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训里的择偶观论文

古代家训里的择偶观

□ 刘爱敏

择偶是一门大学问,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并写进了家训,来警醒后世子孙。今人读一读古代家训里的择偶名言,也许对建立幸福婚姻会有所帮助。

《颜氏家训》:婚嫁不须贪势家

源于孔门弟子颜回的颜氏家族,素来重家风培养和家训传承,从东晋时的南迁始祖颜含到北朝的颜之推,再到清代的颜光敏,都有家规家训传世。颜含以孝友著称,治家教子,甚为缜密。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这条便是“靖侯成规”。

本研究结果显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在产后出血及住院时间都优于其它两组,而新生儿窒息无差异,因此成功的VBAC可改善母儿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比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要多,可能由于疤痕子宫在第二产程时对子宫下段的压力最大,胎心监护可疑Ⅱ类图形时怕存在先兆子宫破裂可能,因此要尽快结束分娩,产钳助产保障母儿安全。

颜之推把“靖侯成规”传之后世,说:“婚姻素对,靖侯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或猥婿在门,或傲妇擅室,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意思是说:婚姻要找清白人家,这是祖宗立下的老规矩。近世嫁娶,有接受彩礼卖女儿的,有用绢帛买进儿媳妇的,这些人比量对方父祖辈的家世,对彩礼斤斤计较,索取多而回报少,这和做买卖没有区别,以至于有的家庭弄来个下流女婿,有的屋里主管权操纵在恶儿媳手中,贪荣求利,招来耻辱,婚姻大事能不审慎吗?《颜氏家训》既然主张“婚姻素对”,不贪荣求利,因此女儿难免会嫁到家贫的婆家,颜之推特别提到要照顾和尊敬这些嫁到贫穷婆家的女儿:“女子既嫁,若是夫家贫乏,父母兄弟当量力周恤,不可坐视。其有贤行,当令子女媳妇敬事之。其或不幸夫死无依,归养于家可也。俗于亲戚富盛则加亲,衰落遂疏远,斯风最薄,所宜切戒。”到了清代,颜光敏作《颜氏家诫》,亦提到择姻须考虑对方家教是否良好,若贪图对方家财富厚,这是在教育孩子做不肖子孙。

病例5 男性,32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半年,再发3 d”入院。近半年来患者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4次,曾在当地住院行胰酶、CT等检查,诊断AP,但病因不详。每次均住院治疗1~2周后好转出院。3 d前腹痛再发,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收住院。入院后MRCP、EUS等检查排除复发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CA19-9显著升高,复查CECT薄层和MRI,提示胰尾部占位(图5),转外科手术,确诊为胰腺癌。

《朱子治家格言》:要彩礼不如择良人

现在结婚,虽然全国各地的规矩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上是要给女方彩礼的。这本是礼俗,无可厚非,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有水涨船高之势,尤其是一些地方还有“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等说法(一动是汽车,不动是房产;万紫是一万张5元钞票,千红是一千张百元钞票,一片绿是没有具体数目的50元钞票),这导致娶妻成本高企,成了许多男方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清代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说得好:“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重人而非钱财,才能缔结良缘。人本身配不上对方,才会拿彩礼、嫁妆补齐,正所谓“人不行钱来凑”。高额的彩礼不仅不能给新人带来幸福的婚后生活,反而为家庭矛盾埋下了隐患。

《曾国藩家书》:看家世不如看家风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联姻不必富室名门。”这并不是他指导儿女婚姻的标准,而是他晚年在目睹四个女儿的不幸婚姻后悟出的痛切醒言。曾国藩有五个女儿,前四个女儿婚姻都由他一手包办,她们嫁的都是和曾家门当户对的官宦之家,但生活皆不幸福。长女纪静,嫁的是曾国藩的同乡、在翰林院任职的袁漱六的长子袁榆生。袁榆生是个嗜酒好赌的花花公子,对家庭不负责任。纪静抑郁成疾,29岁而逝。次女纪耀,被许配给陈岱云的儿子陈松生。陈岱云是曾国藩的同榜进士加同乡好友,在庐州与太平军作战,兵败自刎,陈松生少年丧父,家境凄凉,家里事务全靠纪耀一人操持,因劳累过度,38岁而逝。三女纪琛嫁给了湘军大将罗泽南的二公子罗兆升。此人性情乖戾,纪琛在其早逝后守寡,婆婆性情凶悍,为人刻薄,纪琛苦不堪言。四女纪纯嫁给郭嵩焘的长子郭依永,郭依永虽才华横溢,但体质薄弱,21岁便英年早逝。结婚刚三年的纪纯独自抚养两个幼子,亦在35岁时病逝。曾国藩包办了女儿的婚姻,也造成了女儿的不幸,他自己总结原因为:过于看重家世,讲究门当户对,选的是其父而非本人。

曾国藩在联姻大事上,不只有痛心的教训,也有可资借鉴的经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在给诸弟的信中谈道:“常家欲与我结婚,我所以不愿者,因闻常世兄最好恃父势作威福,衣服鲜明,仆从烜赫,恐其家女子有宦家骄奢习气,乱我家规,诱我子弟好佚耳。”曾国藩在谈到弟弟婚事时讲明了自己的观点,之所以不同意弟弟与常家女子通婚就是因为常家的家风不好,常家的世兄最爱依仗他们父亲的权势作威作福,衣服鲜亮,仆人随从一大群,担心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女子也会有官宦人家骄奢的习气,引诱曾家子弟贪图安逸。曾国藩为弟择姻与嫁女不同,不看家世看家风,这种做法才是理智的。

家训的另类解读

历代家训都反对只看重家世,不看重家风的择偶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反对看家世和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如果家世家风都不错,再加上门当户对,也会促成很好的姻缘。东晋年间,晋成帝司马衍给他的小姑姑寻阳公主选定了一门亲事,准驸马是他的发小,汉末曹操谋士荀彧的六世孙荀羡。荀羡时年15岁,论家世、相貌、才学、人品,样样配得上寻阳公主。不久,荀羡就迎娶了寻阳公主。荀羡富有经韬武略,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后来他的名字成为武将的美称。荀羡和寻阳公主的婚后生活也非常和睦,而且他没有纳妾,这在晋朝是很少见的。

标签:;  ;  ;  ;  

古代家训里的择偶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