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与足月儿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刘亚莉,王芾

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对早产儿与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从2015年9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对比两组新生儿败血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细菌分布、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早产儿组腹胀发生率、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围生期、产期做好护理工作,同时进行早期识别,在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能够提升新生儿败血症生存率,减少致残率,值得加以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足月儿;临床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指的是新生儿期由于致病菌(细菌或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导致患儿各系统出现中毒表现。致病菌主要定植于母亲产道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B族链球菌等。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存在较高的病死率,成为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类型。本次研究中,以我院出生的早产及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升新生儿存活率提供相关参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从2015年9月到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计67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包括男性患儿49例,女性患儿18例。对所有患儿及母亲住院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母亲孕期疾病、产时状态等。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治疗方案等。本次研究获得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根据胎龄是否不足37周,将其分为足月儿组以及早产儿组。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新生儿母亲围生期、产时情况进行评估,对新生儿呼吸暂停、发热、黄疸、肺炎、腹胀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同时,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1.3 统计学意义

将所有患儿以及母亲住院资料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录入、整理与分析,并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通过方差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包括33例早产儿以及34例足月儿,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在所有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中,黄疸发病人数最多,占总数的55.22%,腹胀26例,占38.81%;肺炎24例,占35.82%,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早产儿组患儿发生黄疸、腹胀的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中将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统称为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身体各项机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如果出现感染、呼吸功能不全等先天性畸形,很容易增加新生儿死亡率。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加强对新生儿致死因素的研究,并积极探寻应对办法显得十分重要。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致死原因中的一种,且所占比例较大,对新生儿败血症危险因素加以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提出针对性的诊断与治疗,以便能够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

根据本次研究中的相关结果,发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主要症状包括黄疸、肺炎相关症状、腹胀、发热等。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而在出现败血症时也会出现黄疸,因此,黄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发生率较高。本次研究中患儿发生黄疸的比例为55.22%。发生黄疸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在发病过程中,患儿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影响了肝脏处理及摄取胆红素的水平,以至于机体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继而出现黄疸。因此,对于新生儿应该进行密切的观察,根据新生儿是否出现肺炎、黄疸等进行早期的诊断,还可以通过血培养等辅助诊断,为提升患儿生存率提供帮助。

在对本组患儿母亲相关情况的分析发现,羊水污染、胎膜早破为新生儿败血症主要危险因素。说明在孕妇围生期,应该积极做好预防感染工作,这对于提升孕妇及新生儿存活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对致病菌的研究中,发现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包括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同时革兰阴性菌以及一些真菌也是致病菌的一种。通过这一结果说明,在治疗新生儿败血症过程中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积极做好药敏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及时的调整使用药物,选择敏感性强、效果更好的抗生素,维持患儿身体各项平衡,增加患儿的身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一般来说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不够明显,而黄疸、腹胀等临床表现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差异明显。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应该根据其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加强对各致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提出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坚持早期诊断,提升患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张伟欣.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20(8):67-69.

[2]黄伟堂,陈光明,王杰三.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32(13):355-356.

[3]Y Cekmez,GM Dizdar,?zcan C,L Karadeniz,G K?ran.The utility of maternal mean platelet volume levels for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 prediction of term infants[J].Ginekologia Polska,2017,88(6):312-313.

[4]Seliem,S Mohamed,A Haie,M Omima,Mansour.The relation between vitamin D level and increased risk for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in full-term infants[J].Medical Research Journal,2016,15(1):16-21.

[5]高莎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89例新生儿败血症凝血功能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术大会.2015,20(8):64-65.

[6]M Cetinkaya,F Cekmez,G Buyukkale,T Erenerercan,F Demir.PS-221 Lower Maternal/neonatal Vitamin D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 In Term Infants[J].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15,35(1):39-45.

[7]陈志伟.早产儿与足月儿败血症病原菌十年变迁研究分析[J].医药前沿.2013,24(2):47-48.

论文作者:刘亚莉,王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与足月儿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刘亚莉,王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