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南县民族初级中学 513300
摘 要:当今社会的互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所带有的一些弊端也逐渐开始显露出来了。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上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安全问题开始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互联网网络安全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适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网络安全技术 对策
互联网当前已经发展到无线传输的阶段,这使得互联网的脆弱性赤裸裸地显示在人们面前。互联网的无线性导致互联网内部的结构比较复杂,互联网的网络安全性遭到了威胁。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遭到了更多的恶意攻击,这给移动终端的芯片提供了更多的恶意代码的生存空间,更方便了恶意代码的侵入。移动网络的安全性不仅能保护网民的个人隐私,对于国家的信息安全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保护移动网络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一、移动网络安全
目前的移动网络安全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移动网络安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当前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点,就是在网络安全体系与机制之上的研究,一般包括对移动网络保护的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第二点,是对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的研究。这点研究的主要看法是觉得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是由终端导致的,如果能够对移动终端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就能够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1.身份认证机制。
身份认证机制,是确保移动网络安全性的最主要的安全机制。一般是在用户和网络之间都进行认证并且在经过完整保护之后的一种协议机制,简称为AKE。不同的网络环境,就有不同的终端接入方式,在AKE的签订协议上也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在用户漫游的情况下与在3GPP的AKE协议中就是有很多不同的。
2.完整性的保护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互联网的完整性保护机制一般是用来保护网络终端与网络基站之间的信息传输,保护其不会受到恶意的攻击。
3.空口加密机制。
空口加密机制主要是用一定的手段对网络终端和网络基站之间所传送的信息进行保密,用来对两者之间的保密传输进行保护,保障一定的空口安全。因为网络终端本身有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很有限;再加之对电量的供应能力也比较有限,在空口的加密上会用一定的系统对其进行密码加密。
4.用户身份保护机制。
移动互联网会选择采用临时身份识别的技术来阻止非法的人通过对无线网络的监听和破坏来获得用户的真实信息、对用户进行跟踪。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无线信道所发送的用户信息一般都是临时的,真正的用户只有在访问网络的时候,才能够从无线信道上接收到新的真实信息。
5.网络信息口令安全交换机制。
网络信息口令安全交换机制一般是用来保护网络中出现的不同单元之间相互减缓信息口令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就拿LTE来说,它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机制,对事物的处理和应变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使用这种特殊的安全保护机制,能够让服务网络和数据网关的接口传递出相关的安全网络信息口令,同时也会用其他的方式和传递信息的模式对区域网内的信息口令的安全性进行保护。
6.移动网络终端接入安全机制。
移动互联网是通过PIN码的安全机制来对全世界的网络用户的识别卡进行非授权的使用。利用用户识别卡的安全机制,能够限制网络终端的接收范围,同时也能够用安全的传输协议,也就是TLS等机制,保证传输的数据在终端和智能卡之间能够进行安全的传递。
7.安全服务对用户的可见程度与配置。
安全服务对用户的可见程度与配置,指的就是网络用户能够达到一个安全的服务与运作状态,并且能够对网络用户的业务和设置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保护互联网网络安全的对策
移动终端对于互联网来说,是一切信息处理的源头,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创造、处理和保存,因此也成为了网络安全出现问题的开端。假如在网络终端接进网络之前就对其进行认证和授权保护,并且其他的操作都是合法的、符合规定的,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移动网络的安全进行保护,还能够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进行保证。安全系数高的网络终端已经开始进入了当前的研究范围之内,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对安全的移动网络终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终端,另一个就是对网络病毒的传播与控制。
1.基于网络可信计算的安全终端。
在移动互联网上创建安全系数高的、可信的计算,能够对恶意攻击和肆意安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够防止恶意代码对用户的袭击和不合法的操作,进而能够给网络用户的安全性起到一定的保护。
2.对移动病毒的建模与防控。
想要对移动网络的病毒进行防控,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就是要在网络的层面上建立完整的移动病毒传播模型,找出在网络中带来病毒的终端,并对其进行安全保护。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毒的传播。第二点,是在移动网络终端上安装合适的杀毒软件,但是还要对杀毒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保护。
参考文献
[1]蔡红柳 邓柳于勤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探讨[J].信息通信,2015,(05)。
[2]董璟 新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2014,(08)。
[3]陈奇毅 移动互联网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
论文作者:唐小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互联网论文; 终端论文; 网络论文; 机制论文; 用户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信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