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金融机构开放研究--金融开放必须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自主、稳定和安全_金融论文

外国金融机构开放研究--金融开放必须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自主、稳定和安全_金融论文

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问题的研究——金融的开放必须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自主、稳定与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机构论文,金融市场论文,外资论文,自主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我国将进入WTO(世贸组织)的趋势来看, 我国金融业也需要对外开放,也需要让外国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将给以国民待遇。但是,我国金融业尚处于幼稚产业,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我国民族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在对外资银行开放中如何做到“在开放中保护,在保护中开放”,在开放中必须坚持哪些原则和怎样把握好开放的“度”,才能避免发生外资银行步步紧逼、中资银行节节败退的不良局面,而要力争做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共同发展的不良局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展开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中资银行在“前哨战”竞争中失利说明:低估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是极其有害的

1994年底,作者写的《奋起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迎接复关的严峻挑战》一文中指出,同外资银行的竞争实际已进入“前哨战”,距今已有5年,这场“前哨战”战绩如何?, 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估价。有的同志著文宣传说:“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外资银行抢走国内银行的业务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多”(注:1999年第1 期《国际金融研究》“关于引进外资银行若干问题探讨”),有的宣传说:“现阶段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不会对中资银行的业务形成冲击”(注:1997年6 期《银行与企业》“外资银行试行人民币业务对中国金融的影响”)。这种低估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竞争能力的宣传是极其有害的,是缺乏实践依据的,既会给金融决策部门提供错误的信息,为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创造舆论;又是一种粉饰太平的麻醉剂,麻痹中资银行仍可安于现状,稳坐泰山,对激励中资银行奋起推进改革,迎接外资银行进入的挑战是极其不利的。

根据作者掌握的资料看,在这场中外资银行5 年的“前哨战”竞争中,由于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竞争势头,中资银行已处于步步败退让出业务阵地失利的严重局面。从1993年至1997年《中国金融年鉴》公布的外币存贷款业务数字经作者加工后的情况看,外资银行外币存贷款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增长幅度。中、农、建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合计1997年底的外币存款余额为466亿美元,比1993年的351.3亿美元,年递增幅度仅为7.4 %;外币贷款余额为758.1亿美元,比1993年的478.2亿美元,年净增幅度仅为12.2%。而同期,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余额为44.8亿美元,比1993年的21.1亿美元,年递增幅高达20.7%;外币贷款余额为274.6亿美元,比1993年的41.6亿美元,年递增高达60%。 外资银行外币存款占中、 农、 建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外币存款的比重, 1993年仅占6%,1997年上升至占9.6%;外币贷款占比,由1993年仅占8.7%,1997年猛升至占36.2%。 上述数据有力地表明:外资银行外币存贷款业务发展高速度是靠抢走中资银行外币存贷款业务得来的。

作者最近对外资银行抢滩上海的调查,了解到1986年风险小、盈利多的国际结算业务中资银行是绝对优势,占到90%的份额,但到了1998年中资银行的比重竟下降到只占40—45%,每进来一家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比重要下降一个百分点。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的优势丧失殆尽,国际结算业务大部分被外资银行所占领。从上述这些实际数据批驳了有的同志宣传的:“外资银行抢走国内银行的业务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多”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缺乏实际依据的。从这个竞争发展趋势看,如不对外资银行在经营人民币业务上加以必要的严格的限制,对中资银行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那么,再过10至20年,中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优势也会逐步丧失的。

在这里,向我国经济、金融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神经中枢,我国金融业尚属幼稚产业,在这种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对外资银行畅开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运用各种优势,采取多种竞争手段,从中资银行手中抢走优良客户,占领了我国人民币业务市场,到那时,我国中资银行将陷入经营困境,我国金融这个国民经济的核心和神经中枢将受制于人。这并不是言过其词,因为有些改革开放的实例已沉痛地摆在国人的面前:由于对外开放急于求成,市场开放进度过快(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在某些方面,中国市场开放程度已超过一些发达国家),面对一些民族工业又缺乏必要的保护。让一些跨国公司长驱直入,选择一些我国行业的“排头兵”(园内最好的企业)进行合资。由于合资后,被外方控股,拥有决策权,对方大多取消我方原有的技术开发机构,而用外国公司开发机构提供技术。结果,我国虽让出了很大国内市场份额,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先进技术和扩大出口能力,而原有国内名牌产品却被打入冷宫,挤出了国内市场。诸如计算机行业、轮胎行业和日用消费品领域中的洗衣粉行业、饮料、快餐、啤酒、彩电、洗衣机等行业有很大比重被外商通过独资或合资的形式控制或占领了我国的大部分市场。这些引进外资中付出了沉重学费和代价的教训值得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中引起警埸和汲取的。

二、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成因剖析

外资银行为什么能在短短时间内抢走我国中资银行的大部分风险小收益大的国际结算业务,占领了相当大比重的外币存贷款业务,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和进行研究,采取必要的加强监管的对策和措施吗?据作者初步分析,导致外资银行竞争取胜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外资银行在经营机制、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科技设备、人员素质、劳动效率、国际竞争经验等方面都处于竞争的优势,它一旦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就能迅速拓展业务,面我国中资银行,刚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尚处于幼稚产业,在上述的方面尚处于竞争劣势。

(二)外资银行在开拓外汇贷款业务上拥有利率低、金额大、期限长、条件宽、服务好、灵活性强等优势,对信用好的中外合资企业敢于发放信用贷款。中资银行在这些方面就相形见拙。

(三)外资银行享有超国民待遇的优势。我国金融机构所得税率为33%,营业税率为8%。 按照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资银行应按33%税率征税,但实际执行中,对来中国设立的外资银行大都依照特区的规定,享受15%的优惠税率,其营业税大都获得了减免。

(四)在外汇国际结算等业务上,中资银行在利率、费率、外汇结算、开户和现金管理等方面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但对外资银行缺乏严格的监管,使得外资银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轻而易举抢走了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等金融业务。

(五)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有关部门对中资银行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对外资银行则可经营投资银行业务。

(六)引进外资银行过快与中资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迟后不对称是造成中资银行竞争失利的重要原因。外资银行对雇员采取按业务量多寡计酬或采取给雇员以“红包”的方式对开拓业务优良的雇员以高额的奖励。但中资银行在分配上虽已拉开了一些差距,但差距的幅度没有外资银行那么大。外资银行同员工的关系是雇员的关系,不行就可解雇。中资银行同员工的关系还难以做到象外资银行那种,清退一个职工要受多方面干扰,困难重重。在中资银行内部经营机制还未改好缺乏竞争能力的条件下,过快地引进外资银行,必然会对中资银行的业务造成巨大冲击。

(七)从客观条件方面看,有关主管部门在对外资银行开放过程中,贯彻“在开放中保护,在保护中开放”的金融开放方针中,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重开放,忽视采取保护措施。

三、外资银行进入的利与弊

让信用可靠、经营稳健的外资银行对等适度的进入我国开展金融服务,有利方面是:有利于引进外资,增加一部分外汇贷款,缓解我国外汇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西方银行的全能新产品、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管理技术;但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进竞争对象,给中资银行以强大的竞争和必须奋起改革改制的压力,使中资银行不能再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在同外资银行竞争中增强竞争能力和求生存能力,通过引进——竞争要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

但同时,也必须充分地估计到外资银行进入后带来的问题和隐患:①外资银行过多的不对等的进入,必然对我国中资银行造成更大的冲击。中资银行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丧失,盈利能力将下降。②我国银行高素质质的金融人才将进一步大量流失。因外资银行的员工工资远比中资银行高,有的还提供到国外进修培训的机会等,各地开放城市都发生中资银行的优秀人纷纷流向外资银行。③国家产业政策执行受到干扰。外资银行的信贷投向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支持了一些重复建设项目、加工工业项目,使国家产业政策受到干扰。④引进外资银行也相应带来了金融风险。1991年国际商业信贷银行营私舞弊、参与毒品“洗钱”丑闻暴露倒闭后,我国有百家中资金融机构因在该行有外汇存款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当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后,其巨额的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的货币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均会带来影响和冲击,应警惕“IFI”。1994 年底前后,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国家暴发的金融危机,均属于游资对发展中国家导致严重破坏性的后果,引进外资必须要警惕、制止防范“IFI”——引致贫困的外来投资(注: 1996年9月16日《经济日报》“引进外资应警惕‘IFI’”)。

我们有些同志把外资银行进入后的作用说得天花乱坠,有的只宣传引入外资银行的作用方面,面对其带来的弊病方面轻描淡写甚至一带而过,这是具有两面性的。有的还津津乐道“上海在本世纪30年代就已经是远东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这是缺乏起码的经济和金融历史知识的论点。外资银行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强烈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中国金融市场不规范,法制又不健全,又缺严格的监管,大有钱好赚。

我们必须既要看到金融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方面,但也必须要看到其弊病方面。

东南亚金融危机告诉了我们,西方大国之所以寻找种种借口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强烈要求不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实际上是借“自由市场”之名,行“自由宰割”之实,对金融弱势国家和地区进行金融“掠夺”(注:1998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经济全球化呼唤金融安全”)。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享庭顿的《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出版后,在西方轰动一时,在讨论冷战时代的全球战略时,他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重点,第一条是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是控制全部硬通货,第五条是掌握国际资本市场。它深刻地揭示了金融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竞争中的基本战略。因此,我们在部署金融对外开放时,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只能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中国的金融市场必须由中资金融机构为主导和控制,并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外资金融机构只能作为有限的补充,才能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自主、稳定和安全。

四、改进金融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些具体建议

为了切实做到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前提下实行金融对外开放,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在开放中保护,在保护中开放”的金融开放方针。现针对前几年引进外资金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一些具体改进建议:

金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银行必须在保护民族金融前提下开放、引进,要坚持对外资银行开放要同推进中资跟行改革相对称。前几年,正是由于对外资银行开放步代过快与中资银行改革步伐迟后,这种非均衡性是导致中资银行竞争失利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中资银行尚属幼稚产业,必须对中资银行实行开放中保护,保护中开放,从国外经验来看,各国在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之初或以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对其业务范围予以限制。许多国家都遵循以下原则,以国际业务为主,国内业务为辅,以批发业务为主,不鼓励零售业务;以外币业务为主,限制本币业务。比如新加坡对外资银行限制监管最为严格,在80年代不准外资银行经营新元业务,而今虽有所放松,允许外资银行可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申请一定额度经营新元业务,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为了维护新元的稳定,常常不予批准。美国规定,外资银行分行在美不得经营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美接受14万美元以下存款必须通过其在美的附属银行进行,并且必须向存款保险公司报保。因此,为了维护我国金融的安全和人民币的稳定,以及保护幼稚的民族金融业,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在金融上必须有严格的限制,只能给予限制性的国民待遇。

金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壮大自己——发展民族金融业,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在引进外资银行以后,必须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审查项目、开拓业务等一整套先进管理经验、办法,进行研究、学习和借鉴,为我所用。

金融对外开放中心须纠正超国民待遇。目前外资银行享有税率低等超国民待遇的不合理必须要纠正,给外资银行以超国民待遇,其结果是削弱了民族金融业的竞争能力,违背了“在开放中保护”的方针。因此,对外资银行所得税、营业税税率必须同中资银行一致,外资银行同中资银行一样也必须接受分业经营的监管。

金融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对等互惠原则。国际上对外资银行设立普遍采取对等互惠原则,即以对等的政策来对待对方国家进入本国的外资银行及其经营活动。但我国在对待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方面并未完全执行对等互惠原则,受损害的是我国中资银行的合理权益,也即国家利益。今后,对外资银行开放和市场准入必须要执行对等互惠的原则。

坚持在完善涉外金融法规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外资银行的开放。我国至今还未出台《外资银行法》,1994年实施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过于简化,法规不完善,使某些外资金融机构有空可钻,加上对外资银行监管人才、监管手段均较欠缺,不利于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监管,使外资银行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市场。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紧制订加强外资银行的监管法规,加快监管人才的培训和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金融对外开放,必须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80年代末,由于市场准入审查不严,让国际商业信贷银行进入我国,国际商业信贷银行采取小恩小惠、抬高存款利率等不正当手段拉客户,使我国有百家金融机构上当受骗,结果在其倒闭时遭受了重大损失。

金融对外开放,必须强化对外资银行的利率监管。我国在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时,也必须要严格对外资银行执行我国利率政策的监管,否则中资银行的存款客户很快就会被外资银行挖走。

五、认清竞争失利形势,奋起推进自身改革

为迎接外资银行进入的竞争挑战,必须要增强中资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必须要抓紧解决对外资银行开放与中资银行体制转换非均衡性矛盾问题。为此,要排除对外资银行进入问题上的闻过饰非、粉刷太平的干扰,要正视和总结前几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前哨战”竞争失利的主客观原因,要认真汲取教训,认识竞争形势的严重性,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中资银行已处于背水一战、再无退路的局面。只有正视这种严峻的竞争形势,才能深入研究外资银行的经营机制、开拓业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奋起加快推进自身经营机制的改革,才能有资格参与同外资银行的竞争,否则,就会被外资银行所压倒所淘汰。

金融主管部门要在积极帮助中资银行改善外部条件(帮助加快处理历史遗贸下来的巨额不良债权、进一步把属于政策性业务彻底分离出去等)的同时,要领导和促进中资银行加快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关键要完善领导体制,建立监事会或董事会,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要切实落实和严格执行银行领导人、职工的权责利紧密相结合的经营目标责任制,打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采取按业务量多寡计酬,以调动员工开拓业务的积极性;对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而造成贷款损失的必须要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要学习和引进外资银行一整套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科学管理方法,以提高中资银行的管理水平。只有加快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营机制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才能同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力争能保持原有的业务的领域和份额,力争获得同外资银行的业务同步增长。

标签:;  ;  ;  ;  ;  

外国金融机构开放研究--金融开放必须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自主、稳定和安全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