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应“有趣、细致、新颖、真实”--论“清朝团结斗争”教学_清朝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应“有趣、细致、新颖、真实”--论“清朝团结斗争”教学_清朝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要做到“趣、细、新、实”——谈《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的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清朝论文,要做到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活动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历史课内容繁多,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涉及面较广,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讲解课文,让学生在45分钟内领会教学意图,掌握所学知识,这方面许多前辈和同行们各有自己独到做法和绝招。我从十多年的教坛生涯中感觉到,要教好一堂课,作为教师,应该在趣、细、新、实四字上下苦功夫。本文就《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一节课为例,谈谈如何贯彻落实这四个字的要求。

一、提出问题要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是指两方面而言,一是教师的教法,特别是语言要有“趣”,提的问题有“趣”。二是对学生来说,要使之从内心对老师所说的话,所提的问题感到有趣,从而引起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

教师怎样讲课才有趣呢?比如一堂新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分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要使学生对新课立即产生兴趣。在上《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一节时,我先在黑板上挂一幅清朝疆域图,指着新疆的位置说:“新疆,就是新开拓的疆土,对吗?”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对!”我说不对。六十年代中苏论战时,当时苏联说新疆就是新开辟的地方,是中国侵略来的。其实新疆是清朝乾隆年间便有了这个名称,同学们可以根据已学知识另抽时间来论证一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史实,以反驳上面提到的谬论。”这一番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启示了他们的思维,为本课书的学习作了铺垫,加深对清政府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斗争,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地区,加强统治的正义性、合法性的理解。

讲《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一目,我发问:“现在的达赖是第几世达赖?他在哪里?现在的班禅又是第几世了,他是谁?”同学们听了,兴趣又产生了。不过,我要求他们在课外去探讨,也相信他们会轻松地找到正确答案的。

讲《清朝的疆域》一目中提及钓鱼岛,我就说:“钓鱼岛钓鱼岛,现在有个国家想要占此以‘钓鱼’,我国政府对此持何态度?”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对有关时事的联想,随之也产生了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

趣味的话题,恰当的联系,直观的感受,激起同学们求知的欲望,这还只是第一步,只能使同学们对一些历史事件感到好奇而已。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也绝不能以为学生有兴趣了,就感到满足,我们应继续不断地加以引导,使之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分析课文要“细”

细与粗是相对而言,一堂历史课,如果该粗的不粗,该细的不细,没有重点,不抓落实,那必然会导致失败。所谓“细”,不是指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课文的点点滴滴内容,而是对重点的关键的知识点要分析得透彻、准确,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最重要的知识,把握观点,培养科学的态度。“细”也可以体现在教法、教风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缜密细致的学风。如学习本课《清朝的疆域》一目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跨、达、接、至、临、到、包”这七个字,因为这七个字分别表述清朝疆域的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南七个方位,其用词不同,则含义也就不同了,让学生细细体味七字,配之以地图的解释,会觉得其味无穷。

“细”也应有尺度。不能细到只抓芝麻,不抓西瓜的程度,细到连五十几个民族都要学生背出,18个行省名字均要记住的程度,但对应掌握的,必须牢记的仍强调要学生记住、记牢。对于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和了解的,教师可以作简要说明,点到即行。对重点、难点处,教师则要反复强调,配之以各种训练,于细微之处培养良好的学风。

三、讲解过程要“新”

史料是“死”的,如何把历史课上得“死去活来”,其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所谓“新”,并非是标新立异,或旧曲翻新,而是要我们充分发掘教材所蕴含的内在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丰富素材,加以全面的、准确的、切合实际的评论和提问,以此使学生产生新的感觉。如何体现“新”呢?一是讲解时要有新意,有深度,赋予史料新的思想内容。比如讲《土尔扈特部归国》一目,课本只有短短的四行多一个字,只作了一个简单的叙述,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能明白,但要讲出一个“新”字来,教师就得动动脑筋了。我们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部人民支持乾隆皇帝平叛;土尔扈特部千里回归祖国,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人民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二是要全面准确地评价历史。现在有些人对清朝总有一种特殊的看法,认为中国历史到了清朝已走向没落,但教师应实事求是地评价清朝前后期的不同情况,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本节学完清朝巩固边疆斗争内容之后,教师应说明:清朝一方面制造了文字狱,摧残文化,压制了人们的思想,但清朝统治者在巩固边疆方面的措施是积极的,斗争是正义的,特别是康、雍、乾三代皇帝统治时,国力强盛,他们均非常重视边陲的安宁、国土的统一,果断地采取各种不同措施来巩固中华帝国,特别是康熙帝两次亲征噶尔丹,消灭分裂势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乾隆帝派兵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有效地加强了对祖国边疆的控制。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这不是在宣传宗教,而是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管理的重大措施,与现在中央人民政府承认西藏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的做法具有同样的意义。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会感到有新意,把书本知识与现实事件联系起来,从而使知识变新、变活了。三是运用纵向比较法,促进史料的“流动”,增加新意。在讲《清朝的疆域》一目时,我要求学生仔细看清疆域图,布置了一道课外题,要求他们在课外仔细研究一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历代(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朝代)的疆域与清朝时有何不同,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与清朝相比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他们在对比之后定会产生一些新的认识,新的联想。

四、总结、练习要“实”

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三大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运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必须落到实处。落到实处,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更重要的是在总结课文和练习中体现出来。

比如,在授完《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的时候,教师应当理一理线索,作一点小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讲了清朝统治者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在西北主要是通过三件事来完成的。即康熙帝两次亲征反对噶尔丹分裂势力;乾隆帝热情接待归国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乾隆帝派兵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叛乱,由此而实现了新疆地区的重新统一。在西南主要通过两件事来实现,即确立册封制度和派设驻藏大臣,形成了驻藏大臣、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新局面。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第二方面讲了清朝辽阔的疆域和生活在这热土上的五十多个民族以及清政府设置的行政机构。

总结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深化,还须配之以必要的练习,落实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如对于二十五个省级行政机构,我认为五个将军辖区必须记住,为此,设计了一道练习:

▲清朝的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五个将军辖区是:(答案D)

①盛京 ②吉林 ③直隶 ④黑龙江 ⑤伊犁 ⑥乌里雅苏台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

又如《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一目,应该让学生了解西藏这个特殊地区的管理制度。我又设计了一道多项选择题:

▲清朝时,负责管理西藏事务的有:(答案BCD)

A.宣政院B.理藩院

C.驻藏大臣 D.达赖和班禅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清朝的疆域,我又特地仿绘了一张空白的清朝疆域图,让学生练习填写,这样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真正使教学目的落到实处。

总之,趣、细、新、实四字教学法是我从教十五年来的一点教学体会。教无定法。现整理成文,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标签:;  ;  ;  ;  

历史课堂教学应“有趣、细致、新颖、真实”--论“清朝团结斗争”教学_清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