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笔记的整理和语文习惯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习惯论文,笔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清代刘蓉在《习惯论》一文中指出:“为学贵慎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话非常精辟,它概括了教育的本质。近几年,我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语文笔记的书写和整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语文笔记,并不是单纯地将书上的内容转移到笔记本上,也不是教者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按预先的计划写满一黑板。我们所说的语文笔记是在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下,凝聚了学生理解、思考、归纳、想象、创造整个思维流程的作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理解内容——提出质疑——形成个性鲜明的笔记轮廓
除传统的掌握字词句、把握作家作品、熟悉课文内容这些基本要求外,指导学生将预习的个性化内容体现在笔记上也是重要的一步。首光,要求学生通过广泛地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家、作品背景信息等,并将其摘抄或剪贴在语文笔记上。其次,在要求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导语,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再把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设计的导读题,写在笔记上。如在学习《我的梦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一文时,有学生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或如潺潺的小溪,或如激昂的音乐,引领着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生活,也许平实无华,也许光彩夺目……下面就让我们用心体会一位肢体残疾的作家对体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经过认真思考,大多数学生在笔记上为《我的梦想》一课设计出了如下的导读题:
1.“我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了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作者认为,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的后面还应该加上两个字:“更美”。他说,“更美”不仅指姿态的优美,而且指精神的美丽,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对此,你怎么看?
4.“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个人以局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5.“我不敢说刘易斯就是这样,但我希望刘易斯是这样,我一往情深地喜爱并崇拜这样一个刘易斯,”文中的“这样”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6.“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7.“田径运动的魅力不在于记录,人反正是干不过上帝的。”作者认为田径运动的魅力是什么?你怎样认为?
二、课堂讲解——师生互动——展示丰富多样的笔记
让笔记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笔记的重要作用,因此衡量学生是否处于主体地位,关键就是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在教《我的梦想》一文时,我采取了质疑点拨教学法,学生在笔记上设计完题目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把组内解决不了的或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路,再根据这样的流程,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梯度地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如《我的梦想》一课梳理后的问题是这样:
1.史铁生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2.后来的梦想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史铁生为什么梦想有刘易斯那样的一副身体?
4.从哪些语句中读到刘易斯的“快”与“美”的?
5.“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个人以局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6.“我不敢说刘易斯就是这样,但我希望刘易斯是这样,我一往情深地喜爱并崇拜这样一个刘易斯。”文中的“这样”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7.“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了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8.“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9.作者认为,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的后面还应该加上两个字:“更美”。他说,“更美”不仅指姿态的优美,而且指精神的美丽,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对此,你怎么看?
10.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由于问题是来自学生,又是学生预习中自己思考的结晶,课堂上老师也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操作课堂教学,又适当进行点拨和用经典的语言进行归纳,都触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使他们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始终存在着喜悦感和满足感,达到了生动活泼学习语文的目的。教师抓住最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将课堂上精彩的分析、表述及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并及时标出各种重点符号。一节课结束了,学生的笔记也成型了,看到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每个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些就成了他们下节课学好语文的动力。另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班级建立竞争机制,对好的笔记要及时鼓励,展示给全体同学,为同学树立榜样,为所在的小组加分,使其慢慢形成习惯。
三、课后归纳——整理——补充——完成笔记的积累
当学生带着兴奋与喜悦与老师共同上完一节语文课后,学习语文的任务并未完成,将全课的知识归纳、整理形成规范的文字材料,是语文笔记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达到利用笔记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对本课学习进行点评,这主要是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经验教训等),也可指瑕,对文章的不足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力,为写作作准备。另外由于质疑点拨教学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让学生把课堂中没有解决的其他问题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上,在课外小组活动时进行讨论。这样可达到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目的,又开辟了第二课堂,还在共性中发展了学生独立思维的个性。
笔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的画一幅插图,有的自己设计版面,有的剪贴喜爱的画片,还有用电脑设计成相映成趣的图形。翻开学生的笔记,宛如走入一个缤纷的画廊,工整的字迹、清晰的层次,既是他们汗水的结晶,又凝聚了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笔记的积累收到了累累硕果,在全国中学生日记展评中我班学生的四篇笔记获得了一等奖。
归纳起来,语文笔记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这样几个好处:
1.练字。在计算机广泛使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永远是语文课堂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很好地指导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鉴赏能力。
4.使学生同中求异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展现。
5.全员参与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篇篇优秀的笔记,就像一首首流动的诗,朴实又灵动,既让他们体会到了耕耘的艰辛,又让他们饱尝了收获的快乐,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笔记真是开启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