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维度论文_孟蓓蓓

试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维度论文_孟蓓蓓

(青岛艺术学校,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是指的在高校英语知识教授过程中,利用知识和语言的综合性学习,建设语言学习探究综合体,以提升学习个体交流能力、文化理解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个人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语言课程、语言能力、语言教学共同构成人文逻辑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育;人文

语言是个体相互交流和思想传递的工具。大学英语属于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工具性。但这一特性仅仅属于其众多属性中的一种。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大学英语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给予了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提升和丰富表达能力的机会,但这并不是其唯一目的,大学英语更多的是为了全面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世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在语言知识教育过程中接受人文精神的影响,在人文素养层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从而在大学英语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

一、语言课程

如果要对英语课程基本属性有一定认识,那么就要追根溯源去了解英语专业的基本属性。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影响力的逐步提升,英语的影响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广,但是外界社会长期将英语这一专业归为工具性专业一类,注重其读、写等工具性的一面。在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认可英语工具性属性这一认识,认为英语虽然具有工具性属性,但是其还具有人文属性和跨文化属性。英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语言人才,这种人才不光能够熟练的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运用,还需要对本国语言以及所需英语文化背景、人文知识有一定了解,并且对本国文化充满文化自信,从语言运用到文化背景交流,都有一定的掌握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其高等教育属性,必须在教学课程中采取相关改革措施,在提升学生外语语言交流水平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理解、知识辨别及价值观点认识的能力。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开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言教学必须与人文教育充分结合。

在英语教育具体开展过程中,其所必需的人文属性组成部分,也应有较广的涉及,可以涵盖历史、科学、艺术、国内外文化研究等多个方面,对以人为核心的人文领域重点研究,围绕中国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学主题进行探索。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对我国高校数年来语言教育的优良方法和教学技巧进行吸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方法、新技巧,从而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现代知识储备水平、先进思辨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在英语教育中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人文观念角度使之成为相对于其他专业教育的竞争优势。

二、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言之无误”,需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其次是“言之有理”,需体现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最后才是“言之有礼”,就是在语言的交流沟通过程中能够跨越文化的限制,灵活自然的进行沟通。

语言的跨文化理念,并不是把所学语言的用语要求、语言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了解别国语言文化、感受外国文化背景的能力,提升其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充分认识不同文化在语言组织中发挥的作用,其作用是如何发挥的的,文化发挥又对语言建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须对文化和语言的相关关系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对一门语言真正的进行掌握,真正的实现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在我国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注重语言的使用工具性,教学偏向于听说读写等练习方法,我国许多学者都对此种教学方法产生质疑,例如王佐良先生就提出:“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道理通过语言表达,将其表达出来就成为论辩。单纯的文字堆积,而没有道理参与其中,就不能称其为论辩;各个环节的单一训练,没有进行统一的教学,学生的语言思辨能力就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就不可能得到质的飞跃。

从以上角度探析英语专业技能教学的真正目标,可以看到,语言阅读不能只着眼于扩大词汇量、提升阅读速度和掌握句型结构层面;写作不能仅仅是组词造句、根据句意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而是必须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叙述的句意,而且表达出来要条理清晰,可以有理有据的证明自己的表达观点。口语教学并不是能够读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了,而是要针对自己不同的表达受众,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观点进行有力的说法,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很好的说服听众。即使在看似最为简单的听力课当中,其教学也要突破当前的听力材料内容,对材料背后的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对当前的内容进行推理和评价,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充分实现语言教学与信息辨析的统一,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接受和表达能力。

三、语言教学

人文英语教育论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任何有利于教学的方法都可以接受,所以鼓励老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现实教学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人文英语从本质上看,其是“以思辨为中心的教学”。这是一个复杂的教学操作系统,也是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所需遵循的一些原则,例如:1)创设一个需要更多使用语言的学习环境;2)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其相互的交流距离;3)针对高阶思维设计具有“推理差”“意见差”和“信息差”的活动任务4)进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5)提出语言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6)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等等。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重思辨理念,有利于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倡“内容与语言融合式学习”,即通过语言学习知识,并通过知识学习语言,在使用语言完成知识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研究表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素材的选取,应涵盖较广的范围,保证素材的充足性,利用长篇的文章,让学生深入的感受文学特色以及魅力,如果是某篇文章的节选或者是单一的短小鉴赏文,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缺乏了解,极易产生知识的盲区,造成语言学习的内容缺失。在英语教学中,更是要追求其内容的真实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从容的运用知识与外界互动,保证外语使用的实际效用。经过大量的信息分析发现,学习者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语言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03):176-183+240.

[2]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1):9-12.

[3]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5):243-247+319.

[4]杜轶群.寓人文素质教育于大学英语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05):104-105.

论文作者:孟蓓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试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维度论文_孟蓓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