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何杨论文_何杨

浅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何杨论文_何杨

摘要:市政给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的供水和排水,对城市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海绵城市理念是把城市比作一个海绵,有更好的弹性和抗性。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使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更加的科学合理,增加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和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有效地降低了城市积水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1 目前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和维护不合理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十分注重地上空间施工而忽视了地下空间施工,另外,现阶段地下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地上施工与地下施工协调不足。同时很多城市在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许多给排水工程竣工后缺乏维护,维修手段往往也不科学。

1.2 城市环境气象较为复杂

城市环境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多变,无法预测,人们无法及时应对气候的突然变化,这对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过去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通常设计人员没能更好的与当地天气气候特征相结合来开展设计工作,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1.3 降水利用率比较低

从相关实践和研究中可知,自然生态系统中有20%存在雨水流失、80%的雨水渗入到了地下表面,可是随之城市地表面硬化度的不断增加,目前只有20%的雨水可以渗透到地面,80%的雨水形成径流,这样就不能对城市地下水有效补给,促使水资源严重浪费。

2 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内容

2.1 给水系统设计

在对给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工作人员要对城市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掌握,例如地下水资源是否丰富,地区的降水量、实际降水分布等。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在夏季等大量降雨时,对消耗大的水量项目进行安排;在春季、秋季等小量降雨时,对消耗小的水量项目进行安排,并且在安排时还要考虑到城市水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这样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给水系统设计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2.2 排水系统设计

在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内容:首先,要制定防涝排洪方案,而且工作人员在制定该方案前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样能够使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还要根据市政工程实际情况与排水标准进行设计。其次,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让污水能够得到处理,要将城市布局和排水系统设计相结合,按照污水排放的标准进行设计,要将材料使用方案引入设计中,这样能够使污水得到更为高效的排放。最后,要明确城市的污水量,工作人员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对城市污水总量进行准确计算,这样能够使设计更为有效、更为精准。

3 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

3.1 城市路基的排水设计

为了达到城市排水设计的根本目的,在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之前需要对城市路基进行排水设计,然后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加强市政工程的排水能力,对各区域路段的要求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及时地进行方案调整。在市政工程的道路路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一定要采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来保证公路路基的透水性,加强公路路基的排水功能,避免在降雨量过大的时候公路的积水不能及时的排除,影响城市公路的使用,给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较大的困扰,可以选用填补技术对城市公路路基进行处理,采用透水性强、性能良好的材料对城市公路路基进行填补,在路基建设完成后,一定要注意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采用夯实和碾压等手段对路基进行处理,是城市公路路基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增加透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附属设施的设计

在城市市政工程的建设中,路缘石和路肩边沟是市政道路的附属设施。路缘石分为平缘石和立缘石两种,路缘石在市政的排水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平缘石缘石在市政排水系统中的工作原理是与地面的高度保持一致,从而减少了大规模降雨的情况下路面的积水,是路面沉积的雨水流入路边绿化带和城市下水道中。立缘石与平缘石有一定的差别,立缘石要高出地面些许,当雨水来临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引导雨水流入排水口。路缘石在城市市政排水系统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当路缘石起到的作用不明显时,不能保证雨水的汇集,可以在路缘石上打一个小孔或者打造一个豁口,加强路缘石对雨水的汇集总用,在铺设路缘石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路缘石进行间隔铺设,使相邻的两块路缘石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加强路缘石对雨水的控制能力和汇集能力,在大范围降雨的时候,路缘石可以把雨水汇集在一起,流入路边的绿化带或者排水口。在路肩边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路肩边沟的美观性,创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在路肩边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混凝土的型号和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减少混凝土施工后发生路肩边沟堵塞问题的概率,加强市政设施对雨水的利用率的回收率,保证市政施工的雨水排放率,使城市排水体系可以政策运转,增加城市的抗洪防洪能力。

3.3 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设计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包括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铺设的材料都是沥青和混凝土组成的混合材料,这样的材料透水性较差,在大规模降雨的时候,路面的积水不容易渗透,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大范围的路面积水会导致交通瘫痪,造成行人出行不便,甚至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和其他安全事故。把海绵城市理念与市政给排水设计相结合,在路面铺设的时候,可以采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沥青材料,把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都设计成透水的路面,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率,使城市地下水的储量更加丰富,也可以有效的防治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有效地解决了路面积水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在道路铺设的时候,路面的表层使用透水性更强的材料进行道路铺设,路面的下层使用非透水的材料进行奠基,中间设置隔离层,防止雨水渗透过程中对路基造成的腐蚀,实现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根本目的。

3.4 城市绿化带设计

首先,地表雨水收集的设计。城市路面的材料选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雨水通过地表然后流入绿化带。所以,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绿化带的铺设不要太高,要低于路面十五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间为宜,还要注意绿化带的高度要高于绿化带土壤的高度;另外,在进行滞蓄缓排设计的时候,要对绿化带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铺设的地形和结构,都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导流系统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在降雨的时候,雨水可以顺利地进入地下。明沟的设计对雨水的沉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沟的位置要在雨水口的前方,明沟的两侧要建立一个出水沟,在雨水来临的时候,可以通过明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在设计绿化带的时候要考虑到绿海带对雨水的过滤作用,雨水只有经过沉淀和充分的过滤,才能渗透到地下,防止雨水造成城市地下水的污染,经过充分过滤的雨水可以在很多的地方得到应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在绿化带施工的时候,要先铺设一层植土,在植土的上方铺设一层沙子或者石子,以干净的细沙为最佳,然后在铺设雨水渗透管道,这样就可以使雨水在渗透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过滤,保证了过滤后雨水的清洁程度;最后是雨水排放的设计,在雨水排放的施工过程中,要先设置溢流系统,为雨水和排水管之间建立一个桥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是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型建设理念,将其与市政给排水设计相结合,能够让城市的给排水功能发挥更好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冬冬.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86.

[2]王涛.海绵城市在市政给排水中的应用[J].江西建筑,2017(18):23-25.

论文作者:何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浅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何杨论文_何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