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禄做一个好木匠
记忆讲述
王全禄用“土办法”带领工友完成了一项项技术革新,推动着我国建材加工工业向机械化发展。
“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一辈子做的就是一件事—做好一个木匠。”王全禄说。
在进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人才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率,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广急技术人员的素质需要提升。此外,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比较大、对知识的更新比较慢等也是存在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很难用现代的科技和理念指导生产。
提起王全禄,就必须要提“革新”这个词。1953年,王全禄进入广西桂林市建筑公司,当年他就发明了门窗双线刨和划刀刨(刨玻璃用的线条工具),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数据内容上看,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中共39个数据层,约469个要素(不含地名层);地理国情数据中10个一级类,59个二级类,143个三级类。两者相关分类对照情况见表1。
此后,王全禄不断推出一项项技术革新。直到1984年退休前,他和工友们设计制造和仿造出150多台木材加工机械,完成250多项技术革新,成为我国建材加工工业向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一年后,在全厂学习外地先进企业的新经验活动中,王全禄集合全班组人的想法制造出一个刨料盒,工效立刻提高了两倍。在厂领导的支持下,王全禄成立了革新小组,创新出开角机、刨榫机等一系列新工具。
在王全禄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5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9次到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1964年10月,王全禄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见到毛泽东时他激动得差点说不出话来,只记得毛主席的手很大,很温暖,询问他叫什么,从哪里来,笑着很慈爱。
Bin 128:是来自凉爽气候Coonawarra产区的西拉,始于1962年。1980年起,酒庄以法国橡木桶取代了美国橡木桶,风格走向更优雅。
回忆起这段过往,王全禄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