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储蓄储蓄的快乐与忧虑_银行存款论文

2万亿储蓄储蓄的快乐与忧虑_银行存款论文

两万亿储蓄存款喜与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储蓄存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料表明,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达2.15万亿元,令金融界和经济学界一惊。

储蓄多,表明中国人的收入多,可以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这无疑是好事,但它对社会和市场的安定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居民储蓄存款突破两万亿元

1995年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公布1994年金融统计资料,其中一项为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资料表明,全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在1994年有大幅增加,全年增加额为6315亿元,比上一年多增加2905亿元,增长幅度为41.5%;至年底,居民储蓄余额已达2.15万亿元。

这是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首次突破2万亿元,令金融界高层和经济学界一惊。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是在1991年底,以后每年年底的资料都表明,当年的居民储蓄都有大幅增长。1992年底为1.21万亿元,1993年为1.48万亿元,但过去任何一年的增长都不如1994年。1994年增长的幅度超过了1992年和1993年两年之和。

2万亿元的存款就是2万亿元的财富,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它相当于全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而国民生产总值里面既包括市场上卖的汽车、彩电、空调,也包括各个服务性公司如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的营运收入,还包括那些律师、作家、画家、歌星的高额收入。总之,只要有收入,统统都在其中。

1994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幅度最大,达6000多亿元,要知道这一年又是70年代末以来通货膨胀最严重的一年,通胀率高达23%。在如此高的通胀率下,居民储蓄依然高速增长,而且超过前两年之和,观察经济的记者,研究经济的学者,不能不感叹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之快,储蓄能力之强。

1994年全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创了纪录,城镇居民的收入达到3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4.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30.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涨5%左右。居民收入的增长是形成储蓄存款大幅上升的主要因素。

以前中国的经济学者都说日本居民的储蓄倾向最强,储蓄率最高,日本居民收入的30%都用于储蓄,而美国居民的这个比例不到4%,日本经济于60年代高速起飞也同其居民的高储蓄有相当关系。现在研究中国经济的人发现,中国居民的储蓄倾向更强,储蓄率更高。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大城市居民的储蓄率目前已达到38%,中小城市也在30%以上。

储蓄越来越多,表明中国人的收入越来越多,储蓄大幅上升,可以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这无疑是好事,是福。

普通居民有多少存款?

全国有2.1万亿元的储蓄存款,按1.2亿人计算,每人也有1800元左右,若全国每个家庭的存款都是如此,三四口之家就有5000元到7000元的银行存款。在基本生活用品和一般耐用消费品购置齐全的情况下,家中有如此多的存款,的确也算得上靠近小康标准了,但实际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巨大差距。1994年全国居民新增的6315亿元储蓄存款中,就有5075亿元是属于城镇居民新增的储蓄,占全部新增储蓄的80.4%。据银行人士估计,现有2.1万亿元的储蓄存款,约有70%的存户是城镇居民,占人口80%的农民,储蓄存款只占总储蓄的23%左右,另有7%左右为公款私存,即各个单位的小金库。

同样是城镇居民,各家各户银行存折上的数字也是相差甚大,有的仅是四位数甚至三位数,有的则是五位数六位数,甚至是七位数。

据江苏省人民银行的调查,至1994年12月末,全省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达1354亿元,与16年前的1978年相比,存款总额净增109倍。16年里存款增长109倍,这个增长的速度堪称世界之最,但占居民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面对这个数字,都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没增长109倍。”当然,这109倍的增长数字是连续16年累计的,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也只有30%多一点,16年来许多居民也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存款增加了几十倍,自然也有上百倍的。但是,如果对资料作仔细分析,便会发现,绝大多数居民16年来的储蓄存款增长幅度在100倍以内,而占人数较少的居民增加的储蓄存款却大大超过100倍,有的在1000倍以上,甚至超过万倍。

1994年江苏省人民银行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在全省的201个储蓄网点进行了大量的临柜调查,抽样查阅了10043户定活期储蓄帐卡,并请专家参与,对调查资料采用加权平均法予以修正。调查结果表明,在居民的储蓄存款中,有一部分为非居民存款,即一些企事业单位以私人名义存的公款。在1-7月新增加的225亿元存款中,这部分存款有27亿元,占全部存款的12%。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公款私存的比例也比全国高。在这225亿元的新增存款中,还有28%(63亿万元是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存款。去掉公款私存和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的存款,真正属于普通居民的存款只有总存款的60%。

全国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居民存款增长幅度也低于江苏,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统计,全国城乡居民16年来储蓄存款增长幅度也达到了101倍。全国情况的公款私存比例平均为7%左右,个体户和私营业主存款所占储蓄的比例比江苏还略高一些,为29%左右。因此,全国普通居民的实际存款占总储蓄存款的比例也在6成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除去公款私存和个体户的存款,普通工薪阶层16年中的储蓄存款大约增长了60倍,比平均的统计资料低多了。

工薪阶层中也有很大差异。三资企业的经理是工薪阶层,外贸公司的业务员是工薪阶层,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工人、中小学教师、商店的售货员也是工薪阶层,其中的收入状况和存款情况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据上海的一项调查,储蓄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有96%是个体户、私营企业老板、三资企业经理、海外打工归国者、企业承包人租赁人、广告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新兴行业的高级白领,储蓄存款在3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所涉及的职业范围比较广泛,有个体户,有三资企业经理,有大学教师,也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普通职工(非厂长经理),从社会职业人数比例看,企业的普通职工人数是最多的,但调查显示,这一存款档次中,企业普通职工只占12.5%。在1万元到3万元的存款档次中,企业普通职工所占的比例则明显上升,达到47%,但仍未达到一半。在1万元以下存款档次中,企业普通职工开始占绝大多数比例为81%。存款不足5000元的储户,则几乎全部为企业普通职工、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和退休人员,而且以纺织、机械等行业的普通职工为最多。

全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总量在持续迅猛增长,但在总数增长的同时,内部分布的不均也在加剧。当居民储蓄存款超过1.3万亿元的时候,金融部门估计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存款就占到了25%左右,现在则接近30%,有专家预计,当居民储蓄存款突破3万亿元的时候,占人数不到二十分之一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所持存款将占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的人均存款将超过普通人人均存款的10倍。居民储蓄存款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的一个指示剂,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

“笼中虎”越养越大

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历来有“笼中虎”之说,这笔资金因没有消费用途,始终处于储蓄状态,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居民开始大量提款购物,这笔资金涌向市场如同老虎出笼一般,对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都会造成相当大的负作用。

居民的存款在储蓄状态中,这笔资金不会形成购买力,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也处于平衡之中,倘若有大量资金从储蓄状态中转变为消费基金,市场上的供给也不可能随时相应增加,需求就会大大超过供给,市场顿时就会紧张,物价就会猛涨,直至这部分由储蓄转来的消费基金在市场中消耗完为止。1988年的高通胀就是由居民大量动用存款抢购商品引起的,由消费资料的价格上涨再带动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从而使市场物价全面上涨。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比1988年还要高,万幸的是,这一年居民储蓄存款有大幅上升,没有出现大量提款抢购商品的风潮,笼中之虎没有出笼。假若这一年发生1988年那场动用存款抢购商品的风潮,通货膨胀率将至少再加几个百分点,经济和社会的波动将会更大。

“笼中虎”没有出笼伤人是件好事,但老虎依然存在,而且越养越大,随时都有咆哮冲出笼的危险。当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突破一万亿元大关的时候,经济学界的专家和金融界人士就忧心忡忡,担心这笔巨额资金随时似山洪爆发,冲向市场,破坏市场的供需平衡,现在这笔资金已达到2.1万亿元,如果“出笼”,市场无论如何也没有与之相应的承受力,市场供需局面将不堪设想。

根据预测,1995年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还会继续大幅上升,增长幅度将达平均每月500多亿元,全年增长幅度将和1994年相当。消费市场虽然购销两旺,但由于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居民的收入储蓄比例不会降低,很可能还会继续提高,“笼中之虎”将进一步增大。

前两年出现的大屏幕彩电、空调机、家庭音响设备和安装电话的消费热潮持续几年,现在已有所降温。虽然目前这方面的市场依然比较火旺,但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上升势头已不如以前。大屏幕彩电虽然吸引消费资金多,一台彩电就是七八千元或上万元,但毕竟受普通居民收入有限和住房狭小的限制,热过一阵子后就开始转为冷却,国内几家大的彩电生产厂家已明显感到25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销量赶不上产量的趋势,对商店供应一般彩电已采取搭配供应一定比例的大屏幕彩电的政策。商店也不大愿意进大屏幕彩电,销售周期较长,销量开始下降。空调机的消费虽然尚在热中,但受地区(如北方地区家庭购空调的就较少)、居住空间和用电情况的限制也相当大,空调市场的供给已开始明显超过需求。家庭音响曾经热过一阵子,但喜爱音响消费的家庭已多数购置完毕,短期内不会更换,其他的家庭虽有能力购置,但未必会实际购买,所以音响市场的销售情况也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国产音响,几乎处于卖不动的地步。装电话是当前城市居民中最明显的消费热点,但经几年下来,城市中的电话普及率已相当高,北京市已达67%,上海市场为65%,南京市为49%,杭州市为48%,像南通这样的中等城市也达到46%的普及率,发展潜力已比两年前大大缩小。

有的人认为小型摄像机、个人电脑和证券投资成为1995年新的消费热点,理由是通过问卷调查,有不少人想买摄像机,不少人想卖个人电脑等。这类的问卷调查仅仅反映人们瞬间的意愿,和人们实际动用储蓄购买完全是两回事。摄像机价格昂贵,非一般居民能买得起,而且与个人是否喜爱有相当大的关系,即使是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家用摄像机的普及率也不到40%。个人电脑消费虽是潮流,但根据中国居民的职业特征和文化水准以及闲暇时间的用途,在未来数年内都不会成为大的消费热点。在中国股市暴升狂跌、长期低迷,中小投资者亏大于盈的背景下,证券投资也不可能成为多数人的资金使用热点。

一方面是大的消费新热点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储蓄存款的规模自然越来越大,“笼中之虎”也越养越大。值得警惕的是,如同天文数字般的居民储蓄总是要寻找消费途径的,否则存款也就失去了意义,“笼中虎”也总是有出笼之日的,不可能永远呆在笼中。这笔钱的出路不解决好,如同脚下埋着一个不知何时引爆的炸弹,时刻不能轻松。

如何使“老虎”平安归山?

一个国家的居民储蓄存款占到这个国家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这本身就反映出经济发展处于某种不正常之中。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市场中缺乏居民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或是总量缺乏,或是结构中种类的缺乏,品质的缺乏,居民只有将多余的货币储蓄起来。二是储蓄与实际物质财富的不平衡,储蓄存款仅仅代表着财富,本身并不是实际财富,若社会中剩余的实际财富与之相等,其结果是占国民生产总值一半的商品与服务找不到消费者,卖不出去,从而造成社会极大的浪费;若社会中剩余的实际财富没有储蓄存款数字所代表的那么多,那这一大笔储蓄就是虚的,其中一部分并无实际财富相对应。虽然,这两种情况无论哪种是真的,都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中国的经济学家已不止一次地指出,中国不需要有如此多的居民储蓄存款,中国也不应有如此多的储蓄存款,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居民收入与消费基本持平,甚至消费支出大于收入(依靠消费信用),但中国形成如此高的储蓄率,造成如此规模的储蓄存款,并非完全是一种好事。尤其是考虑到“笼中虎”随时有出笼冲击市场的危险,必须调整政策,采取措施,让居民的多余收入分流,并逐步从根本上解决“笼中的老虎”。

让“笼中虎”平安出笼归山,关键在于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居民的消费领域,使得巨额的储蓄存款有合理的流向。一味地压缩消费,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只能解市场的一时之困,问题反而会越积越多,越积越重,庞大的储蓄存款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压力,威胁市场的长期平衡稳定。

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够减轻“笼中虎”压力的只可能是两个新的消费领域:一是私人住宅,二是私人汽车,除这两个外,其他的消费都不大可能吸收较多的居民储蓄存款。有的专家认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收费化,教育消费,特别是付大学的学费将吸收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确实,现在有不少居民储蓄的目的就是为了子女将来能用这笔钱上大学。但是,即使等到中国高等学校全部改为自费了,能有子女上大学的家庭毕竟是一小部分,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一二十年内还不可能普及起来,所以,上大学的费用吸收的居民储蓄还是有限的。

住宅与汽车的消费可以吸收较多的居民储蓄,同时,资金流向这两个领域也是一种合理的消费模式,特别是扩大住宅消费比重,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遗憾的是,我国目前住宅与汽车的价格和普通居民的收入标准还相差甚远,一套住房十几万元,靠近市区的要二、三十万元甚至更多,一辆奥拓牌微型轿车也要卖七、八万元,普通居民的多余收入不够住宅和汽车售价的一个零头,自然也就只有无可奈何地存在银行里了。

为了改变我国居民目前极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减轻“笼中虎”的压力,私人住宅与汽车的价格必须降下来,而且也能够降下来。当前商品房和汽车的售价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种税费过多。特别是商品房,各种税费加在一起往往超过了房屋的成本,占到售价的4成甚至一半。上海商品房的销售中,各种按规定执行的税费多达33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和部门自己制定的土政策,有的商品房的各种税费加在一起已经超过100种。为让普通居民能用存款买得起住房,必须减少税费,降低售房利润,以达到降低售价的目的。

此外,在商品房的销售中,大力推行“按揭”(即由银行提供的住房抵押信贷)也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提供“按揭”,加上居民动用自己的储蓄存款,使得一大批普通居民能够买得起属于自己的住房。同时,一部分高收入者用多余的存款可以率先进入汽车消费行列。在这新的两大消费热潮真正形成之后,中国居民的巨额储蓄存款也有了合理的去向,“笼中虎”的压力自然也大为减轻。

标签:;  ;  ;  

2万亿储蓄储蓄的快乐与忧虑_银行存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