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威
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高速铁路在线性波动和变化上表现的非常平缓,因此也造就了高度平滑顺畅的轨道,但是这也要求高速铁路的路基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才能为乘客提供高速度和高舒适度的服务。同时这也说明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据此,本文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规范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创新提供引导帮助,为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精度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这也使得我国铁路建设和服务上融入了迅速和稳定的观念。我国在铁路技术、工艺以及质量等方面屡次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列车提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在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十分有效。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我国的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不少细节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打磨。因此,高铁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强化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工作的质效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出行安全与体验。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的工作要求
(一)设备的精密和准确度要求
精密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数据精准度的基础,需要摆在观测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不会因为仪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整个工作付诸流水。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上来看,沉降观测的误差值需要保持在变形值的5%到10%之间,这其中需要包含天气、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允准范围。这对与沉降数值的准确性具有相当的保障意义。铁路观测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可以因为铁路观测条件限制而敷衍了事,条件受限可进行方案变更,采用变点位或三角高程的模式都能满足需求。
(二)时间的准确性要求
高铁建设工程在路基标准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路基沉降的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对时间具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初次观测的时间需要进行保障,确保初次数据测量超过两次,并通过平均值的模式来确定初始值的最终数据,切不可大意、马虎、敷衍。而随后开展的复检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规范进行观测,尤其是不能因为时间空余来随意调整观测周期,或是对数据记录进行捏造,否则将造成数据失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观测间隔时间的确定,以地基的沉降值及沉降速率来进行确定,若是出现观测连续的不稳定性,也需要及时进行观测周期的调整,以此来保障综合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沉降数据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快与工程施工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采取地基加固或是调整措施,并对工程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对整个工程后期运营的重要保障,确保高铁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作为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符合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同时,实际工作也是考察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灵活,同时也需要能够面对各类复杂环境进行随机应变,迅速准确的找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唯有完成上述的各项要求,才是新世纪高铁路基沉降观测任务的合格工作者。
(四)观测地点的要求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在观测地点的选择上也要引起重视,恪守观测地选择的各项要求。具体来看,观测地要能够准确反映高铁铁路路基的沉降状况;要能够便于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最好能够满足地势平整和地貌对称的要求;要确保观测地的安全性,最佳观测距离约为20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分析
(一)工作基点桩的定位与埋设
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往往是从工作基点桩的制作与埋设来开始,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观测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基点桩进行准确定位,防止因此所造成的巨大误差。具体来看,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基点桩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际观测对象所分布的状况,然后采用多个施工控制点同时设置的模式来实现更多的位移监测控制点,从而保障观测数据和结果的完整性、多面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通常条件下,路堤填筑高度高于埋管位置30cm的填土压实以后,在垂直线路方向开挖出宽20cm和深30cm的沟槽,并在整平槽底后与沟底铺设约5-10cm厚的细砂。现阶段,我国的高铁路基观测的工作基点桩定位和埋设两项工作属于技术难点,需要工程勘测单位对各项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熟悉,对各项标准进行严格复核,便于技术人员对控制点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施工计划进行准确调整。
(二)观测板沉降方法
沉降观测板测杆顶面高程测点通常使用水准模式来进行测量,按照精度测量需求标准和实际工作效率定期进行。同也需要在测杆头绕上测量专用帽以用于沉降观测板。刚好以测杆套入为宜,并以此作为测量帽下部,以一半中心为球型的测点则作为测量帽上部。在进行接高高程测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接高沉降板的测量工作。
(三)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的观测方法
高铁线路穿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使之观测工作需要受到各类环境因素和地质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观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段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进行针对性的识别,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特定的观测模式,并进行数据采集。
(四)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中,对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需要综合项目开展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状况以及岩土层结构等要素进行综合确定。因为地下土体水平位移本身的变动具有相当的规律性,因此观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次重复进行,采用集中统计模式来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首先需要利用四个相互垂直导槽,分别将其埋设到观测目标的体中。然后在后续的观测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为活动式测头安置测斜管,使测头位置导向滚轮可以固定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并沿槽进行滚动,而活动式测头也能够持续性对沿测斜管整个深度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的测量。
(五)观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观测可以需要相关人员重视对于各项数据的及时采集与综合处理,尤其是初始测量数据记录的准确性,这提供了整个测量周期的参考价值,对后期测量结果的参照和工程项目路基沉降基本规律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观测人员的路基沉降观测需要确保各方面的要求均符合标准,确保仪器、设备精确、无故障的运行,尤其是在高铁沉降观测工作中,需要按照操作手册使用电子水准仪,通过自动录入数据来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而测量数据的综合处理也需要结合项目设计的初衷和施工实际要求来进行,综合每次观测位移与初始观测位移的差值来对项目区域累积沉降量进行准确计算,并绘制相应的图标,方便今后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高铁已经成为我国新世纪的重要“名片”,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因此,高速铁路建设不仅要坚实的做好提质提速工作,也需要强化在铁路路基沉降方面的技术应用和管理,这对于保障高铁建设质量和运营水平具有相当的作用。同时,这也成为了铁路使用寿命延长和高铁运输服务提升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利用卫星定位、智能化以及无线终端通信等新技术来强化观测点布置工作,提高观测精度和效率。同时,也不能放松对于观测点维护管理团队的建设,确保观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威淇.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151.
[2]孙文勇.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09):100+104.
[3]包晗.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及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
[4]裴增壮,艾兵,阳佳林,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与设计[J].建筑技术,2014,45(7):596-598.
论文作者:朱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路基论文; 工作论文; 高速铁路论文; 测量论文; 位移论文; 数据论文; 高铁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