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造业转移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造业论文,天津论文,基地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制造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制造业的发展将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并且对缓解就业压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风起云涌,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国际制造业转移带给天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将给天津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从容应对挑战,自主把握机遇,是天津在迎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际制造业转移波澜壮阔,制造业转移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推进
当前,制造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中,制造业生产能力转移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例如,日本的出口额中,出口给海外制造业子公司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20%上升到1999年的29%。美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中,出口给国外子公司以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从1989年的57%增至1999年的68%。90%的美国公司中,其公司内部业务中至少有一项被外包[1]。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05年,发达国家所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将由1970年的86%下降至67.6%;而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则从1970年的10.3%上升至30.6%,其中东亚与东南亚国家将占有19.2%。可以预见,未来制造业转移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推进。
(二)区域之间争夺制造业转移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国际制造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提出要建立世界工厂及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有正在准备开放的不发达地区和国家,特别是像越南的开放地区,都可能成为这种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中国并不是惟一的、或者必然的承接地,也就是说,产业的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样面临着选择和竞争。国内在吸引制造业转移方面的竞争则更加白热化。国内各地区都提出了建立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比如,山东的半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天津制造业基地、东北制造业基地等等。如何能够成功吸引制造业转移是各国、各地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三)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基础的地区最为吸引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的眼球
由于同类和相关产业高度集聚,具有整合优势、网络效应、相互学习、创新激励、知识溢出等内在机制,因而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基础的地区具有稳定、持续、不寻常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比如,在整机的合成制造上,广东地区形成了为整机生产形成的配套产业带,使得广东地区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效率最高、人工和综合成本最低的消费电子整机制造产业带。这也使得日本、韩国等纷纷投资在中国建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消费电子最大的加工厂,其中,东莞市清溪镇以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为主业,吸引了50多家在全球范围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年产电脑机箱1600万台,占世界份额的30%,居世界各产区之首。
(四)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结构层次不断向高端演进,投资规模趋向大型化
国际制造业转移从附加值低的产品,逐步向高附加值和上游产品推进,投资规模也逐渐趋向大型化。以台商投资为例,从早期投资电脑机壳、鼠标、键盘、连接器、CRT显示器,发展到主板、多层电路板、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器,从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从电话到手机。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投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在2002年江苏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中,约有一半是微电子信息项目。
(五)OEM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制造业转移最主要的方式
贴牌生产商( OEM) 是伴随着国际制造业转移而出现的新的组织形式,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应用这一方式参与制造业转移。中国接受国际制造业转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省,广东顺德至今仍然依靠OEM形式参与国际分工,比如世界白色小家电有70%是由顺德生产的,但是,出现顺德品牌的只占30%左右。再如,全球笔记本行业的5大巨头品牌中有4家都是委托中国最大笔记本贴牌商联宝科技公司进行“贴牌生产”的,该公司已经成为笔记本行业举足轻重的幕后铁腕。
综上,我们认为规模大、范围广、层次高、形式新是本轮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突出特点,而区域间对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这些特点将为天津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天津制造业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成为吸引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瓶颈。
二、国际制造业转移给天津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际制造业转移给天津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从国际生产能力转移在天津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来看,比较突出的有利影响表现在:第一,制造业的转移利用了天津的资源、人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天津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的可能。天津进出口总额已经从2001年的181.86亿美元,增加至2003年的293.71亿美元。第二,生产能力转移的接受企业生产技术档次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促进天津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天津高新技术产值从2001年的892.31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235.87亿元,增长率达38.5%;全年新产品产值从2001年的678.1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971.51亿元,增长率达43.3%。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天津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天津机电产品出口由2001年的49.8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91.8亿美元,增长率达84.3%[2]。第三,这种转移还有利于在天津形成集聚效应,带动相关制造业在天津聚集发展,促使区域经济的外部性增强,企业成本下降。比如天津电子产业群,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3大电子产业群落之一,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第四,有一些原先融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企业开始摆脱依赖的角色,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形象。这表明通过示范和学习效应,天津一些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做生产能力转移的接受者,也在向自主性的国际生产努力。
(二)天津接受国际制造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产业优势不明显,对国际制造业转移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近年来,天津6大优势产业强有力地拉动了天津制造业经济的发展,但优势产业与发达省市雷同。如电子、汽车、冶金和化工等产业均为沿海经济发达省市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产业,天津相比之下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如:天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7.3%、而上海为10.8%、江苏为12.6%。天津该行业主要依靠移动电话机这一主导产品,产量较大的程控交换机年产量仅是上海的1.2%,江苏的15.7%。
第二,产业发展档次不高,尚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天津主要优势制造业产品仍然是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本市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天津在全国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和专业化系数较高的产品主要有原盐、塑料、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但是与苏州、东莞的优势产品相比,具有品种少、水平低的特点,同时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严重不足,产品“过剩”与“短缺”并存,市场急需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如,虽然天津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与之关联作用较强的集成电路的产量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这将制约其产品档次的提升。
第三,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预期收益大打折扣。从1980—2001年天津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总值的比重来看,呈一个下降的态势,从1980年的4.11%下降到2001年的3.21%[3],与苏州和东莞增长的趋势相比,天津制造业有所萎缩。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天津制造业由于受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制约,经济效益水平一直较低。经济效应高低一直都是国际制造业转移要突出考虑的因素,天津由于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国际制造业转移来天津的预期收益就大打折扣,这已成为天津吸引国际制造业转移最不利的因素之一。
第四,产业配套环境不理想,有成为出口飞地的危险。外资企业没能与天津形成有机的分工或配套合作关系,与区内经济关联差,天津有成为出口飞地的危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天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符合要求的配套能力,这一状况与我们缺乏配套政策支持有关。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天津对外资服务做了狭义理解,主要着力于有关投资政策的制定或提供,亦即仅停留在吸引外资层面上,而对如何培育我方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能力有所忽略,这就使得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经济的拉动效应有限。
综上,我们认为国际制造业转移已经为天津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是如何更好地吸引国际制造业转移,顺应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潮,充分利用国际制造业转移给天津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天津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多地利用制造业转移的有利之处,促进产业成长和提高竞争力,天津制造业应对如下方面重点关注。
三、天津建立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
目前,天津制造业中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迅速,虽然在国内尚不具备绝对优势,但在区域内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而且,天津高校云集,科研力量雄厚,可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天津制造业发展要依托现有基础和发展条件,努力提升产业档次,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力争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支柱产业为支撑,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将天津地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二)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步伐
作为中国3大经济圈之一的核心城市,天津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首选地。目前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中有近60家在天津设立了146家外商投资企业,如摩托罗拉、丰田、三星等,天津也成为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天津工业外向度达到23.72%。因此要以大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利用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及雄厚的资本来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同时,对于天津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产业,要大胆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使之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全球性产业。
(三)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制造业技术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产业的应用不断深入,天津制造业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实现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是天津制造业适应国际竞争和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应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依托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雄厚的科研能力,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转换,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
(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天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符合要求的配套能力,这样,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经济拉动的效应就是极其有限的。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应该在现有的各类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进程,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经济和产业配套体系,这将是加快外来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而由产业集群形成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由于同类和相关产业高度集聚,具有整合优势、网络效应、相互学习、创新激励、知识溢出等内在机制,因而具有稳定、持续、不寻常的竞争优势。
标签:产业转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