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展的SCP框架下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组织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673-2804(2008)02-0048-04
一 问题的提出
2006年3月,在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里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这标志着现代物流作为产业的地位在国家层面得到确认,且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物流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第三利润的源泉”,它在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我国物流行业总收入为18791亿元,同比增长12.7%,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有所减慢,物流行业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物流在运行中的不和谐因素也异常明显。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单个产业经历其生命周期的一个过程,是从弱小到强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表面特征。其内在的表现为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技术的更替和产业组织的演进。面对复杂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笔者借助产业组织中SCP分析范式,通过引入产权结构因素,对传统SCP分析框架进行扩展,构造了“产权结构(S)、市场结构(S)—企业行为(C)—市场绩效,(P)”的SS—C—P分析框架,以期更加全面地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业。
二 基于SCP框架下的现代物流产业分析
1 物流产业的所有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分析
传统的SCP范式有一个适用条件是产业中的企业都是私有企业或私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不存在国有企业占主导的情况。产业组织学是一个注重经验性的领域,如果不考虑我国特有的产权,只是单方面的对产权或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结构和绩效进行研究,难免会产生偏差。为了把产权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结合起来对中国的产业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刘小玄提出应该将产业的市场绩效放在产权和市场的两维空间进行考察,其传导机制为一定的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决定了一定的企业行为,而不同的企业行为又决定了不同的市场绩效。
唐要家(2005)认为市场竞争和产权对市场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两者的不同作用和组合带来不同的产业市场绩效。因为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行为目标,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行为选择方式。首先,从静态效率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所有权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利润逐步趋同,显示出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其次,从动态的技术效经来看,市场竞争和所有权变革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的竞争和有效的所有权结构的结合,对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表1描述了我国物流市场的企业性质,可以看出国有独资物流企业占半壁江山。
克拉克森和米勒认为市场结构是指“市场或产业结构涉及影响竞争过程性质的那些市场属性,因此,市场结构包括企业的规模及规模的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市场结构一般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度量。
我国物流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大型民营物流企业的成立,国有物流企业的重组,物流市场将面临新一轮整合,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物流企业将进一步扩展其在物流市场上的份额,物流市场的格局将进一步趋于合理。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05年我国物流企业50强排序”,2005年全国物流企业总收入18791亿元,排名前四位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物资储备总公司的资产分别为934.7亿元、423亿元、343.5亿元、58亿元,计算得知,CR[,4]为9.4%。
另外,根据Mercer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2)的调查显示,我国物流服务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较低,受访物流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即CR[,4]指标低于8%。根据贝恩的产业结构衡量标准(见表2),我国的物流市场一直属于微粒市场。但两相比较,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集中程度在不断加强。原因在于,近两年我国开展了物流企业等级评定,将规模小、实力弱的小型物流企业排除在外,为了提高自身的等级,企业间势必进行联合、重组。
(2)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由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相对费用壁垒三种经济壁垒构成。我国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属于中小型企业,难以实现规模经营,整个产业的规模经济性不强。但一些从事高端和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的特征。
产品差异程度包括产品品质和功能的不同。物流的品质通过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来表现,物流的功能则通过服务的业务开展情况来体现。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数据显示,各物流企业的准确率存在一定差别,但总体单据准确率较高,其中单据准确率在95%以上的企业占物流企业的87%。根据2003年中国物流发展蓝皮书,物流业务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配送等低附加值的服务上,而高附加值的服务如信息处理、流通加工、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则很少涉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物流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同质化服务和价格竞争。但近年来,随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提供传统单一物流服务的企业比例有所下降,具有提供多环节、系统化集成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比例有所提高,这说明我国物流产业已经开始向高级化进程延续。
相对费用壁垒不高,物流行业并非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企业开办时购进设备、引进技术、寻求供应商、培训人员等费用均不高,使得拟进入该领域的新企业不需在销售和服务上花很大的工夫,另外目前我国的买方市场环境也使得物流主体很容易找到供应商,因此绝对费用和资源占有壁垒也较低。
物流产业的退出壁垒主要表现在沉没成本壁垒。在物流企业退出市场时,大多数的设备难以以合理的价格及时销售出去。所以,物流产业整体退出壁垒较高。值得强调的是,物流市场在进入退出壁垒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二元市场结构的经济特征(约瑟夫·鲍允),即高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较高,低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较低。
2 物流产业的企业行为分析
(1)定价行为
我国物流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没有哪个企业能对市场价格起决定作用。大多数企业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法。低端物流市场打价格战,利润空间较小;高端物流市场在高附加值业务环节有较高利润。
(2)产品策略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具体操作趋于标准化和专业化。服务质量与成本呈反比例关系,大多数企业更注重于更新物流技术设备,对物流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代官飞(2007)认为管理费用的投入与GDP的增加关系最为密切。
(3)营销策略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认识到广告的重要性,对各种形式的广告投入均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了售前、售后服务质量。
(4)联盟和并购策略
近年来,物流企业的联盟和并购现象此起彼伏。合作期限由短期联盟向长期方面发展。物流企业兼并主要出于以下三种目的:一是扩大企业规模,拓宽物流服务领域;二是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做精做强;三是通过兼并迅速进入那些具有较高进入壁垒的物流服务市场。物流企业间的横向并购,宏观层面来看可提升产业结构,取得竞争优势;而从微观层面来看,P代表市场上的产品价格,
只有当a+b>1时S>0。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粗放式经营发展状况,物流企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所以企业横向并购能获取规模经济。
3 物流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导致的、反映市场运行效率的产业的最终经济效果。
(1)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中,常常使用利润率来衡量行业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通过资源在产业间和企业间的自由流动,各产业、各企业的长期利润率趋于平均化,所有的产业和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根据物流行业报告,近年来,物流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加,但利润率水平变化不大,低端物流市场的利润率大多在5%左右,高端物流市场的利润率较高。
一些学者应用统计软件对1991年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代物流业经历了1991~1996年、1997~2003年、2004~2006年三个阶梯式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在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见图2)从1991年的24%下降到2005年的18.6%,下降了5.4个百分点,表明现代物流业对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效果正在逐步实现,物流产业开始由粗放式经营阶段向集约式发展。
图2 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
(2)技术进步程度
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整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另一方面,自动化、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透层次较低。
(3)区域物流能力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很高,近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影响区域物流能力因素是区域内部的生产能力,第二影响因素是区域内部的贸易能力,第三影响因素是区域流通作业力。
三 结论和对策
1 对业者的建议
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企业分化的快速成长时期,业内企业应通过资源整合、企业联盟等手段,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技术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服务向综合化、专业化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搞好本企业的发展的定位,包括面向流通的物流企业、面向制造业的物流企业、面向国际贸易的物流企业。
技术创新是物流产业演进的核心动力。基于企业微观的技术创新行为,将促进产业壁垒的形成、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业内企业应该加大对流通加工业务和信息管理功能的开发,加强物流技术的引进,来带动物流服务的创新。
物流功能扩展方面,业内企业应该改变单一的物流服务功能定位,向多功能、高附加值方向转变。业内企业应多留意物流服务需求者的物流需求情况,以此为导向,才能有效提高物流运营的绩效水平。
2 对政府的建议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其监管职能: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统筹物流产业发展,把握好它的运行方向及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严格把关,要求“乘客”凭票上车,防止“免费搭车者”扰乱整个运行秩序,控制乘客数,实现列车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从事物流的企业可以尽可能地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最终实现全行业的精益物流。
我国的物流产业应从产业创新着手,从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向内生型产业成长模式过渡,这样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潜力和永续的竞争能力。所以政府应加大对物流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技术创新的环境,激励技术创新的主体。
近几年中国物流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但物流总体发展是向上的,物流总量发展很快。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据预测,未来几年内,物流外包市场将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对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更加迅猛。物流外包市场不断扩大将有利于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物流外包市场需求无疑也将会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物流行业当中,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物流市场预警机制的建立,物流业属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涉及整个物资流通的方方面面,其投资建设决策对社会、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物流产业存在一定的经济周期,所以政府应时刻掌握物流市场发展的景气状况,对物流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物流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其产业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物流产业内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作为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必须反映这方面的内在要求,使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物流服务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