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矛盾群分析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矛盾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矛盾群分析方法是把矛盾分析与系统分析有机结合的时空立体性分析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客体的各种现实存在着的矛盾系统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视角、多结构、多功能、多环节和多变元的系统立体分析的过程。它源于矛盾分析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矛盾分析方法。
一、矛盾群分析的界说
1.大多数哲学教材和论文都把矛盾视为独立的个体矛盾,很少甚至根本不从群体结构的角度考察矛盾。诚然,从微观上把握一个个个体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理论研究所需要的。但是,可以将个体矛盾从整个矛盾系统中抽象出来加以解决,并不意味着个体矛盾可以独立存在。高清海先生指出,矛盾的本质“并非人们直观的对象,而是属于一种思维抽象的结果”。〔1〕我们认为, 高先生此处所说的矛盾即个体矛盾或称抽象矛盾,而抽象矛盾不能作为事物矛盾的实际存在形式。
事物矛盾的实际存在形式只能是具体的矛盾群体,或者说,若干个个体矛盾构成的矛盾群才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矛盾。
2.矛盾总是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群体而存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矛盾群。何谓矛盾群?矛盾群就是由若干个个体矛盾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整体系统。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首先,矛盾群建立在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一基础之上,任何事物都同周围其它事物发生联系,因此,即使最简单的事物都不止包含一个矛盾。就拿“一”这个数来说,看起来它很简单,但只要我们把它与相应的“多”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再没有比一更多样化了。”〔2 〕其次,矛盾群还建立在矛盾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所谓“群”就是结构,即有机联系的整体。
矛盾群是对一定矛盾系统的反映,矛盾律自身总是表现为大大小小的系统,但矛盾群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统。由于实际矛盾事物都是以时空为其存在形式,具有立体性、多维性、层次性、联系性与极端复杂性,因此,我们所研究的矛盾群又是且必须是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
3.对事物的矛盾群分析就是分析这一相对集合体的所有矛盾,包括根本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历史演进、发生发展的层次、矛盾之间与层次之间相互的系统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由此而形成的良性循环。
矛盾群分析是分层的,可朝内外无限延伸,甚至可朝四面八方成辐射性地向外发展,或是由宏观向微观深入,或是由宏观向宇观扩展。理论上,矛盾群系统又以如此无限地分析下去。但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必须依据需要与可能在某个层次上刹住。由于人类个体自身认识的局限,对矛盾群的认识只能且必然是有限的。
可以看出,矛盾群分析方法是把矛盾分析与系统有机结合的时空立体性分析方法。是思维主体对客体的各种现实存在着的矛盾系统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视角、多结构、多功能、多环节和多变元的系统立体分析的过程。
4.正如矛盾群离不开个体矛盾一样,矛盾群分析也离不开矛盾分析。矛盾群分析源于矛盾分析但又决不仅限于矛盾分析,它们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分析对象来看,矛盾分析对象只是单一的矛盾形态,甚至是单一形态矛盾的某个方面,而矛盾群分析的对象则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集合体;从分析领域看,矛盾分析可以是线性的、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但矛盾群分析本质上只能是立体的整体分析,线面分析仅仅作为立体分析的要素而存在;从分析工具看,矛盾分析的常规手段是二分法、两点论等两维分析方法,而矛盾群分析方法至少是三维分析和时空四维分析乃至n维分析的方法;从分析结果看, 矛盾分析主要揭示单一矛盾事物的本质,而矛盾群分析则主要揭示矛盾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规律,以及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主体网络,从而揭示各种矛盾互为中介,互相过渡和转化、运动发展的运行轨迹和空间构造的规律性,从而解决复杂矛盾和现实问题。
因此,立足于单一矛盾的矛盾分析法是理论形态的辩证分析方法,而立足于矛盾群的矛盾群分析才是现实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它更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二、矛盾群分析方法举隅
矛盾群分析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举交叉法、网络法、结链法、泛系法等具体方法。
5.交叉法。交叉法就是研究相对独立的矛盾群系相交叉的链条或中介群的方法,它是促使各种矛盾群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而构成更大的矛盾群体的整体分析方法。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提醒人们要注意研究矛盾群系间的综合点:“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辩证法……通过中介连接对立”。〔3〕列宁也强调,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 就必须把握矛盾群体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群,“一切经过中介连成一体”。〔4〕所以, 研究中介链条的交叉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之一,也是矛盾群分析的基本方法。
运用交叉法,通过交叉,把矛盾群相互交织起来,融为一个新的矛盾群体,并把包括新的矛盾群在内的矛盾群联为一个整体系统。交叉法在现代科学上的应用,一方面表现为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而产生新的学科,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以解决单独学科所不能解决的疑难,获取单独学科研究所得不到的巨大成就。
6.网络法。网络法是与交叉法相关的另一整体分析方法,它是研究如何把握多层次、多结构、多系统的矛盾网上网结的分析方法。矛盾之间或矛盾群之间的交叉是有层次的,大跨度交叉可以包括多种矛盾、多个层次的交叉,这些交叉也就构成了矛盾之网上的网结,因此形成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多系统的密集的网络结构。由于网络结构是开放的,可以向四面八方辐射延伸,由此形成的网络十分复杂。但在这个网上“到处都有牢固的网结,这些网结是它生活和意识的据点和出发点。”〔5〕只要我们抓住网上的网结,并对它拥有科学认识, 就能认识并把握整个网络。
网络法在科学活动中应用广泛,例如,中医学中的气功点穴治疗就是一个范例。生物解剖学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经络交织的主体网络,体内的大小穴位就是这个网络上的网结,只要抓住某个网结就等于了解了与这个网结戚戚相关的生理活动。气功师就是立体地分析人体之后而依据每个穴位所产生的病理现象进行诊治的。
7.结链法。结链法是从生态学移植过来的分析方法。如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一样,矛盾群中的矛盾也是一个牵着一个、一环扣一环而构成的矛盾链条。结链法就是从复杂的矛盾群中找出并把握联系矛盾群的链条以及链条中的某个环节,并依据这一环节和链条演出其他环节和整个矛盾群体的分析方法。系统论的创始人L·V·贝塔朗菲说过:“以微分方程定义一个系统时,整体性是指系统任一要素的变化是系统所有要素的函数,而每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系统的变化,”“只要我们知道一个系统所包含的一部分以及它们之间所有的关系,系统的行为就可以从部分的行为中推导出来。”〔6〕因此, 只要我们抓住矛盾链条的某个环节,就可以“顺藤摸瓜”地沿着链条的环扣探求其它环节,从而把握整个矛盾系统。
8.泛系法。也叫泛系分析,是对矛盾群系中的关系、关系转化的机理研究和广义系统研究,是横贯数理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生物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横断分析方法。它既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又在微观上作量的分析。
泛系分析在中国古代哲理和方法论中就以潜科学的形式存在着:《墨经》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论、认识论、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物理学和几何学等,在其中可以找到诸如“明故”(因果联系)、“贵兼”(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非”、“名实”等关系及其这些关系转化的机制的研究。但古代的泛系观只是偶然的或尚未展开的,只有当科学发展到辩证综合和整体化的时代,泛系方法才真正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来。
泛系法所讲的广义系统(S),是指某些事物集合(A,相当于硬件)与某些有关的泛系结构集合(B,相当于软件)的形式结合、 统一体或软硬兼构体: S=(A, B)。这里所说的泛系结构是指一般关系、 关系的关系、动态关系、含参量关系、谓词与结构等概念的引申与推广。这些泛系关系即是广义系统中的泛系算子,研究这些泛系算子及其结构组成的数学模型,就是矛盾群分析的内容之一。因为泛系方法的任务不在于或者说不满足于了解少数几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进一步提示对象内部各因素之间以及它同其它客体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关系。矛盾群分析就是从所有这些关系的研究中,把握整个矛盾群体及其发展趋势的过程。例如,对我国国民经济这一泛系模型的研究,就是分析组成它的各个经济因素之间(如工农业、基本建设、劳动工资等)以及国民经济与其它部门(如教育、文化、卫生等)之间的泛系关系,通过这些泛系关系的比例分析,建构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型,从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矛盾群分析方法的模式构想
矛盾群分析有自己独特的分析程序和分析原则。
9.关于矛盾群分析的程序,大约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目标设计。科学研究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因此,矛盾群分析的第一步,就是依据提出的问题和科研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研究目标,进行目标设计。
第二步:确立论域。分析对象不可能是整个宇宙或者说整个宇宙的所有矛盾。因此,要围绕目标搜集材料,即围绕目标,把矛盾限制在某一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内。否则,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分析之中。
第三步:矛盾群分析。前两步是矛盾群分析的准备阶段,从这一步开始才是真正的进行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又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第一,揭示该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矛盾。揭示矛盾是矛盾群分析的基础,因为,没有矛盾就无所谓矛盾群分析。要注意的是,揭示的矛盾必须全面,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二,对矛盾进行分类。把已揭示的矛盾群分为内在矛盾群与外在矛盾群,并在各矛盾群中找到它的主要或中心矛盾,以便为下步作准备。所谓内在矛盾群是整体系统之内的各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所谓外在矛盾群则是与该内在矛盾系统相联系的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要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各种矛盾要素,都是围绕某个中心或某一主要矛盾的集合,找到了这个中心,也就找到了刻画矛盾群的关键要素。第三,建立矛盾群空间立体网络。分清了内在矛盾群与外在矛盾群之后,把内在矛盾群的各个方面或规定与外在矛盾群的各个方面或规定联系起来,就可以构成矛盾群结构——功能的空间立体网络体系。第四,形成时空立体网络。在空间立体网络上附加时间,就构成了时空立体网络。时空立体网络能对事物作动态的刻画。在研究错综复杂的、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时,只要我们综合地运用交叉法、网络法、结链法、泛系法等分析方法,就能建立时空立体网络模型。
第四步:评判。由于思维主体知识结构不同、观察视野不同、分析程序不同,因此,分析结果可能会产生若干个不同的时空的主体网络模型。为此,必须相互比较而作出鉴别。
第五步:决策。通过比较评判,择出最优模型,即相对而言比较科学地反映了矛盾群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及其相互关联的模型。
上述五个步骤,构成了矛盾群分析现阶段上的一般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矛盾群研究的深化,新的更加科学的分析模式必将不断涌现,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把握,因而必然会愈来愈精确。
10.为了保证矛盾群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遵守以下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综合性原则。综合性是矛盾群分析的基本原则,是指任何事物(矛盾群系)都是由许多因素(矛盾)为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综合体,它要求对任何一个对象的研究都必须从其成份、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考察,从而揭示出被研究对象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导向。
第二,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矛盾群分析的核心。它要求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立体来看,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由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时态构成、占有一定时空的有机主体。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只存在于组成它的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立体结构之中,而各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和活动的机械相加并不能反映事物整体的立体特征和活动方式。可见,立体性原则要求人们从事物的单向研究转入到多向研究,从线性研究进入到立体研究,以达到对事物全方位的整体把握。
第三,网络联系原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是呈网络状的有规律的联系。矛盾群分析就是分析矛盾网络中由要素、整体、环境、结构、功能等构成的网络联系。只有真实地展示这种网络联系并找出网络上的网结,才能据此进行全方位的外推,才会使科学预见获得可靠的依据。
第四,有序性和动态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任何事物(矛盾群体)内部各因素(矛盾)之间的网络联系,都是按等级和层次进行的、井然有序的。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中,网络联系是开放性的,应以某一矛盾中心为起点,不断向内外扩张,把相关的矛盾事物不断吸收到网络中来。认识事物,就是认识这些网络联系中的“有序性”。有序性原则要求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网络联系和稳定的网络结构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来。
同时,矛盾群分析中的有序性又不是永恒的,而是随着矛盾群系中的矛盾因子、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耗散结构原理,当“熵”不断增大时,事物就会处于有序到无序的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动态性原则要求从事物内外部诸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事物变化的方向和趋势,以把握矛盾群系之间彼此消长的动态规律性。
第五,模型化与最优化原则。矛盾群分析方法,不仅是对矛盾群体中的矛盾因子或矛盾方面的定性分析,而且是对其的定量分析,即要求从整体有序性、网络联系性的角度研究分析客观对象,以构成定性定量分析的理论模型。
最优化是矛盾群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所谓最优化原则是指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优的方案(或模型),使立体网络系统处于最优的控制状态,达到最佳效果。它要求把客体事物分成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结构,从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现整体的最优化,取得最优效果。
注释:
〔1〕见王干才:《矛盾思维论·前言》。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8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5页。
〔4〕〔5〕列宁:《哲学笔记》,第103页,第90页。
〔6〕L·V·Bertalanffy:General System Theory.New York,Geoge Braziller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