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呼吸机在重症心衰患者抢救中的运用措施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的96例重症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呼吸机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分析,对观察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SpO2以及呼吸频率、心率指标进行了观察,观察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以及SpO2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为有效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呼吸机;重症心衰;抢救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056-01
心力衰竭患者,其病因主要是因为心脏的收缩功能以及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将静脉回血充分的排出心脏,在这种背景下会造成心脏循环障碍等问题。对于这一症状而言,在这种障碍症候群分析中主要表现为腔静脉淤血及肺淤血。而且,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属于突发性病症,其病情的进展迅速,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性的治疗,会造成患者死亡。现阶段临床实践中,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文章在研究中,通过对呼吸机在重症心衰竭患者中的抢救分析,进行了探究,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本院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的96例重症心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45-8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3±2.5)岁之间,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了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48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2.1)岁之间,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了呼吸机治疗的方式。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统计中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性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给予患者利尿剂、强心剂以及扩张血管等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患者连接了呼吸机。其中的通气模式采用了A-C模式,在病人氧合明显或是呼吸系统改善的状态下,运用SIMV+PSV模式,最后采取CPAP模式脱机。在治疗的初期需要采取丙泊酚或是咪达挫仑运用于镇静,通过对心脏做功、心机耗氧量明确减少,并在病情减少之后停止使用镇静药物[1]。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pH值、PaO2、PaCO2以及SpO2以及呼吸频率、心率指标进行了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统计学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如表一所示。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重症心力衰竭是重症患者中十分严重的疾病,经常会使患者出现呼吸短促、药物治疗效果差等问题,而且会引起患者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导致大量的浆液外渗到肺间质以及肺泡之中,从而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以及CO2潴留的现象,低氧血症会进一步加重心功能的损耗,导致肺淤血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的运行状态。一些患者在短时间内会丧失意识,并出现呼吸缓慢以及心脏停止跳动的现象。通过呼吸机的辅助,可以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避免患者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并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减少缺氧造成的多脏器功能障碍[2]。
文章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通过呼吸机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抢救应用的分析表明呼吸机可以明显改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症状,从而获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发生的概率。因此,在现阶段临床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当重症心衰患者进入到医院之后需要立即连接呼吸机使患者得到辅助呼吸,并在此过程中迅速纠正患者的低血氧症状,阻止恶性循环,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在本次研究中也可以发现,通过对呼吸机的运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pH值、PaO2、PaCO2以及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意味着通过呼吸机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效果。
因此,在现阶段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患者实际状况的分析,使用呼吸机进行抢救,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有效挽救,提高疾病治疗的成功率。通过临床指标的正常性恢复,可以提高临床抢救的整体效果,并在临床医学中进行稳定推广[3]。
参考文献:
[1]党宗彦,徐凌云,刘小健,等.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5):69-71.
[2]罗耀明,邓玉花. 呼吸机在重症心衰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5):1082-1083.
[3]陈仲. 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当代医药,2015,(34):46-48.
论文作者:陆金帅1,王敏2,薛克栋1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心衰论文; 呼吸机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