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探究论文_庄爱平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探究论文_庄爱平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

摘要:历史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在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教育改革过程中继学科能力之后提出的又一价值维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意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要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性教学,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调整教学基本环节以及变革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等综合措施着力构建基于核心素养时域下的学科教育教学新模式。本文紧密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一主题,结合一线教育教学实际,重点阐述和探讨历史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历史 核心素养 培育

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关键命题,自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指导性文件以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语境下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学新模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涌现出了一大批专题研究成果。历史学科作为高中阶段整体教育教学内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中学生基础文化素养以及国家民族认同等诸多层面都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时代语境下承担着传承千年民族文化、培育学生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因此学科教学的不断优化改革是各个相关教育主体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这是学科教学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需要。本文以下将重点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一命题,重点从三个层面阐述和探讨具体的培育策略,以和学界交流。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切实强化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通过突出地图在教学中的引用等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师应着力突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培育。具体而言,唯物史观是我们在认知和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一种指导思想,同时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唯物史观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历史认识方法论,要求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强化唯物史观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地位,奇偶及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和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等与唯物主义有明显区别的历史观念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这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中的基础,如在学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的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时涉及到雷锋时,有部分学生可能通过互联网阅读过关于雷锋负面层面的虚假资料,教师就需要在学生的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强化唯物史观在中学生意识层面的渗透。而时空观念也是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历史的本质是变迁与发展,为了确切地显示人和物所发生的变迁,必须将这种变迁置于一种时间框架中,时间观念是感知理解历史的前提,但同时时间观念又依附于空间观念,人类需要借助空间给时间定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德民、赵玉洁,要素遴选与层次细化: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探讨[J],历史教学,2016年第9期),以往的历史学科教学偏重于对于学科知识的死记硬背,这实际上是历史学科严重脱离时空观念的具体体现,而新课程改革语境下的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将时空观念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如强化教学过程中地图的使用就是必要要重视的环节。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基于历史史料做出相应较为科学的历史解释的意识和能力。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最为普遍的方法,同样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当下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和学科考核都基本是基于历史材料系统分析基础上的推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要进一步突出和强化史料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通过历史材料分析和梳理历史基本史实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关键能力。而基于史料分析基础上的历史解释也是学科教学需要着重突出的能力素养,如何引导学生从纷乱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梳理出必要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解释来,这其中需要学生个体的历史思维作为基本依托。整体而言,新课程改革时域下的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分析和梳理历史解释、建立历史叙述方式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学习重要历史事件“戊戌变法”一课时,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意地为学生展示具有不同倾向的具体描述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最终较为科学和合理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重点突出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视,这是“文化自信”战略条件下历史学科教学的客观需要。

实际上作为叙述而出现的历史是具有较为明显民族性的,历史都是在追忆民族发展脉络的过程中旨在强化群体认同的具体形式。新课程改革语境下的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要着力凸显国家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英雄们为了国家与集体荣誉而前仆后继的高贵品质,以此强化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以民族英雄为榜样以不断激励学生“为民族崛起而读书”。对于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实际上不仅仅是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学科教学为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服务的客观需要,如在教授人民版必修一《“一国两制”及其伟大实践》一课时,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外实际情况分析基础上的“一国两制”构想理论剖析,这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参考资料: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年02期。

2、刘克明,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谈学科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方法,《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年11期。

3、马云飞,深挖“核心问题”,助推“整合教学”——基于学科核心问题促进中学历史整合性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13期。

4、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5、薛凤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以人教版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08期。

6、张益,核心素养引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12期。

论文作者:庄爱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探究论文_庄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