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现场实际出发,分析了混凝土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裂缝预防与管理的措施,以及裂缝处理的一般方法 ,在建筑施工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管理措施
前言
混凝土建筑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目前所凸现少有的经济高位运行和粗放型管理方式,使得混凝土建筑问题较 多,其中混凝土的裂缝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很有可能将导致结构性的破坏。通过多年的施工观察和查阅 有关资料,在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了解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综合措施,并应用于现场施工。实践 表明这些措施对混凝土建筑裂缝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管理。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墩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 的收缩就越大。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同,其干缩、收缩的量也不同。
(2)温差裂缝。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 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3)材料裂缝。材料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骨料中含泥量过多而引起的。
2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2.1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2.2约束条件的措施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 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 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 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 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 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 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 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 /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 度较小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 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2.3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 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 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 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 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以上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 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 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 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 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 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 来。
4 结语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以上综合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混凝土建筑裂缝的预防与控 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施工、材料、检测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并且要在提高控制技术和技术管理水平这个根本问题上系统地、 综合地运用各种预防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峰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裂缝分析与调查,长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刘长河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第1期.
论文作者:黄启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应力论文; 温度论文; 表面论文; 水化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