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角色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邓敏[1](2021)在《新公共服务视域下J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石予晨[2](2021)在《《论语》思想视阈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涌起,文化典籍广泛地走入人们的视野,绝大多数为“儒、释、道”三家经典,其中以儒家为首。《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着作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这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瑰宝,以人物语录的形式展现着巨大的价值。图书馆是孔子人文思想精华至为完美的表达载体,借助孔子思想中丰富的哲理与图书馆深厚的底蕴这一契合点的透析,可以丰富图书馆管理的内涵。笔者从人本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三个方向探索《论语》中的管理思想与图书馆管理创新之间的关联。从中华文化典籍的思想沃土中挖掘本土性价值取向,不仅使得现有图书馆管理的思想理念有据可依,也令未来图书馆管理的发展方向有迹可循。这样既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也有助于指导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实践。见微知着,这些承载着悠久中华历史与厚重人文价值的典籍,并没有被时间的黄沙湮没,而是在炎黄子孙的认知与践行中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任卫燕[3](2020)在《T市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的增加,如何有效的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文化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文化权益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农村居民主要阿借助电视、报纸、杂志等满足其文化需求,农民的业余生活较为单调。在现代化进程中,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履行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在实际的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山东省T市F镇为例,运用地方政府职能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对该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前F镇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渴望过上健康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当前可供农村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方式、渠道及途径有限,区域农民的文化生活主要以电视、报刊、杂志等为主,加上基层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足、资金投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无法落实,直接影响了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本文在深入研究当前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要建设完善的考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走农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供基础设施,发挥其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职能,保障农村居民的多元化文化需求。
白雨[4](2020)在《基于教学模式变革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
张恺阳[5](2020)在《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处于一个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教育也随着时代在进步,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在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阅读等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皆面临着转型发展问题,其中特别是服务方式的转型对于图书馆馆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职业挑战。因为,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群体大多成长于传统图书馆之中,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服务理念都无法适应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这不仅引发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大削弱了图书馆在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应有功能与应有地位。因此,以高校图书馆伦理构建研究为题来探讨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问题,对于我国大学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探索。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界定了图书馆的分类及其伦理定位。图书馆主要包括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门图书馆三种,在读者群体、使命职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公共图书馆主要是面向全社会的普通读者,满足人民群众在知识获得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和文献资源;专门图书馆主要是面向特殊群体的专业人员,定向满足他们特殊的文献资源要求;而大学图书馆主要是面向全体在校师生,是为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职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因而大学图书馆的伦理定位必须依据与大学职能的关系及大学性质来进行构建,必须具备服务目标的全面性、文献资源的丰富性和服务方式的科学性。2.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价值取向要以公正价值为核心,在保障读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知识信息的自由获取。为此必须坚持新时代社会主义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导向性、服务性、公益性和职业性为伦理目标。3.根据大学图书馆伦理构建的现状,其矛盾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是在资源建设上存在资源配置不足与读者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二是在服务方式上存在大学图书馆的义务与读者权利之间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完善的伦理机制和伦理准则、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及馆员缺乏职业素养等。4.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构建的原则必须以保障读者权利为核心,以完善大学图书馆伦理规范为抓手,坚持人本原则、平等原则、保障知识自由原则和兼容性原则。5.大学图书馆伦理构建的路径是:一是读者权利的实现存在于读者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过程之中;二是大学图书馆应尽的义务存在于为读者自主选取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为读者保密、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过程中;三是图书馆馆员伦理的构建必须从加强榜样力量的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建立赏罚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夏翠娟[6](2020)在《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论图书馆学对数字人文的方法论贡献》文中研究表明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建设公共性、开放性、持续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大潮中应尽而可尽的责任。图2。参考文献28。
柯玉宏[7](2020)在《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明文化建设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文化作为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关乎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和民族自信。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的文化氛围逐步达到了高潮,而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是全民阅读的重要主体,更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文化机构,在文化传承、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实现文化强国战略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公共图书馆理应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精准化、高效率的服务。本研究首先从选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展开讨论,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及网络信息,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介绍方法和研究思路。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立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理论,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理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现状、实践举措,从服务现状找出政策本身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从问题视角出发,多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对策的建议举措,以保证服务的高效化。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中除了执行常规功能,还应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启迪民智,促进学习型社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对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养、营造全民学习氛围、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指导原则,对内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自信,对外通过发展文化产业链,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此来促进国家、社会及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周玉希[8](2020)在《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及绩效评估研究 ——以成都部分公共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改进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领域的治理方式。为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的总体目标,我国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通过引入市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随着无锡开展全流程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这种全新的供给模式开始登上舞台并在全国开始持续发展和实践,许多地方政府都选择通过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向社会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虽然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实践活动在各地区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发展,但在学界关于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却稍显不足,关于政府购买的绩效评估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而在实践过程中,绩效评估不足带来的政府缺位漏位,权责不清,服务效能低下,忽视对购买流程的整体评估,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使得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绩效评估流于表面化。无法实现购买政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预期目标,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降低政府公信力,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具有实操性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推动现阶段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良性发展的关键。笔者基于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和绩效评估研究出发,探寻现阶段我国在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首先通过梳理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结论、实践情况,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其次以成都图书馆、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成都市龙泉驿区图书馆的实际购买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现阶段购买服务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针对现存的最突出的绩效评估不完善的问题,笔者依据相关理论,按照科学的评估原则,构建一个以公正和满意度为导向的多元化绩效评估体系,并以成都图书馆为例进行实践验证,得出评估结果。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未来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和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促进购买服务的良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公众满意度更高的公共文化服务。
林珊[9](2019)在《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分析了新时代图书馆三种新形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理念转变内容,以及图书馆空间服务应坚守的原则和对策,为做好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提供参考。
卫玉婷,严贝妮[10](2019)在《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模式及协同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当前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实践,分析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基本特征,包括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广泛化、推广方式协同化、数字资源共享化,并提炼出多元主体协同的4种模式:公益性服务导向模式、馆内馆外联动模式、技术融合模式、资源开放共建模式。最终,分别从角色、平台、技术、供需4个方面探究其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协同路径。
二、现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角色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角色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2)《论语》思想视阈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图书馆管理思想研究的总体情况 |
二、《论语》的图书馆管理思想研究情况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论语》及图书馆管理概述 |
第一节 《论语》概述 |
一、孔子生平介绍 |
二、《论语》简介 |
第二节 图书馆管理概述 |
一、图书馆管理的内涵 |
二、图书馆管理的内容 |
第三节 《论语》中图书馆管理的具体体现 |
一、人本管理 |
二、知识管理 |
三、战略管理 |
第三章 《论语》中的人本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
第一节 管理上的“馆员”第一 |
一、以“仁政、民本”之心纠偏“唯技术”倾向 |
二、以“正己、爱人”之行夯实“忠与恕”理念 |
第二节 服务上的“读者”第一 |
一、以“五美四恶”为准则践行读者服务 |
二、以“有教无类”为依托善事读者权利 |
第四章 《论语》中的知识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
第一节 知识储存管理 |
一、拾遗补缺,缵述道统 |
二、择优而纳,优化馆藏 |
第二节 知识再现管理 |
一、以“先利其器”为旨归充盈文献型态 |
二、以“择善而从”为指南互通馆藏资源 |
第三节 知识推送管理 |
一、因材施教,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
二、君子不器,启蒙大众阅读多元化 |
第五章 《论语》中的战略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
第一节 人才战略管理 |
一、尊贤能,惜“人才难得” |
二、举贤才,循“量才而用” |
第二节 服务战略管理 |
一、正己衣冠,慎言敏行 |
二、察纳雅言,三省吾身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
一、节用为本,建设绿色馆办形象 |
二、里仁为美,营办和谐馆际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T市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
2.1.2 政府主导作用 |
2.1.3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政府主导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政府职能理论 |
3 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实证分析 |
3.1 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及成果分析 |
3.1.1 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
3.1.2 F镇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
3.2 F镇政府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主导作用发挥情况 |
3.2.1 F镇政府在本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承担主体责任 |
3.2.2 F镇政府在本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起组织协调之用 |
3.2.3 F镇政府在本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以业务指导为基 |
3.2.4 F镇政府在本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行监管之职 |
4 F镇基层文化建设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F镇基层文化建设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存在的问题 |
4.1.1 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
4.1.2 政府的协调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
4.1.3 政府的监管职能形同虚设 |
4.1.4 政府组织打造人才队伍难度高 |
4.1.5 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少 |
4.2 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F镇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4.2.2 F镇政府未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
4.2.3 F镇政府未充分开展农村基层文化人才引进工作 |
4.2.4 F镇政府提供的文化设施和服务缺乏吸引力 |
5 加强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对策建议 |
5.1 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
5.1.1 政府应坚持价值导向,明确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
5.1.2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
5.1.3 政府出台考评机制,优化基层文化建设 |
5.2 政府引领创新,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
5.2.1 建设农村文化发展产业链 |
5.2.2 促进农村基层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
5.3 加强基层非政府组织建设,整合各方面资源 |
5.3.1 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组织的发展 |
5.3.2 鼓励文化公益组织发展 |
5.3.3 积极扶持农村教育类非政府组织 |
5.4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培养 |
5.4.1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优化文化建设环境 |
5.4.2 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图书馆的分类及其伦理定位 |
一、图书馆的分类及定位 |
(一)大学图书馆 |
(二)公共图书馆 |
(三)专门图书馆 |
二、大学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差异 |
(一)读者群体不同 |
(二)使命职能不同 |
三、大学图书馆的伦理定位 |
(一)图书馆伦理与道德 |
(二)大学图书馆伦理定位 |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的价值取向 |
一、新时代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新时代大学职能与大学图书馆的价值取向 |
(一)人才培养 |
(二)科学研究 |
(三)服务社会 |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 |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构建的现状与矛盾 |
一、大学图书馆伦理构建的现状 |
(一)国内图书馆伦理构建现状 |
(二)国外图书馆伦理构建现状 |
二、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的主要矛盾及其原因 |
(一)图书馆的义务与读者权利 |
(二)原因分析 |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的构建原则 |
一、人本原则 |
二、平等原则 |
三、保障知识自由原则 |
四、兼容性原则 |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构建的路径 |
一、大学图书馆读者权利的实现路径 |
(一)读者身份的认同 |
(二)读者权利实现的条件——读者的义务 |
(三)读者权利实现的过程 |
(四)读者权利实现的措施 |
二、大学图书馆应尽的义务要求 |
(一)为读者自主选取资源的义务 |
(二)使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义务 |
(三)为读者保密的义务 |
(四)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义务 |
三、大学图书馆馆员伦理构建的路径 |
(一)加强榜样力量的建设 |
(二)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
(三)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 |
(四)建立赏罚和监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论图书馆学对数字人文的方法论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背景 |
1.2 “数据基础设施”与“研究基础设施” |
2 文献调研 |
3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技术规范 |
3.1 跨机构的共建共享 |
(1)覆盖各类GLAM机构。 |
(2)在资源对象和数据单元层面实现跨机构的共建共享。 |
3.2 跨网域的开放互联 |
(1)支持跨网域的开放访问。 |
(2)支持机器(应用程序)调用的开放数据服务。 |
(3)支持资源对象和数据单元层面的开放互联。 |
3.3 跨领域的知识融通 |
(1)采用一致的知识表示方法以支持跨领域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
(2)采用统一的知识建模方法以支持跨领域的知识分享和重组。 |
3.4 跨时空的版本迭代 |
(1)支持实时版本更新和历史版本追溯。 |
(2)支持用户贡献内容。 |
4 图书馆学的方法论贡献 |
4.1 书目控制 |
4.2 规范控制 |
4.3 知识组织 |
4.4 文献循证 |
5 结语 |
(7)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的重难点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实证分析法 |
1.4.2 文献分析法 |
1.4.3 比较分析法 |
1.5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5.1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必要性 |
1.5.2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可行性 |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进城务工人员概述 |
2.1.2 公共图书馆概述 |
2.1.3 公共图书馆政策法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2.2.2 新公共文化服务理论 |
2.2.3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
第3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梳理及实践举措 |
3.1 公共图书馆政策梳理 |
3.1.1 做好新形势下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政策 |
3.1.2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政策 |
3.1.3 公共图书馆应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 |
3.2 实践举措 |
3.2.1 为进城务工人员阅读采取“特殊廉价”措施 |
3.2.2 为进城务工人员调整阅读时间或送书上门 |
3.2.3 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特殊的服务区 |
3.3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现有政策梳理 |
3.3.1 坚持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服务的政策 |
3.3.2 坚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化服务的政策 |
3.3.3 坚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政策 |
3.4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重大举措 |
3.4.1 多形式线下活动 |
3.4.2 打造特色品牌“重庆市农民工服务联盟” |
3.4.3 紧跟时代创新服务 |
3.5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实践成效 |
3.5.1 构建网络化服务阵地 |
3.5.2 坚持减少过程程序 |
3.5.3 多元化服务方式 |
3.5.4 持续保障发展动力 |
第4章 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4.1 问卷调查与访谈 |
4.1.1 问卷设计与抽样 |
4.1.2 访谈 |
4.1.3 数据整理 |
4.1.4 问卷与访谈分析 |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资源整合的特色性服务不够 |
4.2.2 数据运用服务不充分 |
4.2.3 服务政策宣传普及不够 |
4.2.4 图书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 |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服务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
4.3.2 内部管理的机制不健全 |
4.3.3 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
4.3.4 服务管理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
第5章 加强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财政支持 |
5.1.1 完善图书馆法,增强依法服务意识 |
5.1.2 明确各级公共图书馆职责 |
5.1.3 优化发展持续动力保障 |
5.2 创新服务平台,提升馆员素质 |
5.2.1 促进公共图书馆联盟创新 |
5.2.2 建构一站式服务模式 |
5.2.3 提升馆员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
5.3 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宣传力度 |
5.3.1 多方式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阅读、学习 |
5.3.2 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
5.3.3 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
5.3.4 多形式扩大宣传面 |
5.4 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 |
5.4.1 搭上5G快车 |
5.4.2 提供移动阅读新方式 |
5.4.3 创新数字化文化服务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进城务工人员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情况调查 |
附录二:图书馆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及绩效评估研究 ——以成都部分公共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解释 |
2.1.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2.1.2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 |
2.1.3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 |
2.1.4 公共图书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
2.2.3 “4E评价法”理论 |
第三章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实践现状 |
3.1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案例研究 |
3.2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案例调查方案 |
3.2.1 实践案例调查范围及时间 |
3.2.2 实践案例调查内容及方法 |
3.2.3 实践案例数据处理 |
3.3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实践案例分析 |
3.3.1 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 |
3.3.2 成都市龙泉驿区图书馆 |
3.3.3 成都图书馆 |
第四章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 |
4.1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价值 |
4.1.1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
4.1.2 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 |
4.1.3 满足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 |
4.2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
4.2.1 政府政策法规不完善 |
4.2.2 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 |
4.2.3 监督体系相对滞后 |
4.2.4 社会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
第五章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绩效评估研究 |
5.1 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
5.1.1 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 |
5.1.2 绩效评估的主体 |
5.1.3 绩效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 |
5.1.4 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
5.2 绩效评估指标初建 |
5.3 专家论证结果分析 |
5.3.1 专家论证会 |
5.3.2 肯定性评价 |
5.3.3 目标投入指标分析 |
5.3.4 过程管理指标分析 |
5.3.5 服务效能指标分析 |
5.3.6 服务产出指标分析 |
5.4 绩效评估指标确立 |
5.5 案例评估结果 |
5.5.1 指标使用说明 |
5.5.2 案例评估结果 |
5.6 案例评估结果数据分析 |
5.6.1 一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
5.6.2 二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
5.6.3 三级指标评估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建议 |
6.1 加大政府投入,健全政策法规配套体系 |
6.2 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
6.3 建立动态的绩效评估标准 |
6.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
6.5 落实绩效评估结果的信息公开和实践应用 |
第七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问卷调查 |
附录2 绩效评估打分表 |
附录3 读者满意度调查 |
研究成果 |
(9)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
1 新时代图书馆新形态 |
1.1 电子图书馆 |
1.2 虚拟图书馆 |
1.3 数字图书馆 |
2 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理念的转变 |
2.1 图书馆价值观:文献提供向“文献+空间”提供转变 |
2.2 空间角色:“书房”向“书房+第三空间”转变 |
2.3 馆员角色定位:单一服务者向设计者转变 |
3 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坚持的原则 |
3.1 立足自身特色 |
3.2 注重服务创新 |
3.3 强化效果评估 |
4 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对策 |
4.1 丰富馆藏电子资源,走特色服务之路 |
4.2 注重馆际之间协作,走共享服务之路 |
4.3 推广全民阅读活动,走文化服务之路 |
(10)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模式及协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基本特征 |
2.1 参与主体多元化 |
2.2 服务对象广泛化 |
2.3 推广方式协同化 |
2.4 数字资源共享化 |
3 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多元主体协同模式 |
3.1 公益性服务导向模式 |
3.2 馆内馆外联动模式 |
3.3 技术融合模式 |
3.4 资源开放共建模式 |
4 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协同路径 |
4.1 角色协同———明确数字阅读推广参与主体定位 |
4.2 平台协同———延伸数字阅读点馆外阵地布局 |
4.3 技术协同———整合数字服务优势效能 |
4.4 供需协同———多向供给对接资源需求 |
5 结语 |
四、现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角色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公共服务视域下J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D]. 邓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论语》思想视阈下的图书馆管理思想研究[D]. 石予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T市F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 任卫燕.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教学模式变革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研究[D]. 白雨. 东南大学, 2020
- [5]新时代大学图书馆伦理的构建研究[D]. 张恺阳.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6]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论图书馆学对数字人文的方法论贡献[J]. 夏翠娟.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03)
- [7]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的对策研究[D]. 柯玉宏. 西南大学, 2020(01)
- [8]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及绩效评估研究 ——以成都部分公共图书馆为例[D]. 周玉希.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新时代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J]. 林珊. 兰台内外, 2019(33)
- [10]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模式及协同路径研究[J]. 卫玉婷,严贝妮. 农业图书情报,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