上去一张了,还不够啊?”、“我昨天买回来了五个苹果”,就能成立。问题是表示已然动作、宾语又有数量词的(4),为什么是病句呢?其实当宾语是身体名词时,一般都是有定宾语。(4)的“一只手”显然是主语“他”的,是有定的。这类身体名词宾语都不能用于X式。(详见3.6)

从上述病句中很明显可看出X格式要求的使用条件必须是已然动作,而且宾语不能是有定的或身体名词,而且必须有数量词。以下是一些文学作品里的例句:

(5)正说着,门外冲进来一个满头大汗的小学生。(人22)

(6)这时候,突然从外头走进来一位老头儿。(月269)

(7)老宋进家高高兴兴的,还拿回来一条腈纶毛毯。(危9)

综合上述分析,可概括出X格式主要有两个句式:

的宾语是无定施事宾语,是表示事物已然出现或消失的存现句。(5)的“一个满头大汗的小学生”、(6)的“一位老头儿”都是无定施事宾语。的宾语是无定受事宾语,表示施动者通过某一动作使宾语发生位移,只能表示已然动作,且宾语位移至或离开说话人的场合,如(7)。

1.2在分析学生的病句时,发现学生使用X式时,主要错在用了有定宾语。学生常把“动词+复合趋向补语”看成一个动词,不管宾语是有定无定都置于其后,结果造出类似上述病句的句子。朱德熙(1982)已指出宾语是有定时,不能使用X格式,因此在表示处理有定宾语时,一般使用把字句,如(8)、(9):

(8)一句话就把司马健的好心好意堵回去了。(人5)

(9)路明遥把夹在车架上的东西拿下来。(张197)

这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上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必须让学生先学了把字句后再教复合趋向补语(注:一般对外汉语教材都先教复合趋向补语,再教把字句。例如《实用汉语课本》43课教复合趋向补语,46课教把字句。)。在指导使用复合趋向补语时,可告诉学生如果要表示处置有定宾语时就用把字句,这样可以把有定宾语和无定宾语的区别弄清楚,同时可以让学生复习把字句。

如果宾语是有定施事的,则把它当成主语使用。例如:

(10)太阳一阵露出来,一阵藏进去。(龙7)

(11)真理会胜利,真正的艺术将会流传下去。(张7)

在指导学生使用“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和有定施事宾语时,须先指出这类句子多表示事物的存现或消失,并指出这类有定宾语一般都当主语使用,“动词+复合趋向补语”置于其后。

二 Y格式:动词+非处所宾语+复合趋向补语

2.1 朱德熙(1982)指出,无定宾语可置于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之后,跟复合趋向补语组成Y格式,而有定宾语只能置于及物动词之后,跟复合趋向补语组成Y格式。刘月华(1998)指出Y格式可表已然,也可表未然的动作。陆俭明(2002)指出,Y格式的动词如果带无定施事宾语,不论有无数量词,动词后一定要带“了”。另外动词带无定受事宾语且带“了”时,宾语一定要有数量词。若不带“了”时,宾语之前有无数量词都能用Y格式。据上述分析,可概括为以下4个句式。

2.2 了解了Y格式的特点之后,我们先看看日本学生造出来的一些病句:

(12)*你看,我买你喜欢的栗子回来了。

(13)*他从厨房里端热腾腾的饺子出来了。

(14)*他从衣袋里掏一万日元出来了。

2.3 表示已然存现的式在实际语言中甚少见。笔者调查的语料中也没发现此类例句。不过,仔细琢磨式,发现它大多表示一种意外的情景或者不如意的假设。例如:

(15)不知道什么时候房间里飞了(一只)苍蝇进来。

(16)突然教室里跑了一只猫进来。

(17)万一那时候跑了一个人出来,怎么办?

如光说“房间里飞了一只苍蝇进来”、“跑了一个人出来”,句子虽能成立,但语用条件不清楚,须告诉学生表示已然存现的式前后应加上一些表示意外或不如意假设的语句。

2.4 表示未然动作的式大都只能用于祈使句或表示建议的句子,否则就是假设句。例如:

(18)请大家拿(一张)纸出来。

(19)今天下班麻烦你买(一瓶)啤酒回来。

(20)要是他拿刀出来,可怎么办?

(21)要是他买(一瓶)葡萄酒回来就好了。

2.5 表示已然动作的式,一般表示施动者跟受事宾语同时产生位移的情况。例如:

(22)谢素莹和曾惠心说说笑笑地端了一碗病号饭回来。(人80)

(23)司马志清还端了一碗面进来。(人104)

(22)的施动者通过“端”这个动作,跟受事宾语“一碗病号饭”一起从什么地方回来。(23)的施动者也是通过“端”这个动作跟受事宾语“一碗面”一起从外边儿进来。可见格式的复合趋向补语表示施动者与受事宾语的同时位移,可看作是一种连动句。只有一些在原地进行的动作,如“扔”、“掏”、“捞”等,无法表示位移。例如:

(24)他从楼上扔了一个酒瓶下来。

(25)他从衣袋里掏了两张一百块钱出来。

这些不表示施动者和受事宾语同时位移的Y格式都能改说为Z格式。例如:

(24')他从楼上扔下了一个酒瓶来。

(25')他从衣袋里掏出了两张一百块钱来。

因此可以把这类不表示施事者和受事宾语同时位移的Y格式归入Z格式,而将Y格式的使用条件缩小为:句末的复合趋向补语必须表示施动者和受事宾语两者同时产生的位移。还可考虑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把Y格式看成连动式来指导,免得跟X、Z格式相混。

2.6 带有定受事宾语的式可以表示未然动作,也可以表示已然动作。例如:

(26)跟妈妈说再见,过几天阿姨就送你回来。(人153)

(27)康妈妈在这儿哪,请她出来。(龙142)

(28)沁沁,沁沁,看妈妈拿什么回来啦!(人27)

(29)你抱它回来,有六七年了吧。(人36)

(26)、(27)表示未然动作,(28)、(29)表示已然动作,都可在动词之后补上“了”,说成“看妈妈拿了什么回来啦”、“你抱了它回来”。不过正如2.5所述,这类句子如果没有“了”,都表示祈使句或假设句。这类不是表示祈使和假设的句子,只能理解为“了”的省略。

三 Z格式:动词+趋向补语+非处所宾语+来/去

3.1 朱德熙(1982)指出有定无定宾语都能采用Z格式。刘月华(1998)指出,可表示已然情况,也可表示未然情况。陆俭明(2002)指出Z格式是施事宾语时,动词不带“了”的话,宾语必须有数量词,而且只能用于“…来”,不能用于“…去”。如果动词带“了”,补语是“…来”时,宾语有无数量词都能使用。如果Z格式是受事宾语时,动词不管带不带“了”,宾语都必须有数量词。如果没有数量词则不能单独成句。上述分析可简单总结为以下四个句式:

3.2 是表示存现的已然句,不带“了”,但必须有数量词。以下是没有数量词的病句:

(30)*店里走进警察来。

(31)*教室里飞进蝴蝶来。

(32)*从礼堂里走出学生来。

日语里表示存现的单数宾语无需加上数量词,所以日本学生容易受母语影响,造出上述病句来。如果在宾语之前加上数量词,说成“店里走进一个警察来”、“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来”、“从礼堂里走出一群学生来”就能成立了。

3.3 也是表示已然的现存句,它跟不同的是宾语可以没有数量词,但须使用“了”。学生大都知道表示已然的存现得使用“了”,但因受母语影响,在表示单数的施事宾语之前常不用数量词。看起来这符合的条件,可是以下的句子单独说时似乎不太自然。

(33)?从山上跑下了狼来。

(34)?从河里跳出了大鱼来。

在笔者调查的语料里,没有一个类似的例句,只好询问一些中国友人(注:他们是张南教授、王伟彬教授、杨博同学(三位都是北京人)、王也、于雷(长春人))。几乎所有的回答都认为不太自然,应加上数量词,说成“从山上跑下了一只狼来”、“从河里跳出了一只大鱼来”。那么这类式是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无法收集类似例句,只能进行一些推敲,然后提出来让中国友人检验。结果发现如果没有数量词,必须是假设句才能成立。例如:

(35)要是校园里跑进了狗来怎么办?

(36)要是突然跑出了狼来,可怎么办?

(37)要是厨房里飞进了苍蝇来就麻烦了。

这类句子加上数量词也没问题,而不加数量词可能表示多数。(37)指的不一定是一只苍蝇。可见式宾语一般须有数量词,假设句可不用数量词。

3.4 是带无定受事宾语的句子,带“了”表已然动作,不带“了”可表未然动作。宾语前须有数量词,否则只能当词组,不能成句。学生因受日语影响,宾语常不用数量词。如:

(38)*妈妈,明天你要给我买回生日蛋糕来。

(39)*你们是不是可以马上想出好办法来呢?

(40)*我从二楼拿下了行李来。

上述病句都缺少数量词。只要加上数量词,说成“明天你要给我买回一个生日蛋糕来”、“你们是不是可以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呢?”、“我从二楼拿下了一个行李来”就能成立。

另一情况是学生认为凡是受事宾语之前有数量词,就可用式,结果造出以下病句来:

(41)*这儿的事我来,你去教室搬出两把椅子来。

(42)*你爸爸在楼上,你拿上一杯茶去给他。

(41)、(42)的宾语有数量词,为什么是病句呢?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Z格式的动趋结构大都表示动作的趋向结果,如“搬出”、“拿上”。宾语后的“来/去”表示宾语的趋向。例如:

(43)我正莫名其妙,又有几个大汉推进一个人来。(月37)

(44)她坐了起来,接过碗去,一勺一勺地喝了起来。(人88)

(43)的动趋结构“推进”是表示从外边儿推到里边儿的结果,宾语后的“来”是抵达说话人的现场。(44)的动趋结构“接过”是表示从对方手中接到自己手中的结果,“去”是表示往说话人相反的方向位移。(41)、(42)的错误正是因为在尚未有结果的趋向动作上用了“搬出”、“拿上”这种表示结果的动趋结构。句子应该改为Y格式,“这儿的事我来,你到教室去搬两把椅子出来。”“你爸爸在楼上,你拿一杯茶上去给他。”

3.5 式是带有定受事宾语的句式,带“了”表已然动作,不带“了”表未然动作。这类句式不一定需要数量词,学生较少犯错误。不过有些学生却把该用的用成。例如:

(45)*请你拿出来证据。

(46)*我怕他再说出来什么话。

(47)*为什么他们选出来了那样的代表?

如1.2所述,X格式不能使用有定宾语,虽然(45)看似无定宾语,实际上“证据”是特指的事物,是有定宾语。这三个病句都须使用,说成“请你拿出证据来”、“我怕他再说出什么话来”、“为什么他们选出(了)那样的代表来”。

3.6受事宾语是身体名词(“头”、“脸”、“手”等)时,大多使用Z格式。例如:

(48)地理老师再一次厉声地说:“伸出手来!”(张113)

(49)冯金花转过身来,四目相对。(红269)

身体名词不可能出现在X格式,但偶尔出现在Y格式里。例如:

(50)那个大炉子里已经燃烧起熊熊火焰,我就要投身进去。(红235)

(51)望着车窗外漂亮的樱花,我不禁伸手出去摸了一摸。

Y格式类似于连动词,重点在于表示动作后受事宾语的位移。如(50)的“投身进去”的“进去”表示身体位移到炉子里去。(49)的“转过身来”的“来”只表示动作抵达说话人的所在地,并不是真正地来到某处。另外,身体名词作为受事宾语只能用在Y、Z格式,正好说明它是有定宾语,应该归入式。如果表示处置时,可以使用把字句。例如:

(52)段去尘把目光挪开去。(人188)

(53)司马志清放下了笔,把身子完全转过来面对妻子。(人197)

四 总结

下面对这三种格式作一些比较,以作为教学上的一点参考,也是本文的总结。

4.1 先比较带无定施事宾语、表示已然存现的四个句式。例如:

(54)商店里走进来(了)一个警察。

(55)商店里走了一个警察进来。

(56)商店里走进(了)一个警察来。

(57)商店里走进了(一个)警察来。

从形式上来看,可加“了”,也可不加“了”,就能表示已然的动作,但一定要有数量词,“…来/去”都能使用。一定要用“了”,数量词可有可无,只有假设句才能没有数量词,“…来/去”都能使用。可用可不用“了”,但须有数量词。一定要使用“了”,数量词可有可无。两者都表示已然动作,都不能使用“…去”。

从语用角度来看,只是单纯地表达某一存现的状况,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带有浓厚的意外或不期望的感情,只能用于表意外或假设的句子。主要在说明施事宾语的趋向,特别是指该宾语抵达说话人的现场,后边可能还有什么动作接着进行。

4.2 其次比较带受事宾语的未然句式。X格式没有未然式,无需比较。例如:

(58)你拿一本书出来。

(59)你拿出一本书来。

从形式上来看,可有可无数量词,(58)可说成“你拿书出来”。不能省略数量词,(59)不能单说“你拿出书来”,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省略,如说成“你拿出书来,我才让你走”。

从语用角度来看,两者都只能用于祈使句或假设句才能单独成句,否则只能是句子的某一部分。如“我拿一本书出来也那么大惊小怪吗?”“我拿出一本书来给他”。至于两者的区别是有歧义,如(58)一是叫对方当场拿一本书出来,一是说话人在外头,叫对方拿一本书走出来,重点在于从书包或教室里拿出来。(59)重点在于“拿出”这个表示趋向的结果,“来”只是表示施事宾语达到说话人的现场。所以可以说“打开一瓶酒来”,不能说“打一瓶酒开来”,因为“打开”表示一种结果。

4.3 下面比较表示带受事宾语的已然句。请看下列例句:

(60)我拿出来了一本书。(

(61)我拿了一本书出来。(

(62)我拿出了一本书来。(

从形式上来看,都能带有定宾语,变成。如“我拿了那本书出来”、“我拿出了那本书来”,可不能带有定宾语。还有,同样表已然动作,可省略“了”,但都不行。光说“我拿出来一本书”能表示已然动作,但光说“我拿一本书出来”、“我拿出一本书来”并不表示已然动作,可能表示未然的动作。如“我拿一本书出来,你等等”,“我拿出一本书来给他,好吗?”。

从语用角度来看,主要是叙述某一事实。的(61)有歧义,一是说我当场拿出一本书来,一是说我拿一本书从里边出来,类似一种连动式。而的(62)先表达“拿出”这个表趋向结果的动作,然后再说明受事宾语“一本书”抵达说话人的现场。所以着重表示结果时,应该使用,如“我打开了一瓶酒来”、“我拾起了一块石头来”都不能说“我打开了一瓶酒开来”、“我拾了一块石头起来”。还有,当使用时,说话人总还有下一个动作或情况要介绍。如“我拿出一本书来,走到他面前。”“我拿出一本书来,盖住我的快熟面”。

4.4 综观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三种位置的用法,笔者觉得必须从宾语的角度来考察。带施事宾语的都是存现句,带受事宾语的为一般句。这三种位置的用法如表一、表二:

表一 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施事宾语三种位置的用法

表二 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受事宾语三种位置的用法

(说明:○为可用,×为不可用,□可用可不用)

标签:;  

论复合方向补语与非定语宾语的位置_病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