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雅礼中学 1507班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决定小麦的储存质量,在小麦收割完毕后其含水量往往过高,不利于其储存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小麦进行干燥处理。本文采用外加高压电场对小麦进行干燥,研究了外加电场下针电极密度对小麦含水量的影响,并对外加电场干燥小麦的效率和能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电极密度为110-280根/m2时,含水量减少速率随电极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电极密度为180根/m2时,含水量减少速率最大;通过对外加电场干燥小麦的效率计算,当小麦堆积厚度为4cm,堆积密度为700kg时,小麦含水量降至安全值(13%)所需的干燥时间为0.7d,生产效率为49.01kg/(m2·d);对于厚层堆积小麦来说,外加电场小麦干燥的能量利用效率≥9.8%,与热风干燥相比提高了10倍左右。可见外加电场是一种高效的小麦干燥方式。
关键词:外加电场;小麦干燥;含水量
中图分类号:S214.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国是小麦的生产大国,近年来小麦产量已突破了1亿吨的关口。在小麦收割完毕时含水量往往较大,不利于储存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对小麦进行干燥处理。传统的自然晾干法受到自然气候的限制,很难满足大批量的小麦干燥,而采用热风烘干技术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因而必须引进更为先进的工艺对小麦进行干燥。采用外加高压电场的干燥技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具有低能耗、无污染、干燥效率高的特点。本文采用外加电场对小麦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了电极密度对小麦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实验材料
试验采用济麦22型小麦,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g,容量为800g/L左右。收割后含水量最高约为57%,最低约为20%左右。
2.2实验方法
用天平称取5个金属圆盘的质量分别记为M1,M2,M3,M4,M5,之后再称取5份100g的含水量为57%的小麦,并放入对应的圆盘中,分别记录质量为m1,m2,m3,m4,m5,编号为a,b,c,d,e。将b组至e组样品放在针-盘电极中干燥,针-盘电极的针电极作为负极使用,针的数量为3,针与盘间隔6cm,电压为直流电压,约为40kV,与这4组样品对应的针电极数为2-5根,a组样品作为空白实验,进行自然晾干,干燥环境与b-e组相同。干燥温度为室温(15-25℃),室内相对湿度为45%-70%。实验开始后一段时间取样称量,取样间隔时间为2h,直至连续两次取样称量的变化小于2g时停止。
2.3含水量及脱水速度的计算方法
干燥实验结束后,将样品在105℃的烘箱内烘干至质量不变,此时的质量即为干基质量(kg),以TS表示;对于某时刻i来说样品的含水量Xi可通过式1进行计算:
式中N为针电极的根数;R为实验区域的半径,m。本实验采用的电极数为2-5根,与之相对应的密度分别为110,180,226和283根/m2。
3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电极密度对小麦含水量及脱水速度的影响
图1 为对应于不同电极密度下小麦样品含水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的增加,不同针电极密度下样品的含水量逐渐减小,当测试时间大于30h后,样品含水量趋于平缓,对应于图1中的数据,图2为不同针电极密度下样品的脱水速度,图示可得,随着针电极密度的增加,样品脱水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当F=180根/m2时,脱水速度最大,这是因为当外加电压一定时,电场强度与电极数目呈现正比例关系,但电极数目到达某一值时,电极间相互影响,产生的离子风会彼此抵消。F趋于无穷时,针电极与圆盘之间的电场与平板匀强电场类似,而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极密度之间不存在依存关系,也就是说F存在一个最佳值[1]。本实验中F的最佳值为180根/m2。
式中M0为干燥开始前的小麦质量(kg),M为干燥结束后的小麦质量(kg),H为水发生汽化的潜热(2257kJ/kg),Wc为完成干燥需要消耗的能量。
对于厚层堆积的小麦来说,通过计算发现其能量的利用率为9.8%,而a组的热风干燥法能量利用率仅为0.5%,可见采用外加电场进行干燥,仅能量利用率就提高了大于10倍。
5结束语
本文对外加电场对小麦含水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小麦干燥的生产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结果表明针电极密度为180根/m2时干燥效果最佳,采用本方法的能量利用率高于传统的热风干燥法。
参考文献
[1] 陈锦权, 李彦杰,孙沈鲁. 高压脉冲电场结合冷冻浓缩生产浓缩茶汤工艺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2):260-268.
论文作者:许航铭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小麦论文; 电极论文; 含水量论文; 电场论文; 干燥论文; 密度论文; 样品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