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1200)
【摘要】 目的:总结起搏器植入患者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于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对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起搏器植入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研究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组不同检测方式对于心律失常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敏感程度,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接受不同检测方式之后,研究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起搏器植入患者,为其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起搏器植入;常规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219-02
由于现在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不断推出,心脏起搏器植入属于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技术,此项技术在临床心脏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种治疗方式一般治疗房室传导阻滞、顽固性心律失常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治疗效果理想,但是心脏起搏器治疗之后,和其他有创治疗类似,患者手术之后非常容易产生心功能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于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同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1]。在患者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期间,需要及时监测其病情发展情况,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本文回顾性分析接受起搏器植入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研究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组不同检测方式对于心律失常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敏感程度,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接受起搏器植入患者资料100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选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最小年龄6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71.5±7.4岁,病程时间最短5年,最长7年,平均6.4±1.4年,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7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合并高血脂患者44例;根据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研究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年龄全部在60岁到80岁之间,精神状态全部正常,不存在其他循环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正常,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方面疾病,其他循环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状态异常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全部在静息状态下保持平卧位,全身放松,避免恐惧以及紧张等不良心理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对照组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指导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保持平卧位,全身放松,采取12导联心电图连续扫描,调整扫描纸速每秒25mm,保证描记期间记录GCG基线平稳,图像清晰[2]。研究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患者12通道24小时心电信号,并且通过软件分析图像,检查过程中采取多体位检查,从而有效排除体位对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影响[3]。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不同检测方式对于心律失常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敏感程度,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SPSS15.0统计软件实施计算,其中所得P值决定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接受不同检测方式之后,研究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值见表。
3.讨论
由于现在医疗设备的完善,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提升,心脏起搏器在其产生非常突出的作用,但是虽然心脏起搏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却会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心律失常属于起搏器置入之后所产生的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因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仅可以在一个时间点上检测患者心脏功能,无法做到准确监测以及判断病情,产生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比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接受起搏器植入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研究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组不同检测方式对于心律失常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接受不同检测方式之后,研究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起搏器植入患者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存在极高的检测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雨锋,陈阿娣,孙纪荣.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33例相关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2):1981-1984.
[2]顾敏,顾翔,何胜虎,等.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2):565-569.
[3]周岩,杨思睿,于侠,等.600例小儿十二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和ST-T改变的对比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5):1331-1332.
[4]史松,王艳红,易金玲,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66-1867.
论文作者:赖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心电图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起搏器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高于论文; 动态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