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外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前沿_贸易自由化论文

2013年国际贸易国外学术研究前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研究论文,国际贸易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成为经济学以及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在经济学前沿文献中占据重要位置。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上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或称为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和接连不断的相关研究占据理论创新的前沿;二是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增强以及在国家间关系中地位的上升,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研究的现实重要性;三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治理和协调成为重要议题,受到广泛关注。

      纵观2013年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文献,重点研究主题有7个:异质性企业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贸易协定和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引力模型的扩展和应用、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国际贸易新现象及解释、其他领域。其他领域的研究主题包括:传统贸易理论、贸易不平衡、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制定、贸易结构以及金融与贸易。在这些主要的研究主题上,异质性企业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两个方面的文献量占所有重要贸易文献的近一半。

      以8份①最主要的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前沿期刊为统计对象,2013年这些刊物共发表了国际贸易领域相关研究文献60篇。其中,异质性企业贸易问题文献18篇,占30%;全球价值链贸易问题文献12篇,占20%;贸易协定和贸易自由化效应文献8篇,占13.3%;引力模型的扩展和应用文献4篇,占6.7%。《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这两个重要期刊上共发表7篇贸易类文献,其中贸易协定和贸易自由化效应文献4篇,全球价值链问题论文2篇,贸易新现象及其解释论文1篇(见表1)。图1和图2展示了2013年国际贸易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

      2013年国际主要刊物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文献的分布与2012年大体一致。②异质性企业贸易问题和全球价值链贸易问题是两个最重要的核心领域。但2013年文献和2012年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变化。第一,全球价值链贸易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贸易领域的核心问题。这在2012年的文献中并未显现。第二,贸易协定和贸易自由化效应问题的研究文献成为重要领域,特别是后者成为2013年国际贸易文献关注的重点,最好的期刊《美国经济评论》和《计量经济学》上的贸易论文基本都属于这一领域。第三,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领域的研究,逐步开始重视分析贸易对异质性企业带来的影响,如对企业生产率、企业创新的影响等。第四,传统贸易理论的研究文献所占份额大幅下降,2012年的文献较多,而2013年文献很少。此外,前两年较热门的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的研究也有所降温。

      

      

      贸易研究的进展表明,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全球贸易模式、贸易格局的变动密切相关。目前,全球价值链贸易、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显著特点,这两个领域的贸易理论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以下从7个方面详细介绍、梳理和总结2013年的国际贸易国外研究动态,在介绍文献的同时,重视对文献进行归类、梳理和评述。

      二、异质性企业贸易

      异质性企业贸易是近10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与前沿,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和探寻企业的对外贸易行为选择及影响。异质性企业贸易文献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异质性企业的贸易行为选择,包括出口选择、进口选择、出口产品价格和质量选择、出口市场选择、出口产品种类选择(多产品模型)等,沿纵向不断发展。二是贸易和贸易开放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包括对企业效率和规模、企业劳动要素价格、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等。三是在异质性企业框架下分析其他政策措施及其影响,如分析汇率变动对于企业贸易行为的影响、融资约束对于企业贸易的影响、反倾销对于企业的影响等。四是生产率之外的企业异质性多元化及贸易行为选择(见图3)。

      2013年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文献中,占据主体的是贸易和贸易开放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第二类),其次是异质性企业框架下其他政策措施及其影响(第三类),而异质性企业贸易行为选择(第一类)和异质性多元化(第四类)文献相对较少。在过去几年的文献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一直是异质性企业的贸易行为选择(第一类)。异质性企业贸易文献的研究主题呈现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趋势。最初的主题是研究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以及连带的贸易效应,而后不断在贸易行为领域拓展,逐步包括了异质性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和质量选择、产品的种类选择、产品出口市场选择、进口选择等。与此同时,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框架下分析政策措施的影响也逐步扩展。而2013年以来,更多的文献开始反过来分析贸易和贸易开放对异质性企业生产率、要素价格、创新等的影响;同时对异质性的多元化的研究也在逐步探索之中,包括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规模、企业产品需求弹性等(见图4)。

      

      

      第一,异质性企业贸易行为选择文献方面。出口市场进入和退出选择、出口产品种类选择(扩展的边际、多产品选择)是学者关注的主要方面,对出口选择行为的研究深入到进入和退出两个方面,或者进一步扩展和简化模型。伊姆普利蒂等(Impullitti,et al.,2013)的论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异质性企业退出和进入出口市场的行为的选择,发现沉默出口进入成本和企业生产率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选择,当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会进入出口市场,并且一直保持出口状态,直至其生产率下降到最初进入出口市场的水平时才会退出。论文同时分析了企业的生存、成长、出口市场进入和退出、“死亡”等选择。③基欧和鲁尔(Kehoe & Ruhl,2013)提出了一个核算双边贸易中最初不出口或者很少出口的产品扩大出口引起贸易变动的方法,结果发现这些不出口产品的贸易增加是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展边际贡献了10%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内贸易增长,贡献了26%的美国与中国、智利和韩国贸易增长。④戴米朵娃和克雷尔(Demidova & Clare,2013)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小国Melitz模型,分析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和贸易决策。⑤

      第二,异质性企业贸易和贸易开放效应的文献方面。贸易效应的研究通常是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析国际贸易和贸易开放带来的影响。对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来说,多数文献研究企业生产率等异质性因素对企业贸易行为的影响;贸易效应的研究正好相反,分析贸易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没有统一的结论,因不同的主题而异。2013年的相关文献主要研究贸易和贸易开放对企业生产率、工资、创新、多产品企业、福利的影响等。

      具体文献上,斯米茨和沃津斯基(Smeets & Warzynski,2013)⑥在考虑价格异质性和多产品企业的情形下分析了出口、进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并分析了贸易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提高作用大于出口,而既进口又出口的企业具有最高的生产率;论文同时发现了企业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的证据,但进口没有自选择效应。劳扎等(Lozza,et al.,2013)分析了投资品贸易开放对企业贸易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投入品关税的下降会增加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但低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会下降且出口概率也会下降。⑦凡卜林和桑德森(Fabling & Sanderson,2013)实证研究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生产率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出口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了正向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效应存在三个方面: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进入出口市场之后的学习效应以及出口一投资联合决策效应。⑧乔瓦尼和列夫琴科(Giovanni & Levchenko,2013)在考虑企业规模分布的情形下分析贸易的福利效应,发现进入成本的变动对于福利的影响较小。⑨伊拉拉萨巴尔等(Irarrazabal,et al.,2013)分析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和工资收益的影响效应,发现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和工资,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⑩刘和罗塞尔(Liu & Rosell,2013)分析了多产品企业的贸易对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面临激烈的进口竞争时,企业的创新能力下降,解释了为什么面临激烈竞争时多产品企业会减少产品种类。(11)邱和周(Qiu& Zhou,2013)分析了全球化对多产品企业的影响,发现更加有效率的企业会扩展产品种类。(12)

      第三,异质性企业框架下有关政策措施效应的文献方面。所包含的政策措施可以有很多,例如信贷约束、汇率变动、原产地原则、反倾销等政策对于异质性企业行为选择的影响。这一类文献属于在研究主题的广度上实际应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框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较大。

      具体文献上,马诺娃(Manova,2013)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信贷约束对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的影响。理论分析揭示的影响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异质性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生产选择;二是影响国内制造商进入出口市场的选择;三是影响企业出口水平。实证分析发现,20%~25%的信贷约束对于企业贸易的影响是由总产出的下降引起的。(13)邦巴尔达和甘伯尼(Bombarda & Gamberoni,2013)分析了原产地规则、累计规则对于异质性企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累计规则放松了原产地规则的限制,引起最没有效率的出口商停止出口。(14)卢等(Lu,et al.,2013)分析了反倾销对异质性出口企业的影响,论文使用2000~2006年的月度中国出口企业数据分析了中国出口企业对于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反应,结果发现反倾销调查引起了总出口下降,并且是通过大幅减少出口企业数量实现的。(15)费尔伯玛等(Felbermayr,et al.,2013)在异质性企业框架下用理论建模方法分析了最优关税以及关税战(tariff war)的福利损失,结果发现小国和贫穷的国家选择低的纳什关税水平、低交易成本和小的固定市场进入成本会带来高的均衡关税水平以及更大的福利损失。(16)其他还有如亚科沃内等(Iacovone,et al.,2013)实证分析了中国出口上涨对墨西哥企业的影响。(16)

      第四,企业异质性多元化的文献方面。现有文献中,企业异质性的来源主要是生产率,90%以上或者说主流的异质性企业文献都是在生产率异性的层面分析问题。对企业异质性多元化的考虽然只有屈指可数的文献,却是一个新的方向。目前为止,生产率之外的企业异质性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规模和产品需求弹性等。

      具体文献上,笠原和拉帕姆(Kasahara & Lapham,2013)在假定企业存在生产率、运输成本和其他成本的异质性情形下,分析了企业的出口和进口行为选择,并发现贸易存在明显的生产率和福利收益。(18)史皮罗特(Spearot,2013)在需求弹性异质性的假定下分析了关税自由化的效应,发现低收益企业的获益更大,而高收益的企业获益较少甚至负收益。(19)法希尔和布鲁塔(Fasil & Borota,2013)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和质量异质性的情况下,世界贸易模式和价格的决定,指出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率构成了竞争力的来源,带来了不同的出口和进口价格。(20)

      三、全球价值链贸易

      全球价值链贸易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领域关注的重点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从行业和国家层面对垂直专业化及附加值贸易的分解和核算;对全球价值链及其所涉及的生产分割、垂直专业化贸易、中间品贸易的形成原因、模式选择及效应的研究;对引入附加值贸易后与贸易有关问题政策含义的分析,如贸易保护的效应、贸易不平衡、贸易与环境、比较优势测算的调整等,以及反映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统计数据库的构建。

      诸多学者对垂直专业化、附加值贸易的测算进行了研究,他们提出了VS、VS1、VS1*、VAX等测算指标。库普曼等(Koopman,et al.,2013)构建了一个综合的数理分解方程,将总出口按附加值方法进行了分解,这一方程可以将以前各指标融入统一的框架。(21)王等人(Wang,et al.,2013)将分解方程从国家层面推进到部门、双边及双边部门层面,并利用WIOD数据库,对1995~2011年40个贸易国的35个部门的双边出口进行了分解。(22)

      一些文章致力于将全球价值链序列生产模式纳入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框架。科斯蒂诺等(Costino,et al.,2013)研究了垂直一体化条件下,各国或全球的技术冲击对同一生产链条上国家的不同影响,认为价值链上的专业化模式选择对全球收入分配的跨国传递有影响。(23)鲍尔温和维纳布尔斯(Baldwin & Venables,2013)提出了全球化生产中外包和聚集的两种极端的模式:蛇形及蜘蛛形,并采用不同生产阶段的附加值模型,揭示了贸易流动对贸易摩擦的非线性反映。(24)安特拉斯和乔(Antras & Chor,2013)通过引入生产阶段的技术排序,构建了厂商边界的产权模型,模型的主要结论是:全球价值链上的最优所有模式取决于生产阶段是替代的还是互补的,当最终产品厂商面临的需要弹性较大,则存在临界生产阶段,在此临界阶段以前的环节采用外包生产,而临界点后的阶段则进行一体化。(25)

      考虑附加值贸易后,对一些贸易政策的传统判断将需要进行调整。詹森等(Jensen,et al.,2013)采用美国的两组数据,即厂商层面的微观数据和国家层面的宏观数据,研究了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和反倾销诉讼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厂商或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贸易的深入,贸易保护的需求倾向下降。(26)贝克尔等(Becker,et al.,2013)采用德国跨国公司厂商水平数据,分析了外包和内包在劳动力人力资源选择上的关系,发现外包通常选择更高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27)

      以上分析表明,2013年全球价值链研究在理论模型的构建、统计方法的完善和全球I-O表等统计数据的构建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仍有许多未解之题,预计该领域未来几年将继续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领域研究的热点。

      四、贸易协定及贸易自由化的效应

      1.贸易协定的形成机制

      随着全球区域一体化浪潮的推进,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受到重视,主要前沿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明显增加。2013年,该领域主要进展集中于对基于政治经济学方法来分析贸易协定动因的理论推进与实证检验。用政治经济学分析贸易协定形成,这一分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较快。2013年该领域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继续推进,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实证研究方面,鲍恩和克罗利(Bown & Crowley,2013)发现相对较低贸易关税均衡能够通过无限期纳什高关税均衡的威胁而达到,政府会最优地选择低水平合作关税以获得更多的贸易收益。(28)罗德玛和梅达(Ludema & Mayda,2013)分析了贸易条件效应与贸易协定的相关性,在“竞争性出口商”的博弈模型基础上,他们采用36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协定有助于减缓贸易条件效应。(29)在理论研究方面,法西尼等(Facchini,et al.,2013)采用政治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为什么区域贸易一体化更多采用自由贸易区(FTA)的形式而不是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的形式,结果发现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相比更加能够增加潜在成员的福利。(30)姆拉佐娃等(Mrazova,et al.,2013)采用多国寡头垄断模型,分析GATT/WTO第24条对关税同盟形成的关系,认为该条款影响了关税同盟形成的内生决定,对全球福利水平有负面影响。(31)

      2.贸易自由化的效应

      贸易自由化的效应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主题,包括对经济增长、就业、要素配置、要素价格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同时,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都可以分析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都会涉及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另外,直接的实证研究也会涉及贸易自由化的影响。2013年的文献包括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性别劳动力的影响、制度对贸易自由化效果的影响等。尤恩等(Juhn,et al.,2013)在贸易自由化与性别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他们基于异质性厂商实证模式,采用墨西哥938个厂商1991~200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性别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贸易自由化有助于促进女性在蓝领行业的就业,对其在白领行业就业无明显促进作用。(32)康德沃尔等(Khandelwal,et al.,2013)研究了配额取消对中国纺织品服务出口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当一国的贸易政策被无效率扭曲时,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收益会出乎意料的大。(33)阿特金(Atkin,2013)研究了贸易对地区偏好差异的影响。(34)科瓦克(Kovak,2013)以区域的角度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和劳动市场的影响,区别于其他文献从国家角度的分析;结果发现当贸易自由化对价格的影响较大、产业容纳的本地就业较多以及产业劳动需求弹性较大时,自由化对本地工资的效应更大。(35)

      五、引力模型的扩展和应用

      引力模型是测算双边贸易流向的经典贸易模型。2013年,伯格斯特兰等(Bergstrand,et al.,2013)、诺维(Novy,2013)、达特等(Dutt,et al.,2013)、科斯蒂诺特和克雷尔(Costinot & Clare,2013)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参数估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推进。

      伯格斯特兰等认为当前引力模型的文献无法提供对贸易成本弹性的无偏估计,而这一变量对一般均衡比较静态分析又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以垄断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结构引力模型,并估计了引力方程的参数、消费替代弹性,以及一般均衡贸易流量和经济福利的比较静态值。在此基础上,对“边界之谜”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替代弹性的无偏估计值。(36)诺维(Novy,2013)采用与传统模型不同的需求函数——超越对数需求函数,推导出内生贸易成本弹性的引力方程,认为弹性大小受贸易伙伴国间的双边贸易强度影响,进口国从某一出口国进口的商品越少,进口对贸易成本的变动越敏感,(37)由此突破了传统引力方程中贸易量对贸易成本的替代弹性不变的假定。

      达特等(Dutt,et al.,2013)将具有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引力模型应用到对WTO效应的研究中,由此解释了WTO之谜,即国际贸易规则的最大变化对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量无显著影响。他们将贸易量分解为扩展的边际和集约的边际,发现WTO使扩展边际提高了25%,而对集约边际的影响为负。他们具体分析了成本结构的影响,发现加入WTO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了固定成本,而非可变成本。(38)科斯蒂诺特和克雷尔探讨了采用引力模式进行福利分析及反事实分析的方法,这一方法体现了新一代贸易量化分析的特点,是带有数字的贸易理论模型。(39)

      六、贸易与劳动力市场

      贸易对工资、就业市场的影响是国际贸易研究的主题。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一些具有价值取向的研究为政府间的博弈提供了理论依据,如2013年10月奥特等(Autor,et al.,2013a)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题为《中国综合症》的研究。2013年,这一领域的研究突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外包后贸易与工资、就业的关系。

      奥特等关于中国综合症的研究在理论和政策领域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研究快速增长的中国出口,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顺差对美国各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论认为:中国出口增加了美国制造业产业的失业,降低了美国的劳动参与率和工资水平,美国制造业就业的总损失中有25%是由中国出口造成的,由此政府在失业、残疾、退休和医疗等方面的转移支付也相应快速增加。(40)苏庆义(2014)(41)指出了该论文三方面的问题:该文仅考虑了中国贸易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未考虑中国贸易对美国资本要素的影响;没有考虑全球价值链分工情况,由此夸大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过于突出美国劳动力市场如何受到短期冲击,而忽视了美国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提高了自身的长期整体福利。因此,其研究结论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在理论上与其他一些美国学者的研究结论也不符。

      贸易自由化与不平等的关系近20年来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2013年,这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进展。鲍姆加滕(Baumgarten,2013)采用德国厂商水平制造业的就业数据,验证了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所提出的机制:贸易自由化通过劳动力在不同厂商间的重新配置,提高了同行业内厂商间的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欧洲一体化带来的出口扩张显著提高德国高技能劳动力间的工资差距。(42)巴斯科和麦斯蒂里(Basco & Mestieri,2013)采用南北贸易模式,研究了两类全球化(低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增加为主的全球化,以及中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增加为主的全球化)对两类高劳动力(高技能与低技能)工资差异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南方和北方国家又有所不同。(43)哈里斯和罗伯森(Harris and Roberson,2013)认为传统的关于贸易自由化与工资的研究中采用静态模型,忽视了要素供给外生的假设,忽视了贸易对教育、技术行为、人力和实物资本形成的影响。他们构建了一个动态贸易模式,用中国和印度的数据进行了校准;并尝试对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带来的高技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相对提高具有短期性,长期中该效应消退。(44)

      其他的研究中,钱尼和欧萨(Chaney & Ossa,2013)采用体现生产链特点的一般均衡模型,总结了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其研究也可视为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理论的规范推导。兰詹(Ranjan,2013)研究了外包和失业以及工资的关系,发现外包成本和失业之间存在非一致的关系,外包成本下降后,失业会先下降,但接着会提高。

      七、国际贸易新现象及其解释

      国际贸易中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发现这些新现象并从理论上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观察到现有文献没有注意的新问题并进行研究,往往能够起到填补文献空白和发现新问题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一领域的文献也是国际贸易研究的组成部分。但该领域的文献通常浅尝辄止,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数量上一般不会占主体地位。

      2013年国际贸易领域中该类型的文献同样屈指可数。哈莫思和斯克(Hummels & Schaur,2013)分析了时间贸易壁垒,指出越来越多的贸易采用航空运输,因为时间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论文构建模型分析了出口商在快而昂贵的航空运输以及慢而廉价的海洋运输之间的抉择。钱尼和欧萨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框架下分析了任务贸易(45)(task trade)这一新现象,产品生产链中一系列任务由不同的专业组完成。布鲁姆等(Blum,et al.,2013)分析了偶尔出口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现象,发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出口进入和退出的特征:一是大约有1/3的出口企业多次进入和退出出口市场;二是大多数的连续出口企业多次进入和退出某一特定的国家市场;三是企业再次进入出口市场通常销售同样的商品。(46)莱戈洛(Regolo,2013)分析了企业出口市场和国家的多样化,探究了贸易伙伴选择的重要性。(47)

      八、其他领域

      我们将所有涉及其他领域的文献整理汇总在这一部分,界定的标准是涉及的文献数目。列为其他领域不是说这些领域不重要,而主要是因为在2013年的贸易文献中,涉及这些领域的研究不多。其他领域主要包括了6个方面:传统贸易理论、贸易不平衡、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政策制定、贸易结构、金融与贸易。

      (1)传统贸易理论。传统贸易理论领域的研究是指对古典、新古典以及新贸易理论进行的扩展和推进,或者与最新理论相结合进行的分析。具体文献上,克罗泽特和特里翁费蒂(Crozet & Trionfetti,2013)研究了企业层面的比较优势,发现资本丰富国家的资本密集产业中企业的相对边际成本较低。(48)布雷克曼和马利克(Brakman & Marrewijk,2013)发现国家之间不同模式的城市化会引起贸易模式不同于H-O模型的结果。(49)菲尼切利等(Finicelli,et al.,2013)在李嘉图框架下分析了贸易和平均生产率的关系,指出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贸易的自我选择效应导致低生产率行业退出市场,贸易带来更高的平均生产率。(50)

      (2)贸易不平衡。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全球贸易失衡问题,属于现实领域的重要主题之一。具体文献上,贾格布和皮尔斯曼(Jacob & Peersman,2013)使用一个两国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对投资边际效率的冲击可以解释一半的美国贸易失衡波动。(51)科塞蒂等(Corsetti,et al.,2013)分析了企业框架下的转移问题(transfer problem),并分析了美国的贸易不平衡和赤字。(52)

      (3)世界贸易组织(WTO)。该领域研究WTO的相关问题,2013年相关文献较少。姆拉佐娃等(Mrazova,et al.,2013)分析了WTO第24条有关抑制关税同盟增加共同外部关税条款的影响,发现该条款可以通过降低贸易壁垒而增加福利。(53)达特等(Dutt,et al.,2013)分析了WTO对贸易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发现WTO的作用更多地在于降低贸易的固定成本而不是可变成本。(54)

      (4)贸易政策制定。该领域文献主要研究贸易政策的形成和制定过程以及影响因素。2013年相关文献很少,西里克等(Celik,et al.,2013)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分析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了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因素。(55)

      (5)贸易结构。该领域2013年的相关文献较少。胡和米诺(Hu & Mino,2013)(56)分析了贸易结构和信念驱动(belief driven)型全球经济波动的关系,发现贸易结构状况会影响全球经济的波动。

      (6)金融与贸易。该领域文献主要研究金融与贸易的关联问题,2013年的相关文献很少。艾森罗(Eisenlohr,2013)分析了贸易金融理论,分析了支付合同的最优选择,发现均衡合约是由金融市场特征和合同环境共同决定的。(57)

      论文从以下7个方面分析并评述了2013年国际贸易领域的主要文献:异质性企业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贸易协定及贸易自由化效应、引力模型扩展和应用、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国际贸易新现象及其解释、其他领域。其他领域包括:传统贸易理论、贸易不平衡、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制定、贸易结构、金融与贸易等。

      2013年的国际贸易文献中,异质性企业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贸易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是国际贸易研究的理论前沿和重点;与此同时,贸易协定及贸易自由化效应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在最主要的经济学期刊中,该领域文献占多数,贸易开放的效应成为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异质性企业框架下分析贸易开放的效应。

      异质性企业贸易文献中,占据主体的是贸易和贸易开放对异质性企业的影响,其次是异质性企业框架下其他政策措施及其影响,而异质性企业贸易行为选择和异质性多样化文献相对较少。异质性企业贸易文献通常分析企业的贸易行为选择,但2013年的文献开始反过来重视贸易和贸易开放对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创新和要素价格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研究包括从行业和国家层面对垂直专业化及附加值贸易的分解核算,对所涉及的生产分割、垂直专业化贸易、中间品贸易的形成原因、模式选择及效应进行研究。全球价值链贸易的文献在理论模型构建、统计方法完善以及全球投入—产出表的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贸易协定及贸易自由化的效应涉及贸易协定的形成机制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引力模型的扩展和应用属于贸易壁垒和贸易成本领域。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属于贸易的要素市场效应领域。贸易的新现象主要分析了时间贸易壁垒、任务贸易以及持续出口和不出口等新现象。其他领域包括了传统贸易理论、贸易不平衡、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制定、贸易结构等。

      整体上,2013年的国际贸易研究前沿集中在异质性企业贸易问题、全球价值链贸易问题以及贸易开放的效应等三个方面,其中异质性企业贸易和全球价值链贸易处于更加主体位置,但贸易开放效应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预计未来全球价值链贸易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会不断提高,和异质性企业贸易一起成为理论上的重要研究领域,贸易的开放效应以及区域一体化的研究也会不断加强。

      ①本综述选取了8份最主要的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前沿国际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和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其他文献中的论文没有包括在内。

      ②参见东艳、李春顶:《2012年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前沿》,《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2期。

      ③G.Impullitti,et al.,A Theory of Entry and Exit from Export Marke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75-90.

      ④T.J.Kehoe & K.J.Ruhl,How Important Is the New Goods Margi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21,No.2,2013,pp.358-392.

      ⑤S.Demidova & A.R.Clare,Th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Melitz Model in a Small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266-272.

      ⑥V.Smeets & F.Warzynski,Estimating Productivity with Multi-product Firms,Pricing Heterogeneity and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237-244.

      ⑦E.C.Lozza C.Gaigne & L.L.Mener,Does Input Trade Liberalization Boost Downstream Firms′ Exports? Theory and Firm-Level Evide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391-402.

      ⑧R.Fabling & L.Sanderson,Exporting and Firm Performance:Market Entry,Investment and Expans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422-431.

      ⑨J.D.Giovanni & A.A.Levchenko,Firm Entry,Trade,and Welfare in Zipf′s World,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283-296.

      ⑩A.Irarrazabal,A.Moxnes & K.H.U.Moe,Heterogeneous Firms or Heterogeneous Workers? Implications for Exporter Premiums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95,No.13,2013,pp.839-849.

      (11)R.Liu & C.Rosell,Import Competition,Multi-Product Firms,and Basic Innov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220-234.

      (12)L.D.Qiu & W.Zhou,Multiproduct Firms and Scope Adjustment in Globaliz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142-153.

      (13)K.Manova,Credit Constraints,Heterogeneous Firms,and International Trad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80,2013,pp.711-744.

      (14)P.Bombarda & E.Gamberoni,Firm Heterogeneity,Rules of Origin,and Rules of Cumula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54,No.1,2013,pp.307-328.

      (15)Y.Lu,Z.Tao & Y.Zhang,How Do Exporters Respond to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290-300.

      (16)G.Felbermayr,B.Jung & M.Larch,Optimal Tariffs,Retaliation,and the Welfare Loss from Tariff Wars in the Melitz Mode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13-25.

      (17)L.Iacovone,F.Rauch & L.A.Winters,Trade as an Engine of Creative Destruction:Mexican Experience with Chinese Competi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379-392.

      (18)H.Kasahara & B.Lapham,Productivity and the Decision to Import and Export: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297-316.

      (19)A.C.Spearot,Variable Demand Elasticities and Tariff Liberaliz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26-41.

      (20)C.B.Fasil & T.Borota,World Trade Patterns and Prices:The Role of Productivity and Equality Heterogene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68-81.

      (21)R.Koopman,Z.Wang & S.J.Wei,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NBER Working Paper,No.18579,2013.

      (22)Z.Wang,S.J.Wei & K.F.Zhu,Quantify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haring at the Bilateral and Sector Level,NBER Working Paper,No.19677,November 2013.

      (23)A.Costinot,J.Vogel & S.Wang,An Elementary Theory of Global Supply Chain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80,2013,pp.109-144.

      (24)R.Baldwin & A.J.Venables,Spiders and Snakes:Offshoring and Agglomera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245-254.

      (25)P.Antras & D.Chor,Organiz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Econometrica,Vol.81,Issue 6,2013,pp.2127-2204.

      (26)J.B.Jensen,D.P.Quinn & S.Weymouth,Global Supply Chains,Currency Undervaluation,and Firm Protectionist Demands,NBER Working Paper,No.19239,July 2013,

      (27)S.O.Becker,K.Ekholmand Marc-Andreas Muendler,Offshoring and the Onshore Composition of Tasks and Skill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91-106.

      (28)C.P.Bown & M.A.Crowley,Self-Enforcing Trade Agreements:Evidence from Time-Varying Trade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3,2013,pp.1071-1090.

      (29)R.D.Ludema & A.M.Mayda,Do Terms-of-Trade Effects Matter for Trade Agreement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WTO Countri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dvance Access).

      (30)G.P.S.Facchini & G.Willmann,The Customs Union Issue:Why Do We Observe So Few of The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136-147.

      (31)M.Mrazova,D.Vines & B.Zissimos,Is the GATT/WTO′s Article XXIV Ba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216-232.

      (32)C.Juhn,G.Ujhelyi & C.V.Sanchez,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ender Inequa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3,No.3,2013,pp.269-273.

      (33)A.K.Khandelwal,P.K.Schott & S.J.Wei,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mbedded Institutional Reform:Evidence from Chinese Export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3,No.6,2013,pp.2169-2195.

      (34)D.Atkin,Trade,Tastes,and Nutrition in Indi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3,No.5,2013,pp.1629-1663.

      (35)B.K.Kovak,Regional Effects of Trade Reform:What Is the Correct Measure of Liberaliz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3,No.5,2013,pp.1960-1976.

      (36)J.H.Bergstrand,P.Egger & M.Larch,Gravity Redux:Estimation of Gravity-equation Coefficients,Elasticities of Substitution and General Equilibrium Comparative Statics under Asymmetric Bilateral Trade Cos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110-121.

      (37)D.Novy,International Trade without CES:Estimating Translog Grav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271-282.

      (38)P.Dutt,I.Mihov & T.V.Zandt,The Effect of WTO on the Extensive and the Intensive Margins of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204-219.

      (39)A.Costinot & A.Rodriguez-Clare,Trade Theory with Numbers:Quantifying the Consequences of Globalization,NBER Working Paper,No.18896,March 2013.

      (40)D.H.Autor,D.Dorn & G.H.Hanson.The China Syndrome:Local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Import Compet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3,No.6,2013.pp.2121-2168.

      (41)苏庆义:《把脉中国综合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13日。

      (42)D.Baumgarten,Exporters and the Rise in Wage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German Linked Employer-employee Dat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201-217.

      (43)S.Basco & M.Mestieri,Heterogeneous Trade Costs and Wage Inequality:A Model of Two Globaliza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393-406.

      (44)R.G.Harris & P.E.Roberson,Trade,Wages and Skill Accumulation in the Emerging Gian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407-421.

      (45)已经有一些文献对任务贸易(task trade)进行过分析,如G.M.Grossman & E.R.Hansberg,Trading Tasks:A Simple Theory of Offshor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8,No.5,2008,pp.1978-1997,但对任务贸易的分析基本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46)B.S.Blum,S.Claro & I.J.Horstmann,Occasional and Perenial Exporte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65-74.

      (47)J.Regolo,Export Diversification:How Much Does the Choice of the Trading Partner Matte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329-342.

      (48)M.Crozet & F.Trionfetti,Firm-level Compara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321-328.

      (49)S.Brakman & C.V.Marrewijk,Lumpy Countries,Urbanization,and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252-261.

      (50)A.Fenicelli,P.Pagano & M.Sbracia,Ricardian Selec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96-109.

      (51)P.Jacob & G.Peersman,Dissecting the Dynamics of the U.S.Trade Balance in an Estimated Equilibrium Mode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90,2013,pp.302-315.

      (52)G.Corsetti,P.Martin & P.Pesenti,Varieties and the Transfer Proble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1-12.

      (53)M.Mrazova,D.Vines & B.Zissimos,Is the GATT/WTO′s Article XXIV Ba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89,2013,pp.216-232.

      (54)P.Dutt,I.Mihov & T.V.Zandt,The Effect of WTO on the Extensive and the Intensive Margins of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204-219.

      (55)L.Celik,B.Karabay & J.Mclaren,Trade Policy-Making in a Model of Legislative Bargain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179-190.

      (56)Y.Hu & K.Mino,Trade Structure and Belief-Driven Fluctuations in a Global Econom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0,2013,pp.414-424.

      (57)T.S.Eisenlohr,Towards a Theory of Trade Financ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1,2013,pp.96-112.

标签:;  ;  ;  ;  ;  ;  ;  ;  ;  

2013年国外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前沿_贸易自由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