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对于将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关注,而且这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具特色与代表性的工程。因此文本对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结合
通过建筑能更加直观的看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这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筑存在于特定的时代或是地域,因此建筑设计也要与地域和环境保持一致。总的来说,地域文化是在该地区劳动、生活的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文化,是精神的升华,是物质的劳动产物。地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地域文化在空间形态与物质环境上的延伸。建筑不但能满足民众对于物质功能的需求,还能展示出民众在社会心理、生活习惯、审美情趣、意识观念上的需求,能够挖掘出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不断演变中形成了建筑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1.地域文化的内涵
建筑设计与地域环境、气候、地貌等息息相关,而且不同地域的建筑之所以存在差异,就是由于建筑受到地理位置、周围建筑风格的影响所导致的。不仅如此,建筑彰显出的地域性还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地域历史还会受到该地区居住者的生活状态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地域建筑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既能体现出当地的经济情况,还能体现出当地的精神面貌。换句话说,建筑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产物,更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在精神内涵上会远远超过建筑本身具有的功能性。建筑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表现,更是人类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提升、经济建设程度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建筑文化的进步反过来也会影响上述因素的发展。
2.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表达的影响因素
首先,建筑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更有生命力,自然环境是影响建筑设计的最主要因素,能够对建筑设计起到约束与辅助的作用,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限定条件与设计灵感的角色,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地域历史文化也会对建筑设计的风格与造型产生影响。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与传统建筑风格的要求相符,并且在设计理念上与传统建筑保持高度协调,要能够与地域文化共同发展。此外,地域文化还表现在建筑内部装饰与外部形状方面,能够进一步在彰显出地域文化的魅力。所以,可将地域文化看作建筑设计的组成因子,通过建筑设计表达出地域文化的特点;最后,建筑设计还要适应地域技术。因为地域技术会对建筑机构产生深远影响,能够表现出建筑的特点,而且地域材料等因素同样会对建筑的风格产生较强影响。
3.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现
建筑设计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但同样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制约,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满足地域气候的差异,就要以气候为条件进行建筑设计,这也就出现了温带建筑、热带雨林建筑、荒漠建筑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建筑文化。建筑地域文化的物质层面一般表现在物理环境与建筑材料两方面:
首先,对于物理环境地域文化来说,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物理环境的需求,因此需要选择不同的物理学进行建筑设计。在高纬度地区,要注重保暖效果;在光照强烈地区,要重视遮阳;在温湿地区,就要重视防潮通风;在积雪地区,就要注重防积雪;在多雨地区,就要重视排水效果;在沙漠地区,就要重视防沙暴等等。其次,对于建筑材料地域文化来说,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建筑材料对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如果建筑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比较多,而且运输存在困难,或是需要较高的成本等,就要考虑应用当地材料,就地取材,并将材料的美学与力学等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产木地区,木构建筑较多;在产竹地区,竹楼建筑较多;在生土地,土筑窑洞建筑较多;在产石地区,石构建筑较多等等,这些都能从侧面反映出建筑设计要突显出材料的地域文化。对于建筑非物质地域文化来说,文化地域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人文习俗、意识形态等法方面,将其统称为非物质层面。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建筑风格与体积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民族性、国家性与文化地域性间的内在区别。
4.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的途径及方式
4.1要考虑到生活模式、人文特色、自然环境等因素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中的生活模式、人文特色、自然环境等因素。举个例子,锦里共有3万余平方米,一整条街道长达五百五十米,是将旅游,休闲,美食,娱乐,和购物等融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在历史上,秦汉,三国时期的时候,锦里就已经享誉全国,有着浓郁的蜀汉三国文化背景。锦里具有川西风俗,将成都文化中的悠闲表现的淋漓尽致。锦里古街上,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其间,青瓦错落有致,古老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银杏树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建筑与人们活动相结合,像是艺术表演等,会让人产生恍若时空倒流的错觉,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如清风扑面而来。广场中的文臣廊、三国文化墙更是进一步凸显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浮雕、壁画等将历史中的人物、故事刻画的栩栩如生。街道旁的商铺人声鼎沸,彰显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景,石桥浮雕更是深刻表达了成都的文化魅力。
4.2要考虑到材料与当地环境的影响
地域环境不同,孕育出的地域文化也不同,地域精神与地域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成为了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因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不同,建筑材料、自然景观、植被等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构建的建筑空间风格千差万别。有的细腻柔情,有的细腻柔情,有的古朴清新,有的保守儒雅。建筑材料已经成为地域建筑中最重要的方向,通过就地取材,能让不含有地域元素的建筑依然彰显出地域特色,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长城下的竹屋。
4.3建筑理念与时代要求相匹配
建筑理念与时代要求相匹配,不仅要肩负起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更要突出当地时代特色,这才是建筑设计应该达到的标准。这里说的建筑设计是现代传统建筑设计,指的是对建筑材料、历史事件、人文因素等历史时期进行了继承的建设设计,其中现代建筑设计是最重要的基础,虽然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多多少少会对这些因素产生影响,但其中仍有一些是不会改变的,能够通过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而传承下来。所以,现代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这些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地域特色。另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更要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精髓,以保持特色为基础,与西方优秀文化现结合,取长补短,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了分析。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要与地域文化进行良好结合,这也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我国建筑也要朝着这个分向发展,相关学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完美的表现出城市建筑理念,使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竹.浅析城市特色设计--中国建筑的地域文化设计[J].大舞台,2016(05):31-32.
[2]胡肖辉.结合地域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6(12):33-35.
[3]李斌.浅谈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J].华中建筑,2017(08):64-66.
[4]吴立新.谈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6(04):77-79.
论文作者:许建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地域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文化论文; 特色论文; 地区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