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区别_区域经济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区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地理学论文,经济学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9.9;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2)07-0001-05

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都强调空间的概念,考虑经济过程与空间的联系。两学科均与地理学和经济学关系密切[1],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的特点[2-3],研究内容有一定相同[4],在实践和理论渊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两学科理论基础均相对薄弱[5-6]。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分界不甚清晰,有时将两学科互相替代。这种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学科的交融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学术界和学生们的困惑。曾有不少人试图分析两学科的差别,研究成果对后人有一定启发意义,但仍有不少地方难以理清。鉴于此,本文试图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学科渊源和继承发展出发,以新的视角(研究组分分解、研究对象层次分析和哲学思维等)对两学科的区分作一分析,以期有助于理清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实质差异,促进两学科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发展。

本文中的经济地理学,是指地理学学科中的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经济地理学有所不同。

1 研究现状评述

近年来,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及差别问题已引起关注。一些学者从学科属性、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学科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认为两学科存在明显区别。①在学科属性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地理学是自然、技术、经济三者之间的边缘学科。中国经济地理学具有自然科学倾向[7],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正发生制度、文化、关系等“多维转向”,其社会科学特性明显[8]。而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系统[9],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②在核心概念方面,由于两学科研究角度不同,同样的名词在两学科中拥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区域”在经济地理学中是有界的、实体的地域,具有特定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特征[10],是一个具体的地表空间。而在区域经济学中区域则是一个客观上存在、但又抽象的空间概念,往往没有严格的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5],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类型。再如,“区位”在经济地理学中主要指事物占有的场所,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8,11];而在区域经济学中则是一种“经济区位”,它更多地强调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惠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12]。③在理论基础方面,经济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13]。区域经济学则侧重区位论和贸易理论,尤其是微观政策的假设推理范式对其影响很大[14]。随着学科的发展,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了包含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三大部分的理论体系[15]。④在学科范式方面,经济地理学源自地理学,采用地理学范式,侧重综合思维方式[16]。由于地理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综合性适应其学科研究特色,但也影响其对规律的发现。区域经济学源自经济学,遵循经济学范式[17],注重理论证明。⑤在方法论上,经济地理学受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的重要影响,侧重于系统分析和区域个性的发挥,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方法论[18]。与之相比,区域经济学主要采用实证主义方法论,观察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假设、建模、检验,强调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和定量分析,解释和建立模型是其中心任务[19]。因此,它不像经济地理学拥有多元化的研究视角。⑥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经济地理学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法、统计图表法、经济地图法和技术经济论证等传统方法[2],以及遥感、GIS空间分析等现代方法。区域经济学则常用数学模型的抽象归纳与演绎,并且不同发展阶段侧重的方法不同[20]。相关研究对理清两学科差异有重大帮助,但两学科根本区别还必要从新角度进一步探索。

2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差异分析的新视角

2.1 学科渊源的组分分析

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差别,在于两学科的研究对象中都有“经济”和“空间”要素。尽管两学科出自不同的角度,但目标对象的相似性及理论观点互相借鉴,和一些边缘学科一样,被学者和实践者拉到一起。两学科在许多方面相互杂交并互取其长,其特殊性渐渐模糊起来。按此发展逻辑,反向思维,我们从溯源的角度,对两学科进行组分分析,对于理清两学科差别有着特殊意义。

经济学和地理学的交叉研究可以分为A、B和C三个组分(图1)。其中,A表示区域经济学所独有的组分,C表示经济地理学所独有的组分,B表示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所共有的组分。具体而言,组分A是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机理和政策之中,比如贸易与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区域差异等,主要理论是要素配置的最优化、分工与专业化以及规模收益递增;组分C是把地理学理论落实在经济活动研究中,把经济活动作为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考察自然地理对经济地理圈层的影响(圈层间的关系),比如,经济活动的地理基础、区域可持续发展、主体功能区[21]等。主要理论是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组分B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共有的内容,包括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经济体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区域经济学研究A和B的综合,经济地理学则研究B和C两部分。

图1 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组分分析

Fig.1 Components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ics

2.2 研究内容的层次分析

作为地理学的分支之一,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经济圈层与其他地理圈层的关系,经济圈层内各亚圈层(工业、农业、运输业、城市等)关系及经济圈层内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图2)。每个地理圈层不仅提供各种相关要素的质和量,还提供了各要素的空间区位。比如工厂的建立,应该与自然资源圈层、地形圈层等密切相关。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又与其他圈层所提供的各种要素及其空间对应性具有密切关联。通过研究这些圈层的关系,并把经济活动圈层作为研究重点,可以突显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区域经济学集中于经济圈层内部各种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或者不同经济活动空间之间的关系。如经济体中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外围区对中心区的依赖,点轴、网络状空间结构等;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差异变动趋势等。与经济地理学不同,区域经济学不要求把经济活动放在更广阔的自然背景中考察,也不要求考虑经济活动与自然地理各个圈层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地球表层各层面的关系。即研究人地关系圈层的一个亚层——经济地理层。此外,还研究人类其他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经济效果。比如人类探险并非经济活动,但可以产生经济效果。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效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由于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涉及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地理学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才能解释各种经济地理现象。

图2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比较

Fig.2 Comparison of research content between 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学强调以经济效果最佳为目标,其出发点要么在资源一定情况下,如何进行选择才能优化目的;要么是通过制度的设计减少资源稀缺程度。两种出发点都对区域经济的优化有积极作用,但多数人侧重于研究区域内各个生产要素如何组合才能达到最优效果。这种最优效果可以通过产出最大或成本最小或综合效益最大来衡量。最初区域经济学就是研究区域内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如何组合,如工业区位论就是根据原料地、燃料地等,确定生产力如何布局,以后再发展为,区域内经济活动如何布局才能使区域内稀缺资源按照经济学的理论配置达到最优,再进一步引申到区域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新近区域经济学也考虑制度、政策和其他的上层建筑的作用。

2.3 研究思维的哲学分析

在价值判断上,经济地理学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判断标准。它注重每一个区域根据各种自然环境的组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一定达到经济效果最大化。这里的和谐是指一个地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对社会经济感到满意,使用现有生产方式不会带来不可持续的后果,并能够很好地感受自然的给予。比如,西藏的一些地区,可能外界人认为很落后,而当地的人可能感受很满足,自然赐予人们清新的环境,天然的食物,无虑的生活,这很难用经济收入标准来衡量。区域经济学则不同,它遵循经济学的思维,以人们所普遍认为的经济价值来判断区域经济活动的方向。它运用供求均衡分析、边际替代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追求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能产生最大利润的地方去,以提高经济效率。

在问题解决的思维上,经济地理学从描述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开始,归纳总结理论,强调更加灵活、开放和自由的探索方式[7]。由于归纳的理论往往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缺少普适性[22],但都对特殊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区域经济学往往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如理性人、完全市场结构的假设等,把众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抽象为可测量要素[5]。在此基础上,运用演绎方法,尤其是用数学语言来严谨地说明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由于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简化为纯粹的经济因素分析、缺少明确的分析的空间单元,以至于很多成果很难用于具体的区域[23],但对于科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语及讨论

总体来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有重叠,但仍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别。尤其在学科属性、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学科模式、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别。前人在此方面的努力对区分两学科差别,并互相借鉴具有十分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人就学科渊源的组分、研究内容的层次及研究思维的哲学等方面进一步作了探索。

首先,两学科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根据区域的自然禀赋,探求人地和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而区域经济学是把区域经济视为一种经济形态,研究一个区域经济体的增长、结构特征、变迁,以及区域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探求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区域经济体的发展及区际经济关系变化。或者说,区域经济学是将区域内的资源当作生产要素,考虑如何促进稀缺资源有效空间配置的问题。其次,就研究视野而言,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围要大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要研究区域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经济要素形成的地理渊源。从考虑区域发展问题看,经济地理学相比区域经济学,可能更长远,更综合。然而,从解释现实问题上看,区域经济学的解释广度、深度和系统性要强于经济地理学①。如果可以将两学科类比作中西医的话,那么经济地理学更像是中医,而区域经济学可能更像是西医。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系统,综合诊断,辩证分析所开药方可以治好病,然而可能说不清原理。西医善于运用各种技术诊断病因,然后针对具体病况开药,见效快,能够说清楚治疗的原理,然而可能带有副作用。经济地理学针对特定区域的具体情况,综合研究可对经济活动中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好的建议。区域经济学通过分析区域经济问题,提出发展经济建议,但不探求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见,两个学科各有特点,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发挥作用。经济地理学在中国国情下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经济地理学更具有价值,比如主体功能区规划[21,24]。强调经济地理学并非轻视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应该向区域经济学学习,吸纳区域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比如,某些区域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应注重经济效果,结合经济地理学强调环境的特点,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经济产出的重视。

两学科过去在互相学习和交融中发展,今后还会在发展中加强合作借鉴。本世纪以来,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认识到互相借鉴的重要性,在合作中作了一些实质性工作[23]。一是两学科的著名学者合作编著《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有40位来自欧美的著名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就经济空间问题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论题进行论述,互相合作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很好先例。二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新发行了期刊《经济地理学杂志》,由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担任主编,编委会也由两类学者基本平分。每期刊登大约相同数量的来自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论文。这种交流在地理学和经济学界产生了良好反映,2005年该期刊位列地理学类国际期刊中影响因子第一名,经济学类国际期刊影响因子第三名[25]。三是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共同研讨。如201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发表报告,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模式上的差异[26],指出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揭示现实世界的事实性和复杂性,从而为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思路;同时,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在模型构建、理论演绎方面很值得经济地理学借鉴。双方的交流合作必将有助于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深入。

收稿时间:2012-06-15;修回时间:2012-07-03

注释:

①受与覃成林教授讨论的启发,特此感谢。

标签:;  ;  ;  ;  ;  ;  ;  ;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区别_区域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