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的小人物感动观众——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视连续剧论文,小人物论文,不放弃论文,士兵论文,观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0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是近年来军旅剧中比较“另类”的一部,该剧今年初在一些电视台播放后,就凭借好口碑在民间迅速流传,受到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观众的热烈欢迎,网络上的下载量、DVD的销售量是国产电视剧中少见的。剧中的许多台词成为当今社会流行语,如“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人不能过得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要挺胸抬头去面对”等等。《士兵突击》在荧屏上呈现出的真、善、美,剧中小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纯真动人的战友情谊,带给人们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一、傻傻的小人物成英雄剧主角
近年来,一批军旅题材电视连续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长征》、《亮剑》、《陈赓大将》等,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优秀的剧作,成功地塑造了石光荣、李云龙、陈赓等不同时代、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大多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总体上看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罗曼·罗兰说:“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做不到这一点。”①在人们心中,英雄应该比普通人更高大,是“需仰视才得见的”。而《士兵突击》的主人公许三多,是个比平常人还平庸的小人物,似乎离英雄的形象相去甚远,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最大。他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偶像。
《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傻乎乎的农村小子许三多经过军队的洗礼,从一个落后的新兵,最终成长为特种部队步兵的故事。他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是父亲眼中的“龟儿子”,他天性十分淳朴、善良,但给人感觉傻傻的,甚至有点愚钝、窝囊。班长史今来村里招收新兵,许三多的父亲为让他入伍费劲心思巴结史今,他却只顾埋头匆匆吃饭。落选后父亲怒而打他,史今于是承诺许父一定要把许三多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从此,这个傻乎乎的小人物开始了他曲折的成长历程。
入伍后许三多闹出很多笑话:刚到新兵连,就被轰隆而过的成群坦克吓得做出了一个军人最为忌讳的“投降”动作,给七连长高城留下了恶劣的第一印象;队列操练最简单的“向后转”,他每次都站不稳,总把自己绊倒;他想把连长说的话写在信里寄给爹看,却不曾想到这触犯了军队的保密条例,信没写成反倒殃及全连把保密守则抄写了三遍……尽管他很刻苦训练,但他天资稍嫌愚笨,是新兵连那头“最早现形的骡子”,除了班长史今,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
新兵连三个月之后,他因成绩太差被分派去三连五班看守驻训场,这里方圆百里看不见一个人,不管怎么表现都没人知道。其他三个士兵十分消沉,每天靠打牌、扯闲天排遣空虚,班长老马以前是一位模范班长,来这里后也自暴自弃,很快随了大流。许三多把父亲和史今班长告诉他的话总结成“好好活,就是要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有了这样的信念,他每天都在积极寻找着自己生活的意义:他不仅自己的内务做得好,还帮其他四人搞内务,虽招来白眼也依旧坚持自己;他觉得打牌没意义,即使没有子弹仍抓紧时间练枪;五公里越野训练,他把四块大砖头塞在背包里跑……老马无意中说起当年曾想在此修路,他立即执行,每天依靠自己的力量,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一点地进行着艰苦的历程,最终,一个有着大大的五角星的道路修成了。这种精神一点点感化了战友们,他的先进事迹被采访,团长知道后亲自将他调到七连。
到了强手如林的七连,他依然还是那个傻傻的农村小子,演习前为让班长史今吃上早饭,他怀揣两个热鸡蛋,早忘记了鸡蛋是热源,结果被对手侦察到了,以往战功显赫的七连在演习中栽了跟头;为使自己的内务不拖班级后腿,他竟往被子上浇一杯水以保证被子的整齐造型……由于他实力太弱,连累他所在的班失去了流动红旗,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压力。班长史今没有放弃对他的鼓励,为了班长,他决心“不抛弃、不放弃”,要成为一个像样的兵!七连是一个装甲步兵连,他为克服自己晕车的毛病,刻苦练习用腹部绕单杠,为夺回班级的流动红旗,他拼死做了333个绕单杠运动,直到最后瘫倒在地,居然不知道已打破了战友保持的纪录!他从此更加坚信自己,刻苦训练,每做一件事情都全力以赴。
许三多进步很快,渐渐成为一个尖子兵。但他还是经常做出一些常人眼中的傻事:在竞争特种部队老A的入选名额时,快到达目的地了,面对唾手可得的成功,面对仅剩的一个名额,他却选择帮助受伤的战友伍六一前进,非要和伍六一一起到达终点;在执行老A的一次“任务”中,当得知战友都“牺牲”以后,他拼死反击,不顾生命危险第一个脱下防毒面罩和防护服,驾驶满载炸药的卡车到安全地带,傻傻的他没有看出这次任务是老A对队员的考验……
在经历种种逆境之后,许三多成为了象征步兵巅峰的特种部队老A的“兵王”。他变得更成熟、更坚韧、更有责任心,即使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他也咬牙承担起重担,这个父亲眼中的龟儿子,战友眼中的傻小子,不仅成长为一位钢铁战士,更成为生活的强者。但他还是那副傻傻的样子,也许以后经常还会做出一些傻事来……
许三多与传统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相差甚远。这个傻傻的普通士兵的形象,是活生生的“这一个”。他没有什么远大目标,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本着最朴素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自己应做的事。他的傻气,经常令人啼笑皆非,但这种傻气更多地体现出了他纯真、善良的品质以及他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不论处于人生的低潮还是高潮,他都始终不改憨厚、质朴的本色。连长高城评价他“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其实透着对他的欣赏。在许多人忙于追求个人利益的年代,许三多的傻,也许正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欠缺的。他像一泓没有污染的清泉,为这个日渐浮躁的世界增添了一份久违的清新,为我们的心灵世界倾注了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们更强烈的震撼和激励。正因如此,许三多成为这个时代众多人们的英雄偶像。
二、“不抛弃、不放弃”
“艺术作品就其本质而言,不是模仿,而是揭示;不是宣泄,而是去弊;不是麻痹,而是唤醒;不是纯然的感官感受,而是积极的承诺和人类生命意蕴的拓展。”②艺术作品需要对人的精神有所提升,《士兵突击》这部主旋律电视剧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带给了陷入平凡琐碎的生活中的人们向上的精神动力。该剧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巧妙地通过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命运的曲折变迁来阐释“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内涵。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七连的口号是剧中人常说的一句话,是许三多的人生指南,是剧中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实践的座右铭,也是该剧的主要内涵。“不抛弃、不放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抛弃自己的理想,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不仅仅体现在对事业的态度上,对于友情、对于生活,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许三多凭借着这种精神,炼就一块好钢;班长史今为实现自己的一个承诺,坚持相信许三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兵,对他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副班长伍六一的腿残疾后,依然是一个硬汉,他谢绝了连队把他安排在后勤部的好意,决心复员,要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始至终实践着七连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尽管后来七连改编了,但“不抛弃、不放弃”却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髓,无论他们身在何方,都在用心诠释着这种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剧中许三多的老乡及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友成才,在走过一段曲折的成长道路后最终理解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内涵。成才与许三多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人同时参军,成才因表现出色,新兵连结束后,被分到了大名鼎鼎的装甲连钢七连。他天资聪颖,却自私、圆滑,当他发现在强手如林的七连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地位时,毅然跑到三连去,被分到许三多曾经呆过的五班后,又不甘寂寞,参加了特种部队老A的选拔,在最后关头,因怕战友伍六一的伤腿拖累自己,立即将战友舍弃,自己冲向了目的地;进到老A后,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和淘汰,他把每个人当成自己的竞争者而不是战友,明明知道代号27的战友在犯错误,他近在身旁却不加以制止,导致27最终被淘汰。集体的荣誉,战友的情谊,对他来说都不如个人的利益重要。老A的队长袁朗要将他淘汰,他自恃自己表现最好,很不服气地反问原因,袁朗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总是在抛弃与放弃,为一己私利放弃集体、放弃战友,这样的人再出色又有什么用?成才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他终于明白自己应该像许三多那样,“不抛弃、不放弃”!被老A淘汰后,他重新回到五班,在他的带领下,五班及周边的环境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他由衷地爱上了五班,而且是那么的知足。但当许三多告诉他“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会出问题”时,他决心重新去参加老A的选拔。这一次,他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与战友合作,遇到困难也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出色完成任务,回到了老A,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步兵。
许三多与成才两个人物殊途同归的命运发人深思。在社会转型时期,有人为追求名利迷失了自我,有人自暴自弃,不再坚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这句朴素的话没有大道理,但有大智慧,比心灵鸡汤更浓烈隽永。它给最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以人生的希望,促使人们去思考人生真正的含义,这就使该剧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意义。
三、没有女人但不缺乏情感
《士兵突击》是一部完全男人的戏,全剧除零星几个女性镜头出现外,没有一个女性角色。一部完全没有女人的剧在国产电视连续剧中可谓绝无仅有,就是以往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也几乎没有不涉及爱情的。若要赢得观众的认可,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士兵突击》做到了。
该剧编剧兰小龙说过这出戏“没有女人,但不缺乏情感”,这种说法一定高度上概括了该剧的艺术特色。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即人学”,其实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学,包括电视剧在内的艺术作品,归根到底都是要表现人,反映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士兵突击》集中体现了男儿之间真挚动人的战友情,并把这种战友情写到了极致。
剧中温柔敦厚的班长史今是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之一。他把许三多这个傻乎乎的农村小子带到了部队,是许三多的领路人。他告诉许三多,人活着,就是要做许多许多有意义的事。为了实现自己对许三多父亲许下的一个承诺——“一年,一年以后,我把你儿子带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他始终无私无畏地帮助和关心着许三多,他可以与提携自己的连长高城对抗,与好兄弟好战友伍六一反目,也不惜失去优秀班级的红旗。当他看到许三多自暴自弃时,伤心极了,即使如此他仍没有放弃许三多,而是用激将法让他努力地活出人样来。许三多初步取得成绩时,他欣喜若狂,高兴得像个孩子。一年后,许三多真正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兵了,史今班长却要离开部队复员了,他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虽然他走了,但他始终是许三多的精神支柱,在任何时候,许三多都记得班长对他说的“人活着,就是要做许多许多有意义的事”。
许三多与副班长伍六一的人物关系发展是全剧的重头戏之一,两人的战友情写得十分感人。一开始伍六一担心许三多拖垮班长,让班集体蒙羞,经常排挤他。但当他看到许三多付出了超人的努力并取得进步后,开始默默地帮助许三多。他为阻止许三多的父亲把许三多拖回老家,不惜破坏军纪,结果受到记过处分。在参加老A的选拔时,他和许三多一样,有着共同的原则和价值观。在荒漠中他可以为补充体力生吃田鼠,面对成才偶然发现的馒头,他却宁可饿死也不愿吃,因为吃了馒头就等于作弊。
该剧主要运用人物含蓄隽永的台词塑造人物形象。倔强且顽强的伍六一作风强硬,又不乏温情的一面,他的台词不多,但写得十分精彩。竞争进老A时,经过千辛万苦,他与许三多将要看到胜利曙光了,两人在河水里互相搀扶着向前跋涉,他说了一句:“以后一起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是意味深长、情深义重。当许三多在冰冷的河水中将要失去知觉时,他鼓励许三多说:“吹起床号了,全连都等你了!”终于要到达目的地了,伍六一的一条腿却受伤难以前行,许三多拼死搀扶着他往前走。选拔只有三个名额,有一位士兵已经达到终点,成才眼见如此,舍弃伍六一也冲向了终点,伍六一让许三多自己先跑,许三多却依然不离不弃。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人僵持着,只见伍六一毅然拔出信号弹,信号弹发出的烟雾告诉大家他弃权了!他躺在泥地里大声冲许三多嚷:“跑啊!跑啊!你看我都被你逼成什么样了!快跑啊!”硬汉伍六一是那么渴望能进老A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他是绝对不会放弃的,但这一次,他放弃了,为了战友。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耐人寻味的台词充分显示了剧作家深厚的创作功力。
《士兵突击》从刻画人物形象、描绘人物情感入手,始终保持着一种朴实流畅的风格。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性格鲜明,重情重义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如外刚内柔的连长高城是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主心骨,高干子弟出身的他桀骜不驯,争强好胜,有着军人的铮铮铁骨,对战友却有着万丈柔情。还有袁朗、老马、吴哲……剧中主要角色中最高的军官是连长,其他角色几乎全部是当兵一、两年的普通士兵。他们生活在完全封闭的军营里,这种规定情境决定了剧中不可能有任何女性,如果偏要硬性加入女性角色,效果会适得其反。艺术来源于生活,《士兵突击》的主创人员没有为片面追求收视率刻意安排女性角色,体现了他们对于客观现实的尊重。事实证明,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使该剧有一种非常真实的力量,这也是《士兵突击》获得观众热烈欢迎的关键性因素。
时下的一些电视剧,为博取所谓的收视率,不管是否符合剧情逻辑、人物性格,动不动就是情爱唱主角,不仅绞尽脑汁地安插各种女性角色,且要多多益善,一时间屏幕上充斥着三角恋甚至多角恋。例如根据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为表现英雄也有七情六欲,非要给杨子荣硬加一条浪漫的感情线,为他设置了一个叫槐花的初恋情人,她后来又成为土匪的老婆……这种故意篡改历史、消解英雄的作法令观众十分反感。就连较为成功的电视剧《亮剑》也未能免俗,该剧在后半段给李云龙设置一段未成功的三角恋情,这种感情戏实在是有些多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不仅没有进一步的丰富,还有狗尾续貂之嫌,削弱了该剧的艺术魅力。
伟大作家雨果说过:“戏剧没有超越艺术的大公无私的界线,它负有一种民族的使命、社会的使命、人类的使命。”③在电视文化时代,电视剧是对人们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之一,艺术工作者要时刻记住自己身上的使命,要“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艺术家对艺术创作如果不负责任,不仅对作品产生损害,还将败坏观众的胃口,有损电视文化的发展,甚至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士兵突击》中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战友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给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充分地体现了主旋律电视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感谢该剧的艺术工作者给观众献上的这份丰厚的精神食粮!
注释:
①转引自孔晓燕:《呼唤英雄》,《人民日报》,1999年7月16日第11版。
②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③段宝林编:《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374页。
标签:士兵突击论文; 许三多论文; 电视连续剧论文; 伍六一论文; 战友论文; 史今论文; 父亲论文; 军事电视剧论文; 中国电视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