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往往会涉及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由此开展的砼成型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施工缝砼成型质量控制措施与后浇带砼成型质量控制措施,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施工缝;后浇带;砼成型质量
前言:虽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向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受到重点关注,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养护时间过短等问题在具体施工中较为常见。为尽可能保证施工缝、后浇带施工质量,正是本文围绕施工缝与后浇带砼成型质量控制措施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施工缝砼成型质量控制措施
1.1基本措施
为保证施工缝砼成型质量,施工缝的设置必须得到重视,受到纵横墙相互交错的影响,建筑工程一般先浇筑主体墙混凝土,后浇筑相连墙混凝土,具体施工要点如下:(1)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用于加固和支撑施工缝的钢丝网模板进行检查。(2)如施工缝采用冲毛处理,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明确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以此保证冲洗时间选用的合理性。同时,还需在底板上基于施工缝针对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主要配合排水系统、水管将水泥浆水排出现场,排水沟的规格一般为250mm高与250mm宽。(3)如重现局部冲毛不理想问题,施工单位可采用人工凿毛的处理方式,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二天进行人工凿毛。(4)需选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施工缝,以此避免因收缩导致的新旧混凝土接缝处开裂。(5)如竖向施工缝采用钢丝网模板封堵,施工过程允许存在少量水泥浆外漏,而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为清除施工缝表面的碎片与浮浆,需采用压力水冲洗,钢丝网片也需要同时冲洗干净。钢丝网片需在混凝土终凝后拆除,由此混凝土的整体性即可得到较好保证,这是由于凹凸不平、粗糙干净的表面可提高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力。(6)对于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为避免冲毛效果受到影响进而对施工缝砼成型质量造成影响,需采用缓凝剂涂刷混凝土表面,表面凝结可由此得以延缓,冲毛效果可得到有效保障[1]。
1.2质量控制要点
为更好实现施工缝砼成型质量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选择与针对性处理必须得到重视,具体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2.1施工缝的留置位置选择
施工缝留置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砼成型质量,一般情况下应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设置施工缝,如大断面梁与楼板连成整体,应在板底面下20~30mm处设置施工缝,存在梁托时,施工缝则应留置在梁托下部。应连续浇筑混凝土并在踏步板的1/3处设置楼梯施工缝,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或门洞过梁跨中1/3范围内设置墙的施工缝,在高出底板表面200~500mm竖壁上设置水池壁施工缝。
1.2.2施工缝的处理要求
为避免混凝土内部凝结结构因外力破坏,施工缝附近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得到严格控制,最低值应为1.2MPa,此时开展施工方可保证施工缝砼成型质量。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气温、龄期等因素均会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在保证这类因素贴合工程实际与规范要求后,施工单位需在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未超初凝时间时,将新混凝土均匀倒入,并穿过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进行振捣处理,新老混凝土可由此一并捣实,形成高强度整体。如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施工缝处理需在混凝土强度最低值为1.2MPa时进行。如混凝土浇筑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出现间歇时间较长情况,硬化过早的施工缝处理需首先清除油污、松散碎石、软弱混凝土层、水泥薄膜,必要时还需开展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清水冲洗,以此保证施工缝处理质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后浇带砼成型质量控制措施
2.1基本措施
在后浇带砼成型质量控制中,模板支设、水侵预防、杂物预防、混凝土浇筑等环节均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具体质量控制要点如下:(1)模板或钢丝网模板的支持需结合分块图划分,以此严格遵循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的划分,施工方案要求也需要在施工中得到较好体现。(2)为避免底板后浇带出现水浸问题,需针对性设置临时挡水砖墙,一般设置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并保证临时挡水砖墙的高度在底板高度之上,配合防水砂浆的墙壁处理,即可更好满足水浸问题的预防需要。为后浇带内受到底板周围施工积水的侵扰,需在后浇带两侧设置挡水带,一般采用高5~10cm、宽5cm的挡水带,设置于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3)杂物预防。为避免后浇带内落入杂物,必须在清理干净施工缝后,采用铁皮或木模板进行封盖处理,并针对性设置挡水带与临时围护栏杆,污染钢筋等问题可由此避免。(4)混凝土浇筑。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时间控制需结合后浇带类型,如结合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针对性开展伸缩后浇带浇筑,一般在施工完成后的42d~60d进行施工,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则可开展沉降后浇带的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施工缝进行清洗,一般需保证其连续24h处于湿润状态,并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存在积水。同时,还应采用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对施工缝进行处理,配合无收缩混凝土与早强减水剂,即可通过合理的混凝土配比、精心的振捣施工保证浇筑质量。此外,后浇带混凝土养护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一般情况下需保证养护时间最短为28d[3]。
2.2质量控制要点
为保证后浇带砼成型质量,后浇带的设置、浇筑温度与浇筑时间的控制均需要得到重视,具体要点如下。
2.2.1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需重点关注间距大小、断面形式、浇筑位置对后浇带砼成型质量带来的影响,间距大小的控制步进需要基于施工图设计要求,还需要针对性关注工程状况及变化,以此确定更为合理的后浇带设置。如施工图纸未预留后浇带位置,施工单位需结合技术测量、施工进度与安排合理布设后浇带,一般情况下间距需控制在40cm左右,最小间距需控制在30cm左右,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得到重视;考虑到后浇带断面的形式较为多样,如阶梯缝、平直缝等,施工单位需解决建筑结构实际针对性选择后浇带,并保证后浇带断面与混凝土结构等同。此外,如墙板厚度在60cm以上,后浇带的浇筑应采用企口缝的形式,平直缝浇筑则用于低于30cm情况,阶梯缝可用于30~60cm厚的墙板。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后浇带浇筑产生直缝,以此避免形变质量问题出现;为避免后浇带位置选择不当,应避免在剪力墙中间布置后浇带,重力作用影响需在后浇带布置中得到重点关注,一般情况下需选择混凝土构件压力最小位置布置后浇带,如梁板的反弯点附近,这一位置的剪力与弯矩均较小,后浇带质量可得到更好控制。
2.2.2浇筑温度与浇筑时间的控制
需结合混凝土收缩时间段针对性控制浇筑时间,一般情况下施工完成后的60d内混凝土结构会完成收缩工作,由此针对性明确伸缩时间,后浇带闭合工作即可在60d后进行。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必须基于季节安排针对性选取施工用材料,并全面考察、分析温度带受到的影响,以此精心布设方案,如因天气原因延后浇筑时间,必须注明原因,以此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得到更好控制。在具体的浇筑施工中,最佳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温度为10℃左右,基于温度的针对性配比与施工控制,可较好保障施工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施工缝、后浇带砼成型质量控制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施工缝的留置位置选择、施工缝的处理要求、后浇带的设置、浇筑温度与浇筑时间的控制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质量控制路径。为更好保证工缝与后浇带的施工质量,BIM等模拟施工技术的针对性应用必须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吴佳君.房屋建筑施工防渗漏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19(15):81.
[2]曾小娜,陈宋良,张道真.后浇带(施工缝)管模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9(04):50-52.
[3]王智利.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4(14):63-64.
论文作者:王萌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时间论文; 针对性论文; 质量论文; 位置论文; 底板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