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式古建筑,又被人称作传统中式建筑,它的出现与发展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是通过木材、石材、青砖、灰瓦等材料所构建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在漫长历史岁月当中逐步发展的一种建筑施工方式,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并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建筑的施工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商品房发展有着深刻的应用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在当下商品房市场的应用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当下商品房市场;应用;发展
1、前言
建筑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除了舒适、方便,更多的考虑商品房与环境的和谐,突出生态、休闲、健身的居住理念。然而这一理念在商品房居住环境中设计和考虑的还不是很完善。现在很多人购买商品房看重的是居住环境、小区绿化、园林打造,因此如何借鉴传统中式建筑风格,来满足当代商品房居住要求值得思考与分析。
2、基于宜昌地域文化的中式建筑创作实践
2.1项目概况
该工程位于宜昌市高新区生物园内,用地面积157820m2,建筑面积64977m2。当地所处的独特自然环境以及周围具有历史价值的文脉将该项目定位于传统与现代统一的中式风格,应用现代的建筑语汇、手法、理念来表达传统人文精神是新中式建筑的精髓所在。设计师将“园林式中轴线布局,院落式围合空间,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基于当地环境特点及周边城市肌理,在不断尝试和否定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2.2总体规划布局
在整体的规划设计中沿用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对用地范围内现有环境、地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利用,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轴线的运用
在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中轴线布局方式,而宜昌城区建设在峡江建筑风格和鄂西土家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当地建筑均以庭院式轴线布置。虽然在形式上采用轴线布置,但是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其他习俗的影响,建筑在整体形式上并未采取完全对称式。由此,本次项目整体规划采用轴线式布局,建筑沿轴线布置,采用不完全对称形式。
(2)院落式围合
宜昌地区码头迅速发展,大量的外地人到此谋生活,宜昌开始变为移民城市,城市文化逐渐从一元文化向多元混杂的文化转变。其中院落式建筑形式正是在那个时期兴盛起来的。而其精髓所在则是意欲团圆的“围合”精神。本次项目主要引入传统的围合式院落的理念,与鄂西民居建筑形式大致保持一致,营造一种“幸福感、团圆感”。
2.3建筑细部设计
(1)水景的植入
“水”是宜昌的一大象征,宜昌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水又是具有灵性的,它象征着生命,宜昌人民的祖先——鄂西原始居民依江而生,傍江而建,临着峡江演绎了一段震古烁今的传奇。在今天,水景更被称为人类心灵的港湾。同时,水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其中包括:水的流动性、喷泉瀑布所形成的各种立体形态都是美的象征。由此,在本次项目中,设计师大胆地引入了水景,将其放在围合式院落中,营造了一个灵动、和谐的氛围,建筑面向水,形成水与建筑的同构关系。从而满足人们的亲水性,使整个科技园内的环境倍感温馨亲切。
(2)园林式景观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一般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尤其是很多园林的布置其实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气候循环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系统。在鑫鼎科技园中,设计师充分运用了园林式的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个基地按功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生产区位于东北部,而西南部则是生活办公配套区,两个部分各自独立地引入了园林式景观,进入园区入口,沿人行主要步道,一直可通达到茶壶形状的中心标志性景观,在人行步道的两边还有一些曲径通幽的小路通向围合式院落。而在生产区的布局上也引入了园林式的景观,尤其是在生产区的入口加入次要的标志性景观,从整体上来看,入口景观的处理与厂房的布置有一种园林式的意境。
(3)传统元素的延续
本方案以现代中式设计手法为基调,结合宜昌的地域性,并赋于时代感的建筑形态,即宜昌本土“新中式”风格建筑。传统中式建筑多以中国民居建筑为代表,以沉稳、质朴,充满静谧柔和之美而著称。宜昌鑫鼎生物科技园融入传统的马头墙、坡屋顶、黑瓦白墙等传统徽派建筑的符号;建筑单体的处理手法均采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从建筑整体布局的界面上看,以上两点的恰当融合才是新中式建筑突破传统形式的关键,并不是拘泥于传统建筑形态。新中式风格设计更多地结合了本土文化,将传统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赋于本土地域的标志性符号崭新呈现。
(4)建筑色彩搭配
科技园生活办公区运用大面积白色墙体与灰色墙体搭配,两种颜色在立面上采用分段式,几乎是按照1:4的比例,屋顶上采用灰色瓦搭配蓝灰色的屋脊,建筑在开窗形式上也都采用了分段式,与墙的颜色分段相呼应,上部采用普通的中式花窗,而下部则采用大面积的条窗。此种搭配使建筑设计既不失传统中式的庄重,也令整个外观看起来有着较强的时代感。
3、中式建筑风格的发展
3.1中式建筑产生的必要性
如何将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成为现代的而又能回归到自己的经典,如何展现古老的文化内涵而又不失有全球文明的特质是当下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现代建筑应具有的建筑风格是这样的:“中而新”是上乘、“西而新”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是下乘之下的建筑设计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建筑风格涌入中国,中国成为了外国建筑的“实验场”,风格迥异的外来建筑充斥的中国市场,中国需要自己的建筑师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中式建筑”;再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上材料、材质的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形式上不再拘泥于“后墙方窗大屋顶”,结构、保温、隔热上也不在仅仅依靠砖石木构,有了新的技术和形式。因此无论是从文化演进的角度还是技术发展的层面来考虑,中国需要“中而新”的上品建筑,“新中式”建筑产生是必要的。
3.2中式建筑未来发展的探索
(1)中式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式建筑发展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大多数是在经典案例基础上去借鉴,从而出现了乱用,套用的现象;②许多项目往往追求传统建筑的经典形式,忽略了空间的本质;③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显得非常生硬。景观也应该是建筑的一部分,不能各自为政。
(2)未来发展的探索。针对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式建筑的风格发展应该是:①对于新中式元素的应用,已有十分成熟的抽象和概括,在对其加以利用的同时,要注意建筑与建筑风格的完整性,避免乱用、套用、形成混杂,不伦不类的形式;②与空间、环境的组合方面,讲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强调景观与建筑的整体性,使景观和建筑共同营造实用、人性化的环境;③在材质选用上,利用现代新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玻璃等,通过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法,创造出具有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形式新颖的新中式建筑。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熟知度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式建筑风格在商品房市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管是室内设计装饰还是小区园林绿化,对传统中式建筑风格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可以推动我国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卓.当前中式建筑作品得失分析[J].山西建筑,2007(25):35-37.
[2]周靓,郭线庐.新中式建筑艺术发展进程中瓶颈问题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12):147-148.
论文作者:杨春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建筑论文; 宜昌论文; 传统论文; 建筑风格论文; 景观论文; 院落论文; 形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