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 研究优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与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质量评分与情绪状态评分相比P>0.05,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情绪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 优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与情绪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优化护理模式;充血性心力衰竭;睡眠;情绪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正常代谢要求,器官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心脏病史,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是造成老年人心衰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优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与情绪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排除患者中存在严重精神疾病及危及生命安全的其它疾病。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1.587.52)岁。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1.737.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患者的给予患者用药指导等。试验组实施优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护理基础优化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其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喜好完成对病房的布置,让患者能够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同时,护理人员要全面分析可能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消除,从而确保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医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加强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且要在患者入院后实施一对一的陪护模式,24h无间断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另外,护理人员要坚持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注重对患者各种需求的了解,从而让患者的护理体验得到保障。
1.2.2针对性护理优化
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患者出现失眠和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心理疏导和认知干预等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从而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其一般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卧床期间为其进行按摩,并指导其开展相应的运动,促使血液流通。并且要定时为患者进行擦浴,确保患者个人卫生。在患者失眠情况较为严重时,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安眠药处理。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观察。其中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完成,分值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完成,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常见的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其心脏血液供应出现问题,影响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血液灌注,从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根据临床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衰加重的早期表现和急性肺水肿等,并且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和各种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并采取有效的药物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从而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但由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一般较差,因此还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方式[3]。本研究对优化护理模式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对其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优化,让患者的日常生活各方面得到更好的护理,确保其能正常完成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让患者受到的病痛折磨得到控制,促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从而让其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改善其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4]。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质量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相比P>0.05,经过护理后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优化护理模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艳.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2014,(13):74.
[2]徐茂斌.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认知行为分析及干预结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61-62+64.
[3]袁民香,刘雪贞. 临床护理路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05):10-12.
[4]王婕,向双蓉,杨华. 优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与情绪效果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0):10-12.
论文作者:伍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评分论文; 充血性论文; 两组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状态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